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把他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找尋事實的話,他的憂慮就會在他知道的光芒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總之,要從內心改變消沉的情緒,不然,不知不覺又想起憂愁之事,會使一切努力白費工夫。
為此,人需要盡快調整心態和情緒,采取積極的行動來改變已遭破壞的生活。當困境已經走出,你再回頭看時,會發現當初似乎要壓垮你的困難,不過一片烏雲而已。你會慶幸自己及時地調整了心態,采取了行動。不然,你可能還在那裏唉聲歎氣,而境況依舊,甚至更糟。
驅散憂愁的烏雲吧,泰然地應對生活中的一切變故。不要歎息,要行動。
憂愁的心態不但於事無補,還會給生活帶來負麵影響,為此,必須設法擺脫它的困擾。
10把煩惱放到明天
我們應該努力地去接受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如果不如意的事情已經發生了,無論你怎樣悔恨和歎息都是沒有用的。你惟一可做的是輕鬆愉快地接受它,更加努力地做好你該做的事。如果能做到淡泊名利而又不失振奮精神,就一定會將煩惱扔掉。
我們都希望生活一帆風順,灑滿陽光,但就大多數人來說,這似乎是一種奢望。我們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矛盾、挫折、衝突和不如意的事,對於不幸的人,會遇到諸如失戀、失足、失身、失學、失業、夫妻失和、事業失敗等等的壞事。這些又會引發生理和心理的疾患,如失眠、失調、失態、失意、失望……真是“怎一個失字了得”!
美國心理治療專家比爾·利特爾經過研究認為:一個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會促使你自尋煩惱、無事生非。
一是盯著消極麵,牢牢記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記著有多少次別人對你說話的態度不友善。隻要這樣,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虧的事情上,你就會運用這種消極的思想方法來給自己製造煩惱。
二是做不可能實現的夢。最可憐的人是那些慣於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的人。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喪氣,就把自己的目標得高不可攀吧!
三是蠢人的黃金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錢不值。運用這條定律的關鍵是首先嫌棄自己,一旦貶低了自己的價值,接下來就會覺得其他人也同樣淺薄,於是對他們不屑一顧,自己變得眾叛親離。
四是製造隔閡。絕不去讚揚別人,確實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勵之辭;並且,喋喋不休地批評、挑刺、埋怨、小題大做。這是製造隔閡、自尋煩惱的妙法。
五是“我早就知道會如此”綜合症。如果你預料到有什麼壞事會出現,它們多半是會兌現的。
六是滾雪球式地擴大事態。當問題第一次出現時就正視它,它就很容易化為烏有。反之,如果讓問題滾雪球一樣不斷地擴大下去,最後滾雪球的人總是遵照一條簡單的規則行事:“如果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時機,索性再往後拖拖。”這樣,隻會使問題變得更糟,必定會導致你的憤怒和苦惱埋在心底幾個月甚至幾年。
七是把別人的問題攬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把別人的問題攬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把某些人不喜歡你的責任也統統歸因於自己,那麼要不多久,你就會憂鬱成疾。
於是,我們苦惱了——人生難道就是一場苦役?就是受罪受累?有些人為了排遣苦惱,開始物質濫用,如借煙酒消愁或過量服用安眠藥,甚至吸毒。有人則迷信上了諸如“世界末日”一類的歪理邪說。有的人甚至向他人及社會報複……其實,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擺脫苦惱的辦法。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這些非理性的方法隻會加重苦惱,直至導向自殘、自虐、自殺的不歸路。
要擺脫煩惱,必須尋求正確的途徑,用積極的方式來對待生活。如果你能淡泊名利,你也就遠離了苦惱。意氣振奮,在遇到不幸時,你也不會因此而自我精神折磨。對於那些因內心素質或性格原因而帶來的苦惱,隻要我們加強思想修養,注意經常調整心理,就會逐漸擺脫苦惱的糾纏。
英國作家薩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
如果你成天以一種痛苦的、悲哀的感情去生活,那麼生活就是非常沉悶灰暗的。
如果你以歡悅快樂的態度對待生活,包括那些不如意、不順心的事,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如果我們能以歡笑作為止痛劑來減輕來自生活中的痛苦,我們必定會得到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