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兩伊酣戰,聯合國收場(2 / 3)

1985年1~2月間,伊拉克又先後對伊朗發動了6次地麵進攻。3月又展開了大規模的“襲城戰”,用飛機和導彈轟炸伊朗首都德黑蘭及其他40多座城鎮。伊朗也不示弱,開始用地對地導彈襲擊伊拉克城鎮。

1986年兩伊戰爭再度升級。2月9日夜,伊朗出動了10萬多軍隊,發動了代號為“曙光8號”的強大攻勢。一路直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另一路,則迅速占領了伊拉克的重要港口城市法奧及阿拉伯河上的戰略島嶼烏姆拉桑斯島。

伊拉克緊急調集軍隊,展開反擊,擊退了伊朗軍隊對巴士拉的進攻,並收複了烏姆拉桑斯島。為了緩解南線的壓力,伊朗又於2月24日在伊拉克北部,發動了代號為“曙光9號”的大規模戰略牽製性進攻,直指伊拉克最大油田基爾庫克。但伊朗所有的進攻,都被伊拉克軍隊阻滯住。

1986年10月24日,伊朗再次集結軍隊發動了代號為“卡爾E拉—4”的試探型攻勢。1987年I月9日,伊朗再度對伊拉克的巴士拉發動代號為“卡爾巴拉—5”的猛烈進攻。2月上旬,伊拉克在巴士拉城外的5道防線,已被伊朗突破了三道。伊拉克總統和國防部長親自前往巴士拉前線督戰。伊朗於是在1月13日又在中部戰線發動了代號為“卡爾巴拉—6”的攻勢,以配合南線進攻。

正當兩伊熬戰正酣之際,美蘇也開始介入兩伊戰爭。

1987年4月,蘇聯租給科威特三艘油輪,並派軍艦為其護航進入海灣。5月,蘇聯油輪在科威特海域第一次觸雷。美國也宣布允許科11艘船隻在美注冊,懸掛美國國旗並由美國軍艦護航。5月,伊拉克發射的導彈誤中了美國導彈驅逐艦“斯塔克號”,這是兩伊戰爭後第一隻遭到襲擊的美國軍艦。

聯合國598號決議

兩伊戰爭久拖不決,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事先進行了非正式磋商,對決議草案事先取得一致意見以後,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一項決議草案。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

(1)決議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停止陸上、海上和空中的一切軍事行動,並立即把所有軍隊撤到國際承認的邊界內,做為走向談判解決的第一步。

(2)請秘書長派遺一組聯合國觀察員,以檢查、證實和監替停火與撤軍,並請秘書長與當事各方協商,作出必要的安排。

(3)請秘書長與兩伊協商,探討“委托一個公正的機構去調查衝突責任的問題”,並盡快向安理會提出報告;

(4)安理會敦促雙方在敵對行動停止後,立即釋放和遣返戰俘。

(5)安理會促請兩伊雙方與秘書長合作,協助他執行本決議和進行調節努力,以期按照聯合國憲章所載的各項原則,就一切有待解決的問題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全麵、公正和體麵的解決。

(6)促請所有其他國家力行克製,不采取可能導致衝突進一步擴大和升級的任何行動。

(7)安理會確認這場衝突造成了嚴重破壞,一旦衝突結束後,必須在適當的國際援助下進行重建。

598號決議最後規定,如果雙方或任何一方拒絕執行本決議,安理會決定必要時再次開會,審議確保本決議獲得遵守的進一步步驟。

這一決議是聯合國曆史上為數少見的動用了憲章所規定的所有手段的決議,也是安理會第一次作出強製性停火和撤軍決定的決議。伊拉克立即宣布同意執行598號決議並宣布暫停襲擊伊朗的海上目標。而伊朗則對598號決議持有較大異議。

戰爭仍在繼續。

1987年7月22日,3艘美國軍艦護送的2艘懸掛美國國旗的科威特油輪,途徑波斯灣,駛向科威特。海灣局勢驟然緊張。7月24日,美國護航的“布裏奇頓”號油輪觸雷。9月11日,美國派出了武裝直升機,第一次襲擊了在公海布雷的伊朗軍艦。10月8日又出動武裝直升機襲擊了伊朗的4艘炮艇,其中兩艘被擊沉。伊朗宣稱,這是美國“向伊朗宣戰”。10月15日、16日,伊朗發射岸對航導彈,擊中了懸掛利比裏亞國旗的美國“森加裏”號油輪和懸掛美國國旗的科威特油輪。作為報複,10月19日,美國出動4艘軍艦,摧毀了伊朗兩座海上采油平台。

持久戰,都厭煩

1987年底至1988年初的三個月中,兩伊戰爭相對平靜下來。但之後又日漸激烈起來。1988年2月27日,“襲城戰”達到了兩伊戰爭以來的最高峰,伊拉克出動飛機轟炸了德黑蘭煉油廠。28日,伊朗進行大規模的報複,轟炸了伊拉克的巴士拉及其他5個邊境城鎮。29日晨還向巴格達發射了三枚導彈。伊拉克立即用導彈襲擊了德黑蘭進行報複。至3月10日伊拉克共向伊朗的11個城市發射了70枚導彈,伊朗也向伊拉克發射了31枚導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