南台島距離福州十五裏,華夷雜處,商賈輻湊,是福建最繁華的地區,也是最混亂的地區。當地設海防同知一人,負責全島治安。近年來,洋人勢力越來越大,內地官員不敢啟畔。英國、美國、西班牙、荷蘭、菲律賓等國,往來貿易。一年或者半年,這些洋人就更換領事。領事上任時,一定會求見將軍和督撫,接見的禮儀標準則是:如是正使,就與督撫平起平坐;如是小頭目,則僅待以賓主禮;領事每次拜見,督撫一定打鼓吹樂開城迎接——不過,他們也很少進城,督撫將軍也從不回拜,洋人也不計較,大家相安無事。
如果有通商事件要交涉,就專門由福州知府衙門酌情辦理。洋人和廣東人關係最好。洋人用洋錢買了貨物,常常寄存在廣東商行中,雙方彼此信任。廣東商行拖欠厘金,偷稅漏稅,官府如果繩之以法,洋人就出麵袒護,官員們怕觸怒夷人,也就不敢深究。如果廣東人與漳州或者泉州人相爭,洋人也是袒護廣東人。漳州、泉州人不服,往往尋釁爭鬥,互有殺傷。去年閩、粵哄爭,洋人就曾借炮給廣東人,幸好閩人也沒有吃大虧。
廣東人的搶劫之風和本地差不多。他們合夥建造炮船,入海劫殺,按股分贓。端午節那天,廣東人和福建人駕著龍舟在海口競渡,福建人將廣東人的船撞壞了,廣東人不肯罷休,雙方預定時間,大戰一場。械鬥後來在海上進行,廣東人的炮彈落在岸上,炸死了一名無辜的裁縫,福建人又將一名無辜的廣東夥計抓去殺了,雙方的梁子於是越結越深。雙方厲兵秣馬,準備決一死戰。南台的商人們從中調解,到廣東人的船上掛紅賠禮,廣東人不接受,繼續開炮。南台的居民和鋪戶隻好紛紛遷避。有傳言說,廣東人準備打進城來,劫走上個月被吳鴻源捉拿的六名海盜,福州全城震驚,將城門也關了,禁止出入。
總督慶端調兵一千人前來彈壓守城,過了一天一夜,才到了十幾個人。巡撫瑞瑸調兵一百五十人守衛巡撫衙門。當時我已卸任,由臬司裕子厚代理藩司,他派了台勇幾十人看守藩庫和大堂,並在大堂上架起火炮。道員汪鏡千的職責是負責城郊治安,也招雇了幾名兵勇,帶上自己衙門的廚師、雜役,也在衙門裏安設了幾尊小銅炮。代理糧道秦友芝、福州府知府劉雲樵奔忙不息,請示慶製軍,將六名海盜草草正法。省中委員李竹軒,葉小蘭等人,也跟著劉雲樵前前後後,亂了一整夜。
說到這個事情的結束,還多虧那些洋毛子。美國人派了兩艘軍艦前來,勒令閩、粵雙方立即停止械鬥,說如果抗拒不遵,美國人就和大清官兵內外夾擊,盡數殲滅。械鬥雙方怕了,作鳥獸散。
代理興泉永道的潘駿章報告說,泉州海邊有一個無人小島,名字叫鳥空園頭巾礁,英國人現在拿了前任道員的簽名的照會,要了這塊地,準備在那裏建造房屋,請示該怎麼辦。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國人攻陷廈門,占據了道署。《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人退出道署,準備在水操台造屋,因為那裏是福建水師操練士兵的地方,當地官員沒敢答應;後來,英國人又想要教場邊的一塊空地,也沒有得逞。鹹豐二年(1852),英國人又看上了鳥空園頭巾礁,前任興泉永道趙霖報告總督季芝昌後,同意用鳥空園頭巾礁換回教場。不久,英國領事柏達回國,事情就拖了下來。時隔八年,英國人拿著照會來索要鳥空園頭巾礁。潘駿章說不過英國人,就請示該怎麼辦。慶製軍委派前任興泉永道司徒伯芬赴泉州,會同潘駿章和英國人交涉。我對慶督說:“司徒道台雖然去了,但是這件事斷難挽回。英國人沒有事都要挑起事來,現在他們手中握有前任道員的照會,怎麼會輕易放棄?況且,犬羊之性,不會聽司徒伯芬講孔孟之道。此事關係到海疆與外夷,必須立即奏明朝廷。”剛好莊煥文也到了福州,對我的看法深表讚同,慶督這才將此事上奏朝廷。
如果答應英國人,讓他們在鳥空園頭巾礁建造房屋,他們一定會勾結土匪,窺探我國虛實,海關稅務也肯定大受影響,福建唯一的大宗收入也會沒了,那就會遺禍將來;如果堅持不給,那麼英國人就會指責我們失信,從而挑起事端,這樣就會禍在眼前。司徒伯芬回到福州彙報,說英國人堅持要地,他提出仍舊把廢棄的水操台給英國人,因為那裏地勢太低,已經廢置很久了,英國人還沒有答複。司徒伯芬又聽說南台廣東商行有人和英國人關係密切,所以回省城請示慶督,請廣東人從中關說。慶督對伯芬說:“如果能讓英國人打消念頭,那是最好;否則,就設法拖延,不要說不給,也不要答應給。”慶督或許在想,隻要能拖到他離任,就萬事大吉了。我隻擔心,英國人未必肯上這個當,且看朝廷如何指示吧——說不定廣東人可以搞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