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長歌:有趣的海洋生態與文明30(1 / 3)

21

魚看到自己的腿撐住了天,無

比高興。女媧說。“多謝你獻了腿。

從今以後,我把你放到大海裏去,

你就在那裏過日子吧!”

魚滾進大海,手帕打成的結子

變成了鰭,靠著尾巴和鰭的劃動,

暢遊在廣闊的大海裏。

2.對蝦成“對”嗎

我們平常吃的對蝦,在海裏遊

弋、生長,並不一定成對成雙。但

為什麼稱之為“對蝦”呢?這裏麵

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對蝦

民間傳說,有一次老龍王過壽,

龍王的女兒三公主要給父親送壽禮,

就派兩名蝦丫環送去兩盤壽桃。哪

知這位丫環初到龍官,便被那些五

彩繽紛的奇花異草吸引住了,把送

壽桃的事忘得一幹二淨,玩了三天

也沒回去見龍女複命。

老龍王責怪女兒不送壽禮,三

公主說不對呀,兩個蝦丫環已在三

天前就送去了呀。終於弄清了原委,

三公主氣得火冒三丈,如實稟告了

父王。老龍王聽了,就把龜丞相找

來說:“三公主的兩名蝦丫環騙取

壽桃,至今不見蹤影,快去把她倆

找來治罪!”龜丞相領命,急帶人

在宮內尋找,發現那兩名丫環正在

花園裏玩得開心呢!就立即抓住帶

到了水晶宮。

哪知兩個蝦丫環立而不跪,眼

睛傲慢地直瞪著上空,龍王大怒。

龜丞相急忙奏道:“龍王息怒,蝦

子隻能圈隻會站,不會跪,眼睛長

在腦頂上,隻會向前走,不會向後退。

像這種人不配給公主當丫環,隻配

給龍王作蝦兵!”龍王一聽,馬上說:

“那就給這一對蝦每人發一支長槍,

讓她們當兵去吧!”從此,這兩個

使女改名叫“對蝦”,鼻梁上插一

支鋒利無比的長槍,行軍打仗,相

互配合,倒也幹得不錯。但畢竟改

行了,遠不如跟著三公主舒服。

後來,人們把這種出門不歸的

現象編成童謠:對對蝦,對對蝦,

出了門,忘了家。

魚兒有趣的呼吸

同人一樣,水生家族也是離不

開氧氣的。海洋浩瀚,魚兒繁多。

眾多的水生家族呼吸方式亦不盡相

同,這一呼一吸,一吐一納,引出

不少奇妙的故事。

我們知道,大多數魚兒是用鰓

呼吸的。魚的頭部兩側生長著兩個

鰓裂,鰓片是由梳子狀整齊排列的

鰓絲組成的,鰓絲上密布著紅色的

微血管。魚類的嘴一張一合,就把

水吞入口中,水經過鰓絲時,上麵

的微血管就攝取了水中的氧氣,同

時把二氧化碳排到了水中。魚類也

有鼻子,但它的鼻子隻是一種嗅覺

器官,而且不和口腔相通,因此,

它的鼻子是不能用來呼吸的。

有些魚兒除了用鰓呼吸之外,

還有輔助呼吸器官,一旦生活環境

和生活方式有了變化,它們就啟用

輔助呼吸器官,維持生存。

鰻鱺是一種酷愛旅遊的魚類。

每到雨季,是它們最高興的時刻,

鰻鱺紛紛棄家出遊。它們從棲息的

河流、湖泊中爬上岸來,穿過潮濕

的草地,越過田埂,從一個水域遷

移到另一個水域,去會四方朋友,

去品八方佳肴。到了夏末秋初,

鰻鱺就要離家去“長途旅行”。

它們不顧田野、草地和道路的阻

隔,從江河出來,奔向大海,進行

三四千千米的旅行。鰻鱺離開江河

上了陸地之後,就不用鰓而用皮膚

呼吸了。它身上的鱗已退化,皮膚

特別薄,上麵布滿了微血管,可直

接與空氣交換,達到呼吸的目的。

這種呼吸就叫“皮膚呼吸”。

海蛇在海水中潛行,所需的氧

氣2/3靠肺部從海麵吸足,剩下的

1/3氧氣就要靠皮膚從海水中吸取。

海蛇有一個不完全分隔的心室,這

與哺乳動物的心髒相比是一種原始

的特征。在哺乳動物中,血液在周

身循環後返回心髒再到肺部進行氣

體交換,攝取氧氣後再返回心髒進

行下一次體循環。如果海蛇也采用

這種循環方式的話,那麼氧氣必將

很快被消耗光。事實上,海蛇的血

液繞過肺部被壓送到皮下毛細血管。

這樣,血液可以從周圍海水中吸收

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血液中的氮。

倘若海蛇不用這種方式排出血液中

的氮,當海蛇快速浮出水麵時,血

液中的氮就會因壓力減小而生成氣

泡,阻礙血液流通,使海蛇患上“潛

水病”而死亡。

海底“長壽冠軍”

20世紀70年代初,生物學

家在南太平洋的深海處,捕獲一

條綠絨線海蛇,經鑒定,這條海

蛇竟然有1687個環圈(所謂環

圈就是像樹木的年輪一樣,一年

成一圈),這樣算來,這條海蛇

已活了1687年。更令人震驚的是,

它的尾部還相當光滑,說明這條

蛇還處在幼年期,推算來看,這

條蛇還可以活到12萬歲。當然

現在僅僅發現這麼一條,還沒發

現第二條借以佐證,因而也隻能

稱作奇聞而已。

泥鰍除了用鰓、皮膚呼吸之外,

還可以用腸子呼吸。當水中氧氣缺

乏時,如果用鰓呼吸就滿足不了生

酷愛旅遊的鰻鱺

活的需要。這時,人們就會看到泥

鰍把腦袋伸出水麵,用口直接吸入

空氣,並暫時用腸子代替鰓進行呼

吸。泥鰍的腸子不像普通魚的腸子

那樣在肚子裏七繞八纏的。它的腸

子把食道和肛門通連在一起,形成

一條直管,而且薄得像腸衣那樣透

明,上麵布滿了毛細血管。這條直

來直去的腸子,既有消化食物的功

能,又有呼吸的功能。當空氣被吞

到腸子裏以後,腸壁上的血管就吸

取了其中的氧氣,剩下的氣體和從

血液中放出的二氧化碳,就由肛門

排出。因此,泥鰍特愛“放屁”。

“緣木求魚”這個成語,出自

孟子之口。對生活在北方的孟子看

來,爬到樹上去捉魚,是件荒誕的

事情。可孟子不知,中國南方有一

種攀鱸魚,就能爬到樹上捉昆蟲吃。

從表麵上看,攀鱸魚與其他魚類沒

什麼兩樣,但是它的鰓蓋、腹鰭和

臀鰭上都生有堅硬的棘,它就是依

靠這些棘來攀登上樹的。那麼,它

長時間離開水,靠什麼來呼吸呢?

原來,它的鰓腔內有個“輔助呼吸

器”。它的鰓腔背部生有像木耳一

樣皺褶的薄骨片,叫迷路囊,上麵

有豐富的微血管,能夠呼吸空氣,

維持生存。

螃蟹呼吸時,需要鰓和腿相配

合。螃蟹生活在水中時,從螯足的

基部吸進新鮮海水,水裏溶解的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