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國、大將風度(1 / 3)

1.從朝鮮撤軍

陳毅就任外交部長三天之後,便以副總理兼外長的身份隨同周總理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作友好訪問。

就在幾天前,周恩來總理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國政府的一項重大決定:中國人民誌願軍將在年內從朝鮮戰場上全部撤回中國。

這是一件意義非同尋常的大事,因為它還牽涉到另一個大國,那就是在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美國。

這個世界史上空前強大的金元帝國,曾在朝鮮美麗安寧的國土上留下了創傷、苦痛和災難。也正是在這血與火的洗禮中,中朝人民用赤心和鮮血凝就了萬古長青的友誼。自從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軍民並肩作戰以來,已經整整七年過去了。

七年的時間不算短,然而當陳毅乘坐的專列抵達這片被硝煙戰火冶煉過的土地上時,他依舊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那是1950年6月,陳毅還在上海任市長。朝鮮戰爭爆發,10月戰火就燒到了鴨綠江,美軍炸彈已經扔到了中國的土地上。是立即應邀出兵還是暫時按兵不動呢?任何一種決定都關係到兩個國家兩個民族的命運,因而毛主席立即請各大區負責同誌火速進京,商議此事。

《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國領導人深知,在打仗的硬件方麵,中國是遠遠不敵美國的。當時的美國,剛從二次大戰中嗛取了二百五十億美元的軍火利潤;黃金儲備占了西方世界的百分之七十;陸軍人數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由戰前第十七位上升到了第一位;美國手裏的原子彈可讓廣島、長崎刹那之間變為廢墟;掛著星條旗的美國軍艦肆無忌憚地遊弋於世界各大洋麵上。而中國呢,它剛剛誕生還不滿一年,身上還帶著連年戰亂留下的千瘡百孔;脆弱凋敝的國民經濟亟待恢複振興;國庫裏沒有外彙黃金;工廠裏也造不出坦克、飛機,它惟一擁有的便是一支正義之師的浩然正氣和堅定信念,以及人民創造並保衛新中國的決心和勇氣。這些看似無形之物,越是在強大的敵人麵前,它越能創造出奇跡。

陳毅當時的態度是明確的:我們應當出兵。他並且向中央表示:隻要前線需要,一聲令下,我陳毅馬上可以穿起軍裝過鴨綠江作戰去。

這並非一個軍人一時上湧的豪氣,這也不是一個將領對“戰爭解決問題”的崇尚,陳毅說這些話,是有他的深刻見地的。當時很多人恐美心理嚴重,終日叫囂:“我們千萬不能跟美國人打仗啊!”

陳毅對此針鋒相對:“美國侵占我們的台灣,現在又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炮口對準了我們的胸膛。宋太祖曾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是咱們老祖宗的經驗。”“要是美國佬用原子彈打我們怎麼辦?”陳毅毫不猶疑地回答說:“不要怕闖禍。要打原子彈就讓他打,保證我上海市長不先跑就是。”的確,原子彈的因素是要考慮的,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呀。如果美國持有了原子彈便可以為所欲為,那正義何在?公理何在?整個世界不是強權橫行了嗎?中國是渴望公正與和平的,但如果用和平手段不能達到目的時,那隻有在戰場上見高低了。

抗美援朝七年,美國打了“開國一百多年來一直沒有打過”的敗仗,中朝兩國完全贏得了這場戰爭。現在,戰火已經撲滅,和平已經實現,誌願軍便主動地無條件地撤回,不在朝鮮領土上駐留一兵一卒。中國如此為受援國利益著想,反使美軍盤踞世界各地的行徑愈發刺人眼目了。在中國公布撤軍決定的當天,國際新聞社遠東分社社長斯通發表評論說:中國政府由於這一行動,“而在亞洲冷戰中大膽地掌握了主動,並使美國陷入難堪的境地。”

如果說抗美援朝是以戰爭同美國的侵略政策相對抗,那麼,撤軍便是以和平的方式相對抗。不僅要撤,而且要撤得漂亮。

1958年2月17日,周總理和陳毅來到誌願軍總部。在總理講話之後,陳毅作了一番意味深長的發言:

“我們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不要去充恩人,以為我有恩於你,你就要向我磕頭。美國人在抗日戰爭時不是有軍事代表團到延安嗎?以後到山東、到北平,什麼三人小組啊,就是那麼一個恩人的神氣——我是來幫助你抗日的,我是來調解你國共關係的。結果怎麼樣?我們一過江,他還不是卷起鋪蓋走路了嗎?”“古有信陵君救趙的故事。他解了邯鄲之圍後,謀士們提出忠告:‘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這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

曾經指揮過百萬大軍轉戰南北的陳毅,深知部隊在換防、交接時最易出現問題和矛盾。然而這次撤軍是在異國的土地上,如果發生不愉快的事情,福可能影響中朝人民的友誼,給外交工作帶來不利。陳毅又以他小時候親身的經曆教導大家說:“在清朝末年,我的外公捐了一個官。到湖北利川縣上任時,他發現門窗都被前任官打壞了,這令他很生氣,他跺著腳罵娘罵前任的狗官。兩年後,他的官沒了,也要走了,他照樣親自指揮把門窗打爛。那樣的個人主義,那樣的自私自利,是我親眼所見的。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我們應該以國際主義的水平來處理這些的問題。現在我們有的同誌以為,這樣東西是我帶來的,我就應該把它拿走,不行!要嚴格執行誌願軍首長的命令。回國後,國家可以給你置一點。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值錢?就是這個鮮血凝成的友誼!”

遵照總理和陳毅的囑托與教導,中國人民誌願軍不損一草一木,不帶一針一線地撤離了朝鮮。

2.與美國國務卿社勒斯較量

美國是不甘心輕易接受失敗的,既然炮轟槍擊的熱戰必須停止,那就繼續和平對峙的冷戰吧。因而,美國軍隊還留在三八線以南的朝鮮土地上,美軍基地的導彈還對準著中國,第七艦隊還在台灣海峽遊弋,美國操縱的巴黎統籌委員會還對中國實行著封鎖和禁運政策……中國一度麵臨的緊張局勢並未緩和多少,隻是現在戰場上的肉身相搏要轉為戰場下的鬥智鬥勇了。這就注定中國外長陳毅要在戰場下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直麵交鋒,一決勝負。

陳毅雖然未曾與杜勒斯謀麵,但他知道此人為他的資產階級信仰奮鬥是全力以赴的,他反共、敵視新中國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曾以“反共先鋒”的稱號而名噪全球。想到這位今後要常打交道的對手,陳毅說:“杜勒斯是個專家,我們要打拳,就要找這樣的對手較量才夠味。”

這位被陳毅稱作“專家”,令陳毅覺得“夠味”的對手,究竟如何?

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此人長相並不特殊,中等個子,麵色蒼白,表情嚴峻而冷酷,時而露出陰沉憂鬱之色,配戴一副夾鼻鏡,兩眼顯得深不可測。他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性格的強硬一當他聽見反對他的意見後,“他照樣發表自己的意見,連眼角都不掃一下反對者,等於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這個人。”

他是美國曆史上權力最大的國務卿。他可以在會議席上頻頻向總統遞紙條以左右總統的發言。他習慣於咬著一支鉛筆,在他書房裏石塊砌成的火爐前慢慢地踱來踱去\\獨自一人考慮問題,隨時把他的想法記在他那本黃色的拍紙本上,並由此製定美國外交政策。《華爾街日報》上說,“什麼事都要等杜勒斯決定才能辦。小到象國務院大樓走廊裏光線太暗的問題,也要等杜勒斯說了一句話才得到改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