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當對方拒絕了你,羞辱了你,損害了你,當雙方發生了糾葛,發生了衝突,兩人的關係走入了絕境,這時最需要豁達、諒解和寬容。寬容會使枯萎的友情發出新的枝芽;也許,寬容會在炸毀的人際關係的廢墟上重新建起一座大廈;也許,寬容會使你們走出狹窄的河道,彙入廣闊的海洋。總之,愛會在寬容中重新站立起來。
年青的羅曼·羅蘭愛上了聰慧、秀麗、文雅的索菲亞。有一次,他們在幽靜的溪畔小徑上散步。羅曼·羅蘭看到索菲亞苗條的身材、美麗的容貌,想起以往的美好情景,再也抑製不住奔放的熱情,深深抓住索菲亞的手,終於向她傾吐了心中戀情,但沒想到索菲亞竟有禮貌而又有分寸地回絕了他的求婚。羅曼·羅蘭失戀了,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經過長時間的苦苦思索,他覺得:失戀並不意味著放棄宏大的抱負,湮沒藝術才華,泯滅青春火焰;也不應因此消極沉淪、頹唐墮落。愛情逝去,但生活的熱情和勇氣不能消失;愛情逝去,但兩個人之間的友愛不能失去。要做自己“痛苦”的主人,把痛苦也轉化為愛,讓以往的戀愛史成為人生一頁甜蜜的記錄。於是他以自己與索菲亞甜蜜的感情為素材寫成了平生第一篇散文體小說《羅馬的春天》。之後他潛心創作,發表了大量的作品,獲得了1913年法蘭西學院文學獎和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
愛是多種多樣的,失去愛情並不等於忘卻和拋棄愛和友誼,也不妨礙繼續誌同道合。他把往日感情和今後保持友誼的渴望都傾注到給索菲亞的信中,並作了真誠的內心剖白。不久,就收到索菲亞的回信。從此,他倆經常通信,無所不談,繼續探索人生和藝術。盡管兩人相距很遠,索菲亞已結婚。但他有什麼想法和問題,都要同她講,兩人心地無私,肝膽相照,友愛赤誠無瑕。寫信,不但沒給羅曼·羅蘭增加痛苦,反而使他得到了友愛的甘甜與溫暖。羅曼·羅蘭無論多忙都忘不了給她寫信,自1901年持續到1932年,長達32年,爾後羅曼·羅蘭將自己給索菲亞的所有信件,編成一本集子《親愛的索菲亞》,在巴黎正式出版。索菲亞每每讀到這些信時,總是感動得熱淚盈眶,不能自已,慶幸自己此生獲一知音,得到純潔而真摯的愛。
學會寬容和諒解,它會使你從沮喪走向成功,從狹窄的河道走向大海,交往更廣泛,心靈更充實,生活更多彩。
5真正的愛無法搖撼
時間的流水可以帶走很多東西,諸如憂傷、仇恨,但永遠抹不去最初的那份戀愛在心靈上留下的溫馨、美好與感動。那份愛,已如磐石,無法撼搖。
世上千般情,惟有愛最神聖;世上千般情,也惟有愛最難說清。無論怎樣,摯愛之中必定會以愛之心去取代恨之念。
世界文豪雨果17歲那年,與門當戶對、年輕貌美的阿黛·富謝訂婚,20歲兩人結婚。阿黛是個畫家,為雨果生了三男兩女。這本應是個幸福的家庭,可是到了1832年,也就是雨果婚後的第十年,阿黛突然另結新歡,追隨一位作家而去。這使雨果十分痛苦,又備受打擊。次年,他結識了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兩人墜入愛河,這才使他那顆傷痛的心得到撫慰。
阿黛離開雨果後,生活並不幸福,經濟一度很拮據,幾乎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一次,她精心製作了一隻鑲有雨果、拉馬丁、小仲馬和喬治·桑四位作家姓名的木盒,到街頭出售,可是因為要價太高,很多天無人問津。一天,雨果從那兒經過看見了,就托人過去悄悄地買下來,這隻木盒現在仍陳列在巴黎雨果故居展覽館裏。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11歲時,在舅父家遇到了剛好大他11歲的德·菲爾鬆小姐,她雖然不很漂亮,但她身上特有的那種成熟女孩的清純和靚麗還是將盧梭深深地吸引住了。她似乎對盧梭也很有“好感”。很快,兩人便轟轟烈烈地像大人般地戀愛起來。但不久盧梭就發現,她對他的好隻不過是為了激起另一個她偷偷愛著的男友的醋意——用盧梭的話說“隻不過是為了掩遮一些其他的勾當”時,他年少而又過早成熟的心便充滿了一種無法比擬的氣憤與怨恨。
他發誓永不再見到這個負心的女子。可是,20年後,已享有極高聲譽的盧梭回故裏看望父親,在波光瀲灩的湖麵上,他竟不期然地看到了離他們不遠的一條船上的菲爾鬆小姐,她衣著簡樸,麵容憔悴而又黯淡。盧梭想了想,還是讓人悄悄地把船劃開了。他寫道:“雖然這是一個相當好的複仇機會,但我還是覺得不該和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算二十年前的舊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