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格納說得好:“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一切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隻專心致誌地去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注意力集中與穩定是深入認識客觀事物,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提高自己調控注意的能力,在學習中做到精力集中。
11通過學習提高智能水平
有了比較豐富的知識,並不等於有了較高的智能。如果一個人讓自己的頭腦成為一座單純的知識倉庫而不注意在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自覺培養智能,反過來還會降低獲得知識的速度和使用知識的效率。所以,學習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智能水平。
智能,是指一個人智力和能力的總和。在學習中,掌握知識是學習的較低階段,而提高智能則是學習的較高階段。任何人要發展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就必須掌握一定的知識,無知必然無能,這是一條真理。
發展智能應該遵循一些共同性的原則,這些共同性的原則大致如下:
(1)打好知識基礎
知識雖然不能代替智能,但卻是人們發展智能的重要條件。學習知識,首先要注意知識的深度。隻有進入到知識寶庫的深處,才能弄清楚一門知識的內部結構和來龍去脈,才有利於我們去思考,去想像,去創造。其次要注意知識的廣度。當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大量興起,在各種專門知識之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聯係,一個人知識麵過分狹窄,就會大大限製智能的發展。如果在深入鑽研本專業的同時,廣泛涉獵鄰近學科的知識,就可以左右逢源,觸類旁通,受多方麵的啟發,有效地提高智能水平。再次要把知識學活。在我們所具有的知識中,隻有那些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識,才能轉為智能,而死記硬背的知識,除了可以炫耀以外,沒有更多的用處。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力求擴大活知識的比重,並且不斷地去把死知識“救活”。
(2)提高哲學素養
自古以來,哲學就被譽為“聰明學”、“慧學”。馬克思說過:“任何真正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的活靈魂。”他還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裏。”有些人認為,哲學僅僅同政治思想有關,與專業、智能是無緣的。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不論是學習哪一門專業的人,他的行動總不可能不接受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因此也就擺脫不了某種哲學的支配。問題隻在於:有些人是盲目地接受錯誤哲學思想的支配,有些人是自覺接受正確哲學思想的支配。
德國哲學家肖萊馬,日本物理學家阪田昌一,中國偉大的作家魯迅、郭沫若、茅盾以及生物學家童第周等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都與他們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分不開。提高哲學素養,是加速發展智能的一條捷徑。因為,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的思維。
(3)尋求個人的最佳智能結構
智能結構有共性也有個性。最佳結構必定因人而異。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知識根基深厚,恩格斯則對階級鬥爭狀況和自然科學十分精通,而他們兩人在共同的理論著作和革命實踐中通過互相補充,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這說明,前人的或他人的最佳結構可以借鑒,但決不可以照搬照抄。模仿別人始終隻能跟在別人後麵,不能有所創新;相反,別人沒有的,你卻擁有,就有了獨一無二的可貴。在知識的構成上有一定的個性,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風格。因此,要敢於標新立異,獨樹一幟,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去尋找最佳智能結構,就必須深刻認識自己,認識環境,認識目標,使三者有機地統一,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設計。
(4)錘煉心理品質
一般認為,成為人才的人非有超常智力不可。但是,近幾十年來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許多出類拔萃的專家年輕時並沒有非凡的智力,後來卻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有一點上都非常相似:興趣廣泛、意誌超群、無所畏懼。可見,人才的成功與失敗,並不單憑智力水平,還要看心理品質。具有優良心理品質的人,主觀上堅持不懈地努力,以彌補智力上的不足,卻恰恰更能夠鍛煉成才。心理品質,一般包括性格、興趣、動機、意誌、情感等方麵的內容。
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智能,智能高了又能更好地學習,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