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是樸實的
幸福是每一個人都會充滿著激情去憧憬和向往的。然而要獲得幸福並使幸福常伴,我們必須摒除加在幸福中的幻想的光環,還它樸實無華的真實麵目。
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如意的事,這是正常的,它絕不是以改變我們對幸福的體驗,須知,幸福是樸實的。它存在於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它不一定是物質的,也不能夠量化。要獲得它並不難——隻需要你有一顆懂得欣賞、充滿感激的、安寧的心。
幾位朋友聊天,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幸福”二字。然而,居然有一半人覺得自己不幸福。
晶說:依我看,幸福就是能隨心所欲。所以我羨慕那些有豐厚經濟基礎的人,衣食無憂,不為生活所迫,可以最大可能地滿足自己的心願。
凱說:我認為,幸福就是享福。我總是覺得很多人都比我幸福——人家嫁了個好老公,能幹又體貼;人家自己創業成功,從此不再受老板的氣;人家有份好工作,可以經常見世麵;人家……雲說:我覺得,幸福就是能夠心想事成。可是你看我,雖然有個不錯的男友,但在外地工作;雖然有個喜歡的職業,但是壓力太大;雖然攢夠了錢想去巴黎,但是一直抽不出時間;還有……真的嗎?幸福真的這麼難尋?為什麼很多人眼裏的幸福都在別的人身上出現?
在洛杉磯的聖塔莫尼卡海灘上一對韓國老夫婦拎著小麻袋往一處海鳥棲息地走去。那天,天空很藍,海麵翻卷著白浪。我們注意到,在一個高出海灘的土坡上,有成群的白色海鳥起起落落。那對老夫婦走到這裏,從小麻袋裏掏出食物喂它們。看得出來,老夫婦和這些海鳥很熟,因為幾乎每一隻鳥他們都能叫得出名字來,還指指點點說哪隻鳥最調皮,哪隻鳥最近剛做了媽媽。原來,老夫婦住在這裏已經七年多了,七年中的每一天下午,他們都會來喂海鳥。“我們都覺得這是生命中的幸福時光。”老夫婦說,“大自然這麼美,我們覺得隻有做點什麼才能回饋。”
現在,回過頭來再想“幸福”二字,有的時候,是不是因為我們過於物質化,而人為地誇大了幸福的標準,把幸福當作是一件可以炫耀的外衣?或者是說,我們眼裏的幸福,太多地與個人物質欲望的滿足聯係在一起,以至於當我們得不到滿足,就會心生怨氣?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現有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影響了我們對幸福的感受。
當然,生活中仍然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但這些不如意不足以改變我們對幸福的體驗。對,幸福是一種體驗,是每個小小心願的滿足就能給你帶來的美好感覺。比如,有人認為付出愛是一種幸福;有人分擔苦惱是一種幸福;有人認為願意一直等著你也是一種幸福……想一想能夠讓我們感到幸福的那一刻——第一次見到大海,站在海邊久久地享受著溫柔的海風;又饑又累的旅行途中,吃了一頓香噴噴的飯;燥熱的夏日午後,坐在清涼的家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和男友重歸於好,他輕輕地給了你一個承諾……啊,太多了幸福。
幸福是樸實而又簡單的,擁有幸福並不難,它在於你如何去體驗和注解幸福的真正內涵。
2抓住幸福的核心
人生之路既漫長又短暫,投入生活,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那麼,你就抓住了人生幸福的核心秘訣。
人生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麼?或者說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關於幸福話題的核心所在。
也許你很小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也許你偶爾想想,然後又繼續做那些簡單而無聊的事情,也許你一生將盡,也沒發現自己一輩子到底在追求什麼。
我們從小到大再到老,好像都是在追尋幸福。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說清幸福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很簡單也很複雜的問題。
為了追尋幸福,我們大都在不同的階段有過類似的設想:小時候,最想得到父母和別人的寵愛;大了,最想考上理想的大學;成熟了,希望自己擁有更多,包括金錢、豪宅、名車等等。然而經過多年的拚搏,這一切都變成現實,人們卻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比其它人更開心。這是為什麼呢?是我們對未來沒有希望嗎?是我們對人生的終極價值缺乏應有的估算?是自己獲得的僅僅是一種虛幻的夢想?還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錯?
有專家說幸福=P+(5×E)+(3×H)。這裏P代表個性,包括世界觀、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狀況、財政狀況和交友情況;H代表更高一層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理想和幽默感等內容。他們說這就是“人生麵臨的最大的疑團”——幸福的秘密——你擁有或即將擁有的幸福,就等於你現在或以後的個性加上你的生存狀況再加上你的理想。你的得分越高,那麼你就越感覺到幸福。
有一位朋友曾經感慨地說:我真正地理解人生,是在我經曆過一些事情後。與這些事情相關的是三個人,給我印象非常深的有三個人:
第一個人是我的啟蒙老師。他是重傷殘退伍軍人,因為這個,他一生未婚,把一輩子都給了山區和山裏的孩子。他每天都給我們微笑,每天早早起床,然後給住宿的同學燒水、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