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樂是生命惟一的意義
快樂是一種境界,一種你自己領悟自己進入的境界;因為快樂不在於一個人擁有什麼,而在於你對生命意義的真正理解,快樂是生命惟一的意義,沒有快樂的地方,生命會變得悲苦而哀傷。
快樂是一種思想。思想快樂,你就是一個快樂的人。思想不快樂,你就永遠也快樂不起來!
快樂是一種情緒。懂得了控製情緒的方法,你就已站在了快樂的一方。快樂也是一種個性。
有些人生來悲觀,要追求快樂也難。但閱讀和閱曆都能使人智能增加,人一豁達,快樂就跟著來了。
首先,快樂的境界有高有低。從工作中獲得的快樂,境界最高;其次,因付出而得到的快樂,也是高層次的快樂。這些快樂與貪得無厭的快樂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
在現在的社會上生存,我們需要學習獨處的快樂。閱讀,欣賞音樂,讓自己的一顆心安靜下來,安靜而踏實的心靈,也是快樂的泉源。
快樂的時候常常會悲從中來,原來憂喜本來就隻有一線之隔。
苦樂、苦樂,悲苦的童年,往往也是未來奔向快樂的一種累積,會成為中年以後收獲不盡的寶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些古話,至今仍為真理。反之,先甜後苦,“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事耕耘,隻知享受和揮霍,那麼,老來苦真是苦。可見辛苦和快樂是一體兩麵,不知道何謂痛苦,大概也就難以體會真正的快樂。
快樂和幸福有別,幸福是“命運安吉,境遇順遂”,快樂則需要我們主動追求。通過追求得到的快樂,是辛苦播種而來的,所以是一種“果”,屬於“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一種“果”。但快樂之果收成之日,切忌得意忘形。快樂就好像春風,讓人人覺得舒適,但快樂過了頭,就變成了颶風,甚至會演變成“暴風雨”,那麼就會樂極生悲——快樂的你,請切記!
切記!
快樂其實很簡單,隻要不忘在自己心靈深處播下快樂的種子,快樂將時刻伴你而行。
2快樂取決於內心的態度
一個人生活得快樂與否,取決於自己內心的態度而絕非外在表現。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麵還是負麵的,我們都受它的牽引。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使我們朝一個特定方向前進。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境。即使一個殘疾人也有自己快樂的生活哲學,他們不會因為自身生理的缺陷而失去原本生活所給予他們的快樂。
比爾在一家汽車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機器故障導致他的右眼被擊傷,搶救後還是沒有保住,醫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
比爾原本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但現在卻整天沉默寡言。他害怕上街,因為總是有那麼多人看他的眼睛。
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長,妻子苔絲負擔起了家庭的所有開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個職,她很在乎這個家,她愛著自己的丈夫,想讓全家過得和以前一樣。苔絲認為丈夫心中的陰影總會消除的,那隻是時間問題。
但糟糕的是,比爾另一隻眼睛的視力也受到了影響。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比爾問妻子誰在院子裏踢球時,苔絲驚訝地看著丈夫和正在踢球的兒子。在以前,兒子即使到更遠的地方,他也能看到。
苔絲什麼也沒有說,隻是走近丈夫,輕輕抱住他的頭。
比爾說:“親愛的,我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我已經意識到了。”苔絲的淚刷地就流了下來。其實,苔絲早就知道這種後果,隻是她怕丈夫受不了打擊,要求醫生不要告訴他。
比爾知道自己要失明後,反而鎮靜多了。連苔絲自己也感到奇怪。
苔絲知道比爾能見到光明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她想為丈夫留下點什麼。她每天把自己和兒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還經常去美容院,在比爾麵前,不論她心裏多麼悲傷,她總是努力微笑。
幾個月後,比爾說:“苔絲,我發現你新買的套裙那麼舊了!”苔絲說:“是嗎?”
她奔到一個他看不到的角落,低聲哭了。她那件套裙的顏色在太陽底下絢麗奪目。苔絲想,還能為丈夫留下什麼呢?
第二天,她請來了一個油漆匠,苔絲想把家具和牆壁粉刷一遍,讓比爾的心中永遠是一個新家。
油漆匠工作很認真,一邊幹活還一邊吹著口哨。幹了一個星期,終於把所有的家具和牆壁刷好了,他也知道了比爾的情況。
油漆匠對比爾說:“對不起,我幹得很慢。”
比爾說:“你天天那麼開心,我也為此感到高興。”算工錢的時候,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苔絲和比爾說:“你少算了工錢。”
油漆匠說:“我已經多拿了,一個等待失明的人還那麼平靜,你告訴了我什麼叫勇氣。”
但比爾卻堅持要多給油漆匠100美元,比爾說:“我也知道了原來殘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生活得很快樂。”
原來這個油漆匠隻有一隻手。
尋找並擁有快樂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能使人生土壤裏的生命之花開得燦爛鮮豔。
3用快樂去擁抱生活
快樂的人知道,快樂是人生最重要的價值,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而那些經常抱怨生活,或者活在痛苦邊緣的人,他們羨慕別人的快樂,也希望自己活出快樂,但他們總是跨不進那扇快樂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