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小夥子的回答讓人很感動,他說正好我離的也很近,客人要貨也要得急。最後他說了一句口頭禪,“It’s good for company!”(隻要對公司有好處!)
“It’s good for company!”(隻要對公司有好處!)這句話很簡單,聽上去並不是什麼豪言壯語,卻代表了一種很可貴的職業精神,即從公司角度而非個人角度來看問題。
“It’s good for company!”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準則。公司是大家集體的事業,而非個人的事業,因此,“隻要對公司有好處”,不僅僅是老板的立場,也應該是每個員工的立場。在公司中,每個人應當以公司為坐標給自己定位,主動去做公司需要的事。隻要對公司好,我們就要努力去做。
我們經常聽到公司員工有這樣的說法:
我這麼辛苦,但收入卻和我的付出不成比例,我努力工作還有必要嗎?
這又不是我的公司,我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
公司推行各式各樣管理我們的政策,這表明公司根本就不信任我們。
公司與員工經常會有衝突,員工常常感到公司沒有給予自己公正的待遇,其實,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你和公司所處的角度不同。公司的老板希望你比現在更努力地工作,更加為公司著想,甚至把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奉獻。而你站在員工個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你自認為已經很努力了,工作占用了你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但公司隻給了你不相稱的待遇。
你可能感慨自己的付出與受到的肯定和獲得的報酬並不成比例,但是你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你是在為自己做事,你的產品就是你自己。
在這裏,我們提出的理念是希望員工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問題,換個角度,你得出的結論就會不同。如果你是老板,一定會希望員工能和自己一樣,將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更加努力、更加勤奮、更加積極主動。現在,當你的老板向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時,你還會抱怨嗎?還會產生剛才的想法嗎?
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卻必須學會從別人的立場來看待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例如,公司之所以不得不推行各式各樣的政策,純粹是為了防患於未然。站在公司的角度,風險防範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業務拓展。經常有員工抱怨公司推行的政策不合理、機製缺乏彈性,然而平心而論,絕大多數員工都隻能做到“提出問題”,而沒有能力“解決問題”。
如果看問題隻懂得從個人利益和職務的立場去看問題,不能從領導者和企業發展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這樣就會導致本位主義和個人主義流行,為公司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隱患。那些在工作中比較崇尚個人主義,過於看重個人和小團體利益的人,實際上是沒有認清自己在公司的位置,他們在觀念和行動上難免就會錯位,無法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站在老板的立場思考的員工,具有極強的任務意識,而且還具有強烈的使命感,並站在公司的角度,發現公司需要怎樣的員工,進而使自己變得對於公司、上司不可或缺、無可替代。這樣的你不僅自身對於公司更有價值,而且使公司和個人雙贏,這才是優秀員工應有的表現。因此,站在公司的立場,我們要經常問自己下列問題:
1.如果我是老板,我對自己今天所做的工作完全滿意嗎?
2.回顧一天的工作,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
3.我是否完成了企業給自己、自己給自己所設定的目標?
4.我的言行舉止是否代表了企業的利益,是否符合老板的立場?
第五節 讓團隊氛圍因你而不同
相斥原理——沒有人喜歡抱怨者
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後不僅讓別人感到難過,自己的心情也往往會更糟,心頭的怨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抱怨的人不見得不善良,但常不受別人歡迎。抱怨的人認為自己經曆了世上最大的不平。
幾乎在每一個公司裏,都有所謂的“牢騷族”。他們把“槍口”指向公司裏的任何一個角落,埋怨這個、批評那個,從老板到同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們的眼中,處處都能看出毛病,因而處處都能看到或聽到他們的批評、發怒或生氣。
湯岩是公司的業務精英。在年終業績評比時,他的業績名列整個集團公司的第五名。按照慣例,業績在公司前六名的員工可獲得2萬元年終獎金。對此,湯岩興奮極了,甚至已經允諾為兒子買個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