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學習作為人生的第一選擇
有些人走出學校投身社會後,往往不再重視學習,似乎頭腦裏麵裝下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再學會脹破腦袋。殊不知,學校裏學到的隻是一些基礎知識,數量也十分有限,離實際需要還差得很遠。
我們已經生活在21世紀裏,新世紀是知識世紀,知識不僅成為財富和資本,更是人們謀求生存和發展的最佳手段。在知識世紀,知識的老化、更新迅猛異常,如果我們不繼續學習,我們就無法取得生活和工作的主動權,無法使自己適應急速變化的時代,不能搞好本職工作,有被淘汰的危險。所以要時時不忘學習,把學習作為人生的第一選擇。
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21世紀的今天,我們隻有以更大的熱情,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使自己豐富和深刻起來,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業中。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半數的勞工技能在1至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畢業十年後所學知識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
因此,學習已變成隨時隨地的必要的人生第一選擇。
美國人認為: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並不重要,隻要懂得學習,就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於是,企業與公司裏的上班族已成為學習市場上成長最快的人群。1992年,全美企業員工中僅接受企業正式撥款學習的人數就增加了400萬,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享有31個半小時學習課程,因此全美企業員工的總學習時間增加了126億小時,相當於25萬名全日製大學生的學習時間。換句話說,大約要建好幾十所和哈佛大學規模相當的新大學,才能滿足企業員工的學習需要。
目前,美國已有26家知名企業成立了自己的大學。學習的效益也日趨明顯。在摩托羅拉,每花1美元投資在學習上,就可以連續三年提高30美元的生產力。
“用學習創造利潤”——這已被管理學界和企業界公認為當今和未來“贏”的策略。
學校裏獲取的教育僅僅是一個開端,其價值主要在於訓練思維並使其適應以後的學習和應用。一般說來,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知識遠不如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堅韌所得的知識深刻久遠。靠勞動得來的知識將成為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財富,它更為活潑生動,持久不衰,永駐心田,而這恰恰是僅靠被動接受別人的教誨所無法企及的。這種自學方式不僅需要才能,更能培養才能。一個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助於探求其他問題的答案;而這樣,知識也就轉化成為才能。
無須設備,無須書本,無須老師,也無須按部就班的學習,自己積極的努力就是惟一的關鍵所在。
學無止境,千萬不可有自滿的想法,努力學習才是成功者的素質之一。
2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擴張人生資本
如果你想成功,就應該學會為自己“投資”,不斷地擴張人生的資本,這就是不斷地學習,為自己“充電”,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培養自己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從而贏得事業的輝煌、人生的成功。
讓我們打個比喻。銀行每天早晨向你的賬號撥款864萬元。你在這一天內可以隨心所欲,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用途也沒有任何規定。條件隻有一個:用剩的錢不能留到第二天再用,也不能節餘歸己。前一天的錢你用光也好,分文不花也好,第二天你又有864萬元了。
如果你處於這種境況,你會怎麼辦呢?或許你會像大多數人一樣,很快想出辦法把每天的錢花光。開頭你會購買你最需要的東西。但如果你是精明人,你會很快想出辦法把每天的錢用於投資。從長遠來看這投資會使你得到更多的回報。
不論你認識到也好,認識不到也好,其實你每天都麵臨上述的境況。那家“銀行”就是時間。你每天得到864萬秒鍾,隨便你怎麼利用。這些時間你如不利用,最後也不會回來。
在這裏,我們主張“自主學習”。
前些年,社會上有一股“自學成才”風,那是因為許多人沒有碰到好時代,沒有上學的機會,隻好自學成才了。這與我們的“自主學習”是兩碼事。
他們自學是補課,是撿回失去的時光,而我們的“自主學習”是從學校裏出來後,為進一步加強自身實力,而隨著時代的步伐掌握原來尚沒有在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新內容。
學習,是每天的任務,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隻要一鬆懈,別人很快就會超過你,而你要“攆”不僅很辛苦,而且因為人家也在不斷進步,以至你想趕超地幾乎不可能。
既然是學習,自主學習就有課本,就有課堂,也就有老師,老師還會布置作業,一定階段後,還要參加考試。在學校裏學習是這樣,自主學習也是這樣,隻不過具體內容完全需要自己合理安排。
究竟學什麼呢?自主學習,就是自己給自己安排“課程”和“課本”。這裏的“課本”並不是指現成的書籍,而是完全結合自身實際來設計學習計劃。一方麵要把你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和目標作為選擇“課程”的依據,從而確定“專業課程”。如果你將來想做企業老板,就要把經營管理和財務作為主要課程;如果你將來想成為專業技術主管,不僅要學習與專業有關的知識,還要學習人力資源管理方麵的內容等等。另一方麵就是要把鍛煉自己做人的品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當作學習的目標,因為,這是“公共課”,而且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