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拖延某件事時,別人或許會幫你做這件事。這樣,拖延又成了你擺布別人的一種手段。
通過拖延時間,你可能會對自己以及自己的行為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
避免做工作,你就不會取得成功。這樣,你不會因取得成績而高興,不必在成功的基礎上再接再厲。
綜合分析,拖延心理由以下四個原因促成:
(1)“自我擊敗感”的意識常常導致抑鬱、消沉、煩惱、妄自菲薄等種種不良的情緒,它可以使人渙散鬥誌、精神沮喪,使人感到沉重的精神壓力。正如高爾基形容的那樣,它“像磨盤似的把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中的幻想所賦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的音調而又刺鼻的塵煙”,使人暮氣沉沉,懶懶散散,很難煥發情緒和鼓起幹勁。
(2)“受挫折耐力低弱”也是產生懶惰的重要原因。這種心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遇事經不起挫折。它實際上能起助長“自我擊敗”心理形成的作用,從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它能使人產生焦慮、枯燥,心中常有一股無名之火,認為自己“必須”這樣,或者“應該”那樣,等等。
(3)對別人產生敵對情緒,與第二個原因有許多共同之處。它產生於一種“應該必須式”的意識。比如,我必須把這件事做好,做得完美無缺,然後贏得讚譽,別人應尊敬我,為我著想,都做我想要做的事情。
然而,遺憾的是,天下哪裏有那麼多你需要的“應該”和“必須”呢?若是這些條件沒有達到,你就會產生氣憤怨怒,從而進一步產生拖延的心理。
(4)與人的適應能力低下有關。
由於傳統文化的消極影響,由於過去計劃經濟體製的弊端,形成了人們異常強烈的依賴心理,什麼事情都依賴上級,依賴計劃,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開拓性很差。當社會進入劇變階段之後,麵對的是商品經濟大潮,麵對的是廣闊的經濟市場,麵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激烈、殘酷的競爭,這就是說,新的曆史條件對人的生存方式和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們以全新的姿態去適應這個複雜的、多變的社會。
然而,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有的人因為惰性太強而跟不上形勢,有的人因為競爭失敗而被淘汰出局,有的人雖費盡心機仍然成為時代的落伍者,有的人因為不遵守“遊戲規則”而受到了懲罰,有的人因為太為所欲為而四處碰壁……於是,這部分人中的一部分在失望、失意、失落、失敗等情況下,加入了精神怠倦者的行列之中。
拖延最深層的原因來自於眼前享樂主義。這種人生活的目的在於設法得到歡樂,避免痛苦;但是有時必須暫時忍受眼前的挫折和不適,以圖以後得到更大的、長久的利益和舒適;至於將來,則絲毫不加顧及。比如,一個人想學習一技之長,改變自己的生活,然而這需要接受數年的訓練,她放棄了。結果,幾年過去了,她無法得到她想要的工作機會(沒有競爭優勢),隻好一直不順心地幹著她不喜歡的工作。還有一位業務員,雖然知道很多業務知識,可在實際工作中,他卻不願給顧客介紹商品信息,結果業務一直不能有所突破。
實際上,所有這些人都是躲避了眼前的不適,但這麼做實際上拖延損毀了將來長久的利益。
所以,當你準備拖延,找出理由來為自己開脫的時候,且慢,把你的理由找出來仔細地分析一下,看它能否站得住腳!
3不要用拖延揮霍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一種經曆——清晨,鬧鍾把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己所訂的計劃,同時卻感受著被窩裏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借口——再等一會兒。”於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鍾,甚至1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