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信仰是生命的崇高亮色(3)(1 / 2)

愛就是我們的信仰之光,它具有穿透苦難的無上的力量。

曾有人問過拿破侖·希爾,生活給予他最重要的教益是什麼?拿破侖·希爾經過一番深思,回答說,就是“愛”。

“‘愛’並不是一種朦朧盲目的情感,而是一種體現於工作和行為之中的對善與智的渴望。上帝是無所不能的,他賦予每一個人以智慧,使其遠離罪惡的淵藪。他總是為我們創造出新的自我發展之路,指引我們走在追求文明、藝術和人道主義的陽光大道上。

我擁有這種信仰並非由於我對人類的苦難和罪愆視而不見,而是堅信人性本善。人性之善必得闡揚,人性之惡必漸遁形,生命必將以其充沛的活力開辟新天地。”

許多自私的人們隻夢想改善自身的生活。真正的美國夢則要求人們在其專業領域內竭盡所能、造福人類。這正是喬治·華盛頓·卡弗一生的真實寫照。內戰結束後,他出生在密蘇裏州的一個鄉村。由於家境貧寒,他學會了自立,對貧苦農民的困境也有了切身體會。他篤信宗教,堅定的信念增強了他舍己為人的決心。卡弗的求學之路充滿艱辛。他從衣阿華州立大學畢業後留校執教。像他這樣一個奴隸的孩子,能取得如此成就,足以讓他卓爾不群了。

1896年,卡弗獲得碩士學位,隨後被任命為阿拉巴馬州塔斯克吉學院農業研究所所長。他置身於貧苦農民之中,甘願為改善所有南方人的生活奉獻自己的一生。一次,一場棉鈴蟲災毀掉了南方的商品作物——棉花,卡弗鼓勵農民改種其他作物,如花生和白薯。他從這些農作物中開發出400多種產品,開辟了南方農業發展的一個新時期。他深惡痛絕浪費現象,為農民提供了一些有效利用垃圾的途徑,製造出包括染料、肥皂、肥料等在內的有用之物。他從沒為他的任何發現申請專利,而是無償獻給人們,用於改善他們的生活。對卡弗來說,成功的含義就是讓崇高的信仰閃出光芒。做一個思想高尚、行為無私的人,世界將成為人類工作、遊玩、服務的幸福光明的場所。

海倫·凱勒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她出生時很正常,但後來一場大病使她雙目失明,兩耳失聰。由於父母無法與她溝通,也無法對她加以控製,她幾乎就像動物一樣成長著。家人陷入了絕望之中,他們想方設法尋求幫助。安妮·沙利文便是他們的救星。安妮·沙利文通過理解和摯愛使海倫·凱勒“重歸現實世界”。海倫的父母和醫生當初都對此束手無策,安妮·沙利文卻何以能創造這一奇跡?安妮的這種摯愛與耐心從何而來?這得從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的一家精神病院說起,在那裏有一個狂暴的小女孩精神完全失常,人們不得不把她關在地下室的籠子裏。醫生們已放棄了對她的治療,認為隻能讓她做一輩子的“活死人”了。然而,有一位年老的護士對這小女孩動了惻隱之心。

這位護士開始在小女孩的籠子外邊吃午餐,時不時在小女孩夠得著的地方留下些小蛋糕。護士在的時候,小女孩裝著沒看見這些小蛋糕。可是當她一走開,小蛋糕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籠中的小女孩漸漸地對老護士的愛作出反應,她開口說話了,也不再那麼狂暴,並且開始配合醫生的治療。終於有一天她獲許從籠子裏出來與其他病人相住,而且她還開始幫助他人。這個小女孩最終走出了那個精神病院,她就是安妮·沙利文。

當我們周遊世界時,我們聽見了處處都有渴望精神真理的美妙呼喚,以及對那些失聰、失明等所有不幸之人的關懷和責任感。若是人們之中沒有一種對大眾幸福的強烈向往和追求,這一切就不可能存在。

麵對命運我們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仰視它,一種是俯視它。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置身於命運的洪流之中,隻能任其擺布,別無他法,我們時刻都在擔憂著命運的那些不可預測的因素:戰爭,無知,貧困和野蠻。但當我們仰望真理之鍾時,我們可以看到人類進步至今不過區區幾秒而已。我們相信,從那些困擾人類智慧的頭腦和善良的問題和衝突之中會迸發出啟明之星,給宇宙帶來祥和。

在這充滿了困惑和憤怒的世界上,我們曾像其他人一樣,努力地尋找自我,以期生而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