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恩來的亞非“總管家”(1 / 3)

1.邊界問題,印中劍拔弩張

1962年10月20日晨,我國的雪域——西藏高原東南角的一聲炮響,打破了中印邊界的寧靜,打響了著名的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界問題是曆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中印兩國之間存在著傳統的習慣邊界線,但是兩國的邊界從未正式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1914年西姆拉會議期間,英國代表背著當時中國的中央政府代表,同西藏地方的代表用秘密換文的方式劃出來的非法的邊界線,曆屆中國政府從不承認。

新中國成立後,昔日大英帝國在西藏享有種種特權的野心像瘟疫一樣傳染給了印度政府。為了染指西藏,攫取種種特權,印度不顧中方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不斷在邊境挑起武裝衝突,甚至越過本來就不合法的“麥克馬洪線”,企圖通過這種方式蠶食西藏,迫使中國承認印度所謂的中印邊界線和“麥克馬洪線”。

印度一直把中國暫時的克製忍讓視為軟弱可欺。發展到1961年,印度吹噓它的國防部長梅農是“當代的拿破侖”,印度軍隊所向無敵。言下之意是梅農能夠像當年法國的軍事天才拿破侖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擊潰敵軍一樣,能在喜馬拉雅山所向無敵。麵對印度當時如此囂張的氣焰,有著卓越戰爭經驗,以軍事起家的中共決策層決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戰爭教育好戰者,爭取以一仗換來至少十年的邊境安定。

在“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下,共和國的領袖們在策略上作了巧妙的安排,準備誘敵深入之後,再痛打之。在準備反擊之前,周總理連著寫了三封信給印度總理尼赫魯,希望他懸崖勒馬,以中印友誼為重,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重,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不要打仗。當時,尼赫魯還在錫蘭(斯裏蘭卡)訪問,錫蘭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勸他不要同中國打仗。他非但不聽,反而揚言要在一個星期之內把中國軍隊“掃蕩”出去。

10月20日戰鬥發生後,嚴陣以待的中國軍隊按預定方案,把入侵印度軍殲滅了大部分,殘部逃回印境。

2.尼赫魯夫人遊說六國,黃鎮特使穿梭亞非

中印軍事鬥爭以中方幹淨利索的勝利而結束。然而,外交戰場上的鬥爭卻遠未結束,反而更加硝煙彌漫……

反擊戰後,中方采取高姿態,主動撤軍,交還俘虜和武器,尼赫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來。然而,無話可說,這口氣他不會甘於窩心底的。於是,他又想出一個辦法,利用他的特殊國際威望,於當年,搞了個由埃及、加納、緬甸、錫蘭、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參加的六國會議,把矛頭指向中國……如果他的這一著棋得手的話,意味著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將受國際社會的孤立和指責。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在世人麵前將受到嚴重損害……1962年年底的一天,北京飯店。周恩來總理在把一疊信件又仔細看了一遍之後,認真地簽上自己的名字,然後抬起頭,雙眼鄭重地看著黃鎮,神色平靜而又充滿希望地說:“這是以我的名義寫給6國總統或政府首腦的信。你的任務是艱巨的。一定要趕在潘迪特·尼赫魯夫人之前,一定要趕在科倫坡會議之前,向6國的領導人說明中印邊界曆史情況和印度武裝進攻的事實真相,介紹我國政府和平解決爭端的主張,爭取6國在了解事實真相的基礎上,把會議開好,推動印度走向和談。”

1961年,黃鎮出任主管亞非事務的副外長。望著總理殷切的目光,他分明感受到自己手中這幾封信沉甸甸的分量。他深知此行任務之艱巨,使命之重大。總理站在麵前,他覺得既是一位領導,更像一位兄長。於是,他把心底的想法和盤托出:“緬甸的奈溫將軍估計會接受我們的意見,印度尼西亞的蘇加諾、蘇班德裏約等我都很熟悉,相信能談得好。關鍵是錫蘭……”

他們穿過飯店的一道走廊,走進一個小餐廳,在那裏,黃鎮的夫人朱霖早已在桌邊等候。原來,這是周總理特意作的安排,專門派人打電話叫朱霖過來,大家一起為黃鎮餞行。尊重部下,考慮周到,這是周總理的一貫作風,凡是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無不對他敬佩有加。

人們起身讓座,總理卻擎起一杯酒,走到朱霖跟前說:

“朱霖同誌,我要和你幹杯。現在我們決定派黃鎮當特使,去一些友好國家,介紹中印邊界問題的情況和中國的政策立場,馬上就要動身了。任務重,時間緊,請你協助。”

其實朱霖預先對此一無所知,電話打到外交部時,任部黨辦副主任兼國外處處長的她正在和一位駐外大使夫人談話,她接到電話時,因為工作忙,本想不來吃飯,隻是在得知是總理特意要求的,才不得不中斷談話過來了。此刻,當總理說明情況後,她毫無思想準備,一時竟不知說什麼好。黃鎮在總理後麵,溫情地看著妻子,朱霖頓時明白應該怎麼做了。她和總理碰了杯,抿了一大口酒,兩頰頓時緋紅。

“有你這一杯真誠的酒,黃鎮同誌一定能凱旋而歸!”周恩來總理笑了起來。

周恩來派的專機,載著黃鎮一行,載著沉重的使命向南飛去。舷窗上沒有結冰,因此可以望見展現在眼前的光怪陸離的全景。然而此時,黃鎮沒有時間欣賞窗外的美麗景象,一上飛機,他就陷入深思之中。他知道此次中印邊界衝突對外交影響的嚴峻性。印度不是一般的國家,當時它自稱是不結盟國家;美國給它戴了“西方民主自由的櫥窗”的桂冠;蘇聯說它在“向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它又是第三世界不結盟運動的領袖,萬隆會議的發起人,跟中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尼赫魯本人則被譽為反殖、反帝的鬥士,在亞非國家中享有盛譽。同時,亞非許多國家受印度的宣傳,對中印邊界的真相並不太了解,包括埃及的納賽爾等著名領導人都對中國表示不滿。此次六國科倫坡會議就是印度策劃出來的。黃鎮琢磨著,曆史給他安排了一次重任。

印度派出的特使是尼赫魯的妹妹,潘迪特·尼赫魯夫人。她是引人注目的亞洲國家的第一個女大使,她先在莫斯科,後在華盛頓當大使,她還於1954年當選為聯合國大會主席。其能量之大,可想而知!這不僅是力量的比試,更是一場外交智慧和思想的較量,這場外交思想決鬥的結果會是怎樣呢?

周恩來此次特意選派黃鎮將軍完成此次外交使命,是有根據的。首先,從匈牙利到印尼,黃鎮在外交第一線摸爬滾打了11年,外交經驗相當豐富。1961年5月,他又回國擔任外交部副部長,主管亞非事務,具有瞻矚全局的能力。

在緬甸茵雅湖畔幽靜、明亮的總統書房裏,黃鎮開始了此次使命的第一站。他拜會了奈溫將軍:“閣下,我是懷著十分沉重的心情向您陳述中印邊界問題的始末的。但是,閣下可以相信,中國政府並不灰心,我們願意向前看……”這沉痛而又誠摯的開場一下吸引了奈溫將軍,他認真地傾聽著黃鎮的陳述。

奈溫將軍看過周恩來的信,說:“周恩來總理雖然是一個大國的領導人,但與小國交往時,總是平等相待。在與小國處理包括複雜問題在內的各種問題時,他總是本著最大同情和諒解作出讓步。我本人在中緬邊界談判中就親自體會到這一點,所以,我理解中國的立場。”

在緬甸馬到成功之後,更增強了黃鎮此行的信心。他馬不停蹄,來到與自己有著不解之緣的“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一年前還留有他的足跡,離開僅一年,黃鎮就感覺變化不小。然而,他暫時沒有雅興理會這一切。他迅速與老熟人蘇加諾總統和蘇班德裏約外長進行交談,終於順利地達到目的。他們主張中印要和解,願當中間人。

在那裏,他同時見到了西哈努克親王,他也理解中國的立場。

接著,黃鎮爭分奪秒地趕到錫蘭,班達拉奈克夫人穿著潔白的沙麗,向黃鎮雙手合十,微笑著問候一句“阿喲寶溫!”桌上擺著香甜的芒果、熟透的草莓,清香的木瓜和剛剛泡好的奶茶。

在聽完黃鎮誠懇的陳述之後,班達拉奈克夫人看過周總理的信,她感歎道:“尼赫魯總理來錫蘭訪問時,我曾經勸他不要同中國打仗。可他現在……”

“是啊,您的話他非但不聽,”黃鎮順勢接過話茬,“他反而說要在一個星期之內把中國軍隊“掃蕩”出去。周恩來總理連著寫了三封信,誠摯地希望他以中印友誼為重,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重,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但這沒有使尼赫魯先生改變主意。相反,他卻以為我們怕他,我們可欺,終於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班達拉奈克夫人問道:“現在是否還在打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