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伊“聖戰”十年(2 / 2)

伊朗和伊拉克的居民大部分都信奉伊斯蘭教。但伊斯蘭教卻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兩派。在伊朗,95%以上的居民屬什葉派,什葉派伊斯蘭教是伊朗的國教。在伊拉克雖然它一半以上的居民也屬什葉派,但執掌國家政權和教權的卻是少數的遜尼派教徒。伊朗一直希望伊拉克的什葉派教徒能夠執掌教權和政權。

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因反對伊朗國王巴列維而被流放出國。他於1965~1978年曾流亡伊拉克長達14年之久,但後被伊拉克當局驅逐出境。1979年霍梅尼執掌伊朗大權後,兩伊矛盾激化。霍梅尼發誓要進行一場聖戰,推翻薩達姆政權,並把伊拉克作為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的第一個目標。伊拉克則針鋒相對,兩國劍拔弩張。

伊朗和伊拉克交界處的伊朗胡澤斯坦省,聚居著大批的阿拉伯少數民族。曆史上,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這個地區曾隸屬於伊拉克的巴士拉省,稱為“阿拉伯斯坦”。1925年,伊朗在英國的支持下,吞並了這一地區,改稱胡澤斯坦。霍梅尼在上台時,曾許諾給予這個地區的阿拉伯人以自治,以求得他們的支持,但他上台後並未履行他的諾言。雙方民族矛盾加深。

石油之爭

另外,兩伊之間爆發戰爭的最根本原因在於爭奪實際利益。兩國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兩國交界的地區都是兩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產地。雙方寸土必爭,爭的是土地之下滾滾的石油財富。

波斯灣地區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區和輸出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伊朗和伊拉克兩國都想以武力控製這一地區,稱霸波斯灣。伊朗前國王巴列維曾一度憑借其財力和軍力稱雄海灣,有“海灣憲兵”之稱。而伊拉克自恃自己擁有百萬大軍,號稱世界軍力第四,自認是阿拉伯國家事業的中堅,因此雙方的衝突不可避免。

1979年,霍梅尼奪取伊朗政權後,兩伊關係急劇惡化。1980年8月伊朗宣布不承認《阿爾及爾協議》。9月伊拉克武力奪取了《阿爾及爾協議》中規定的伊朗讓予伊拉克的土地。9月17日,伊拉克也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戰爭一觸即發。

9月22日拂曉,伊拉克出動空軍空襲了伊朗首都德黑蘭及大不裏士、阿瓦士等10多個城市及重要空軍基地和石油設施。伊朗對伊拉克大規模入侵準備不足,倉促應戰。

23日晨三時許,伊拉克出動約5萬多人,坦克1000多輛,在夜色的掩護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猛攻。伊朗軍隊遭到重創,節節敗退。至29日,伊拉克軍隊已深入伊朗境內15~30公裏,占據了伊朗39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控製了阿拉伯河東岸地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