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多少人為了追求金錢而失去了歡樂,失去了健康,甚至失去了自由和生命,這樣的追求是沒有價值的。
為享受而生活的人將得到享受的報應,而為精神而生活的人將得到精神的報答。一個有錢的闊少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樂,卻不知幸福為何物;而一個整日為生計奔波的建築工人卻會因為能在勞動一天後泡在熱水中洗個澡而感到心滿意足、快樂無比。
拿破侖·希爾說:“金錢永遠隻是金錢,而不是快樂,更不是幸福。”以為有了金錢就有了全部的觀點是大錯特錯的,金錢隻有與善舉同行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有的人一生以聚劍財富為目標,為了坐擁黃金城而殫精竭慮,甚至不惜鋌而走險,財富於他又有什麼幸福可言。
財富能否給人帶來幸福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它,支配它。
5駕馭你的情緒即可獲得快樂與幸福
快樂純粹是發自內心的,它的產生不是由於事物,而是由於不受環境限製的個人舉動所產生的觀念、思想和態度。
林肯說過:“人隻要心裏決定快樂,大多數都能如願以償。”
除了聖人以外,沒有人能隨時感到快樂。蕭伯納的話充滿了對庸人自擾者的譏諷:“如果我們可憐下去,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
對於日常生活中使我們不快樂的那些瑣事,我們可以憑借思考做個簡單的決定,從而使我們感到快樂。這個決定就是大部分時間想著愉快的事情。對於煩惱、小挫折,我們可能習慣地反映出暴躁、不滿、懊悔和不安。這種反應我們已經練習得太久了,所以成了一種習慣。這種不快樂反應的產生,大部分是由於我們把它解釋為“對自尊的打擊”等一類的原因。比如,司機沒有必要衝著我們按喇叭,我們講話時某位人士沒有注意聽甚至打斷我們。
甚至個人對於事情的解釋,也會傷害我們的自尊心,比如我們要乘坐的火車竟然晚點了;我們急著上班,結果公交車堵塞。這些情景都會使我們懊喪、自憐、悶悶不樂。
學習快樂的習慣,你就可以成為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你應當記住這樣的一句話:“快樂的習慣可以使一個人不受外在情況的支配。”人受煩惱所擾,不是由於發生的事實,而是由於對事實的觀念,即煩惱皆由心生。
聖經中說,我們應該像鬆鼠采集果子一樣,把快樂勝利的時光記在腦海裏,以便在危急時想起這些記憶,從而獲得力量和靈感。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你就是快樂的寵臣,你的生活將沐浴在陽光中,這樣你也必然是幸福的。
生活中每天都是好壞交錯的,將世界上的事實與個人生活的遭遇看成是悲觀的、乖戾的景象,或者是樂觀、快樂的景象,這都取決於個人的抉擇。
同是一件事,想開是天堂,想不開是地獄。既然如此,何苦讓生活中的種種煩惱扭曲我們的心態?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你的生命將生意盎然,你的生活將幸福無比。
6不要因羨慕別人而增加自己的煩惱
羨慕別人常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痛苦,但若去想想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感恩和幸福。因為你自己才是獨一無二的。
環顧四周,我們的世界光怪陸離、色彩紛呈。現代傳媒更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個成功的典型,豪宅名車、極盡物質享受,意氣風發、隨意指點江山。一時間各種各樣的成功人士紛紛登場,一時間仿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過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而且人們以為隻有那樣的生活才是生活,並且,自己也應該過上那樣的生活。
男人都想像比爾·蓋茨、李嘉誠那樣富有,像周潤發、梁朝偉那樣有魅力;女人都想像楊瀾一樣成功,像奧黛麗·赫爾、蘇菲·瑪索一樣美麗動人。好像沒有像他們那樣就證明自己是失敗的,在別人麵前就抬不起頭來,隻有集財富與魅力於一身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在比較和羨慕的壓抑中,我們的精神能量不得釋放。有一項調查表明,95%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在一生中幾乎所有人都有懷疑自己的時候,感到自己的境況比別人糟糕的時候。
俗話說:“知足常樂。”然而嫉妒的心理就像一根盛夏的小草,常常在不經意間瘋狂地生長,遮掩了生活中的陽光雨露,使我們陷入無邊的痛苦之中。
有這樣二則寓言故事:有一隻蝸牛總是對一隻青蛙很有成見。有一天,忍耐許久的青蛙問蝸牛:“蝸牛先生,我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得罪了你,所以你這麼討厭我。”
蝸牛說:“你有四條腳可以跳來跳去,我卻必須背著我沉重的殼,貼在地上爬行,所以心裏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