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成與敗:夢想的岔路口(3)(2 / 3)

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

造成失敗的原因無外乎主觀和客觀兩方麵的因素。有的失敗是由於我們自身知識水平和能力所限。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自身加倍努力,再作衝擊。

上官雲珠是我國著名的電影演員。

她原本是一家照相館的女職員,因為長得漂亮,國華公司聘請她擔綱一部影片的重要角色,還把她的彩照登上畫報,準備捧紅她。不料她第一天拍戲就砸了鍋,站在鏡頭前渾身發抖,一句台詞也說不出。導演耐心地連試了三次,她都發抖,隻得作罷。第一次明星夢破滅,上官雲珠不甘心失敗,又托人介紹到藝華公司,爭取到一個角色。當正式在水銀燈下拍攝時,她那個臨場緊張發抖的毛病又犯了,第二次又失敗了。麵對兩次失敗,上官雲珠既沒有自卑自責,也沒有放棄夢想,而是以一種積極進取而又穩重謹慎的態度,認真分析失敗原因,認識到發抖是因為自己缺乏表演基本功,心虛膽怯是病根子。於是她進入業餘劇團,在舞台演出中磨煉基本功,積累經驗,準備東山再起。她還先後到上海戲劇學校、新華公司演員培訓班學習。1941年,上官雲珠參加《玫瑰飄零》影片的拍攝,獲得成功,終於成為大明星。

英國詩人波普說:“並非每一個災難都是禍。早臨的逆境常是幸福。經過克服的困難,不僅給了我們教訓,並且對我們未來的奮鬥有所激勵。”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都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如果上官雲珠沒有經受失敗,“順利”地第一次拍攝就通過了,而其實她的演員基本功很差,那麼,她就可能隻能做一個曇花一現的“明星”,不會有後來真正的輝煌。

印度聖雄甘地說過:“矛盾和不幸並非最壞的事。有什麼樣的經驗,結果就成為什麼樣的人——經驗越豐富,一個人的個性就越堅強。”甘地為爭取印度的獨立,提倡非暴力抵抗,與英國殖民主義進行了多年鬥爭,其間多次坐牢。但這些沒有使他屈服,而是更堅定了他鬥爭的勇氣,也使他增長了鬥爭經驗,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隻要與困難抗爭,便能使孱弱的筋肉變得堅強——希望是在恐慌的守望之長夜誕生的,信心也是在敗退及挫折之下到來的。

11不要讓自己打敗自己

明人呂坤說:使我消滅的,正是我自己。人不被自己消滅,又有誰能消滅他?負麵的心態以及行為,會將我們引向失敗甚至毀滅;而正麵的心態及行為,則能使我們成功和幸福。

我們所有的行動與情緒都是和我們的心態相一致的。你認為你是怎樣的人,你就會采取怎麼樣的行動。你認為自己是“失敗者”的人,將會走上失敗之路,不管你如何努力想獲得成功,甚至即使你遇到很多好機會,也一定會失敗。認為自己“運氣不佳”的人,將會設法證明他自己確實是“壞運氣”的受害者。

1862年9月,美國總統林肯發表了將於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一位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問:“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宣言》也早在他們那時就已起草好了,可是他們都沒有簽署它。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給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林肯說完匆匆走了,記者一直沒弄明白林肯這番話的含義。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後,記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裏找到了答案。在這封信裏,林肯講述了自己幼年時的一件事:“我父親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一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有一天,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把它們搬走了,也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那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進城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結果不長時間就把它們都搬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人們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而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