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不折騰——踏實工作是唯一的成功路徑(1)(3 / 3)

不折騰,勤奮工作是根本

有一位懶惰成性的鄉紳,他擁有一塊地產,每年坐收地租。後來由於無力還債他把一半地產賣掉了,剩下的一半租給一位勤勞的農民,租期為20年。契約到期的時候,這位農民交定租時,問鄉紳是否願意把這塊土地出賣。鄉紳感到十分吃驚,他問“是你想買嗎?”

“是的,如果我們能講好價,我就買了。”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鄉紳仔細打量著眼前的這位農民,說:“天啊,請你告訴我這是怎麼回事,我不用交租金,靠兩塊這樣的土地也不能養活自己,而你每年都要交付給我租金,這些年下來,你竟然還買得起這塊土地。”

“道理很簡單,”農民回答說:“你整天在家裏坐享其成,卻不知坐吃山空,而我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何勞動都會得到回報的。”

這個農民的話極其正確,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以後才能有回報,所以人一定要勤奮。

“業精於勤,荒於嬉。”一個渴望幹出一番成績的人,應該少一些“折騰”,多一些勤奮。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隻要你勤奮刻苦,腳踏實地地工作,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業績。

亞曆山大·漢密爾頓說:“有時候人們覺得我的成功是因為天賦,但據我所知,所謂的天賦不過就是努力工作而已。”勤奮工作的人永遠受到財富女神的寵愛。沙鋼集團董事長就是一個勤奮工作的代表,人稱“拚命三郎”。

創業以來,每天上班鈴聲響起之後,沈文榮都會準時出現在沙鋼門前一尊鋼鐵工人的塑像前。他坐在銅像下麵的台階上,看到過往的幹部就把他們喊住,當麵布置任務。現在,他的這個工作地點換在了項目指揮部樓下。

沈文榮成功地把他的“工作狂”文化灌輸到全廠幾乎每個工人身上。整個工廠彌漫著緊張的生產氣氛。工人們三班倒工作,行政人員早上7點鍾上班,工作到下午5點半。而且周六不休息。

沈文榮相信身教重於言教,“以身作則比任何說教都更起作用”。他有個習慣,隻要不出差,每天早晨6點40左右就會來到廠門口,直到7點正式上班。這段時間,陸續來上班的職工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和他交流。多年來,不管刮風下雨,這個習慣雷打不動。工沈文榮“20多年如一日,為沙鋼殫精竭慮”。有一件“千裏追蹤”的軼事,沙鋼眾人皆知。

沈文榮對“拚命三郎”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什麼是拚命三郎?平時工作日上班,是一拚;下班周末去逛街娛樂,那比工作還累,是二拚;節假日去外地旅遊,那更累,是三拚。”在他的詞典中,找事業永遠是第一位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勤奮沒有白費,全球冶金行業公認沙鋼的發展是迄今為止人類鋼鐵史上唯一的奇跡。

一個人能取得非凡的成績,環境、機遇、天賦、學識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沈文榮的成功不僅得益於他的眼光和魄力,也來自於他的勤奮與努力。每一個成功者背後都是一部努力拚搏、艱苦奮鬥的創業史,隻是許多人往往隻看到了他們成功的結果,卻不知道取得成功的艱辛。而那些已經取得成功的人,也沒有因為成功而放棄勤奮,因為這已經成為他們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實際上,勤奮本身就是一筆財富,勤奮中蘊涵著機遇和成功的種子。如果你是一個勤勞、肯幹、刻苦的人,就能像蜜蜂一樣,采的花越多,釀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如果你不能夠腳踏實地、努力勤奮,那麼必將在漫無目的、碌碌無為中“折騰”掉了自己人生的大好時光。

不折騰,事業心做工作事

工作沒有大小,每一項工作就是一個機遇,每一個任務就是一次才能的考驗,隻有不折騰,用事業的心做工作的事,我們才能激發出最大的積極性,將事情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著名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那些隻注重過程,不重視結果,隻注重權力,不重視業績的管理者,都是企業的配角,因為他們的行為說明他們不能站在企業的高度,為企業的整體業績負責。相反,那些注重貢獻,對績效負責的人,無論其職位多低,都是企業的主角,因為他們能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能對企業的整體業績負責,他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級管理者”。

把自己定位為高級管理者,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自動自發地去工作,才能積極有效地去執行,才能站在更長遠的角度去謀劃公司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