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別讓弱者心態扼殺了鬥誌(1)(1 / 3)

1盡顯優勢,做一個最好的你

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做好你應做的每一件事。

回顧過去人類艱難求索的曆程,最值得我們驕傲的不是“登月”,也不是什麼網絡,而是人類發現自身蘊藏著無窮的潛力,認識你自己,認識你的強項和弱項,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強項,最大可能的轉化自己的弱項。

我們每個人都有140億個腦細胞,一個人隻利用了肉體和心智能源的極小部分,若與人的潛力相比,我們隻是半醒狀態。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詩中所說:

我,我要比我想像的更大、更美

在我的,在我的體內

我竟不知道包含這麼多美麗

這麼多動人之處……

人是萬物的靈長,是宇宙的精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光揚生命的本能。為“生命本能”效力的就是人體內的創造機能,它能創造人間的奇跡,也能創造一個最好的你。

一個人相信自己是什麼,就會是什麼。一個人心裏怎樣想,就會成為怎樣的人。相信你是個強者,你就可能是個強者,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幅“心理藍圖”或一幅自畫像,有人稱它為“自我心像”。自我心像有如電腦程序,直接影響它的運作結果。如果你的心想像的是做最好的你,那麼你就會在你內心的“熒光屏”上看到一個躊躇滿誌、不斷進取的自我。同時,還會經常收聽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後還會做得更好”之類的信息,這樣你注定會成為一個最好的你。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設想的那樣,你怎樣想像,怎樣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美國赫赫有名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就是一個能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機能的楷模。他12歲時由蘇格蘭移居美國,先在一家紡織廠當工人,當時,他的目標是決心“做全工廠最出色的工人”。因為他經常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終於成為全工廠最優秀的工人。後來命運又安排他當郵遞員,他想的是怎樣“做全美最傑出的郵遞員”。結果他的這一目標也實現了。他的一生總是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地位塑造最佳的自己,他的座右銘就是“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劍橋大學塞西爾·帕金森教授認為:做一個最好的自己,不一定非要當什麼“家”,也不一定非要出什麼“名”,更不要與別人比高低,比大小。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它們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美麗,你能說大拇指就比小拇指好?

決定做最好的你,既不是你物質財富的多少,也不是你身份的貴賤,關鍵是看你是否擁有實現自己理想的強烈願望,看你身上的潛力能否充分地發揮。人們熟知的一些英雄模範人物,就是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機能,做好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創造了最好的自己。

道格拉·拉赫在他的詩中寫道: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那就當叢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當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草。

如果你不能是一隻麝香鹿,那就當尾小鱸魚

——但要當湖裏最活潑的小鱸魚。

我們不能全是船長,必須有人當水手。

這裏有許多事讓我們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兒。

決定成敗的不是你的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做好你應該做的每一件事。

2劣勢之中往往包含著優勢的種子

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弱點有時可以成為人的強點,優勢不好好利用也會成為劣勢。

有一個10歲的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他很想學柔道。

最終,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了師傅,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已經練了三個月了,師傅還是隻教他一招,小男孩有些不理解。

他終於忍不住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學其他招術?”

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隻會一招,但你隻需要會這一招就夠了。”

小男孩還是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師傅,於是就繼續照著練了下去。

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自己都沒有想到居然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不久就變得有些急躁了,小男孩連著用那一招,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迷迷糊糊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有一度小男孩顯得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就叫了暫停,打算終止比賽,判對手贏,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

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製服了對手,由此贏了比賽,得了冠軍。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師傅一起回顧每場比賽的每一個細節:“師傅,我怎麼就憑這一招就贏得了冠軍?”

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惟一的辦法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然而小男孩卻沒有左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