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健康是生命的最大能源(1)(1 / 3)

1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務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金錢、地位?還是愛情?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答案。然而,隨著人們對人生意義的認識的不斷升華,越來越多的人都認識到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要務,這已經成為新世紀人類的新理念。

從20世紀末中國人流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生活原則,即“以健康為中心,名利淡薄一點,生活瀟灑一點”。不知是誰發明了這“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幾乎改變了整體中國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行為,不僅促進了全民健康,而且對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也起了一定作用。許多對健康問題的社會調查顯示,國民生活第一關心的是健康。曾經有一家健康報紙調查顯示,76%的人認為生活最重要的是健康。社會公眾一致認同: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健康;什麼都可以擁有,但不能擁有疾病。這實際上體現的是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務的理念。

儒家有句名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裏的“修身”包含在現代大健康觀念提出的德、智、健、壽、樂、美六字境界中。儒家講修身雖然主要指正心或修德,但與健康長壽是有內在聯係的。這句名言還深藏著一個道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方法論上是貫通的。一個治理不好自己和家庭的人也難治理好國家。儒家認為實現家庭和社會的和諧,應以人人修身為開始,隻有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具有健康的品德、健康的心態、健康的身體,並懂得和掌握和諧道理的人,才能更好地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老祖宗老子說“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是說你為天下(人民)珍惜健康,天下(人民)才能托付給你。反之,一個不珍愛健康的人,怎麼能承擔大事!中國古代思想家、傑出的政治家大多是修性養生保健大家。

個人在法律、道德和促進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對成才、成功、事業、金錢、財富、權力、地位、名譽、智慧、美麗、博學、享樂等追求和奮鬥是天經地義、允許存在的。針對這些追求,有人發明了一種量化的認識方法,即健康是1,成才、成功、事業、財富、名譽、權力、地位……每一項都是一個0,由1和0可以組成10,100,1000,10000……等不同大小的個人價值。對個人來說,如果沒有健康這個1,其他條件再多都是0。用一句話來表達,即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21世紀是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紀,是長壽的世紀,也是追求生命質量的世紀,更應當是奉行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務健康理念的世紀。

平時要注意自己身體的健康,不要等到身體有病時才後悔。

2健康是最重要的財富

健康是成就事業的保證,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

無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角色,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造就理想的世界,都必須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健康是與身體和心理素質的狀況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它成立伊始就明確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在內的健全狀態。”所以,一個健康的人,應該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麵。

身心健康是一個人成長的前提,是事業成功的基礎,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也是動態調節成才目標的保證。因此,一個人要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要自覺加強身心健康的錘煉。身體健康的錘煉包括:重視和加強體育鍛煉,以改善和增強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和肌體的靈敏性、協調性;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重視自我保健,主動開展身體的自我養護、疾病的自我預防,使自己真正處於主動角色和主動地位,使自己的健康得到切實長期的保證等。心理健康的錘煉包括: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磨煉意誌;培養勇敢、頑強、樂觀、豁達的心理品質;增強自身實力,包括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複合型知識結構等,以實力參與競爭,提高心理優勢;參與社會實踐,以獲得客觀認識,豐富精神世界,形成開放的心靈,品味人生的幸福,體現自我的價值;加強心理營養,愛是最重要的心理營養,如情愛、關懷、安慰、鼓勵、獎賞、讚揚、信任、幫助、支持等,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宣泄和疏導也是重要的心理營養,通過適當的宣泄和疏導,對心理壓力的緩解、心理能量的釋放、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自我心理鍛煉,也就是用心理調節的方法來提高心理素質,這也是增強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隻有做到了以上要求,我們才會擁有真正健康的身心,也才能有本錢去為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去努力奮鬥,最終取得成功。

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充滿活力,而保持充沛的活力的方法則在於加強身心的鍛煉。

3擁有健康才可能擁有成功

擁有健康才可能擁有成功,身體健康與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勇氣與自信心的有無;而勇氣與自信,是成就大事業必需的條件。體弱神衰身心不健康的人,多是膽小、寡斷、無勇氣的人,難以成就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