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不折騰——踏實工作是唯一的成功路徑(2)(2 / 3)

很多時候,她不明白或者不清楚分配的任務也不會向老板發問,隻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結果總是與老板的要求相差甚遠,最終連這唯一的機會也喪失了。

一個不善於與老板溝通的員工,折騰一天也可能沒有成效。現在的每一家企業都可以說是人才輩出、高手雲集,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去溝通的沉默者無異於慢性自殺,不會有什麼前途。

積極與老板溝通,才能明確老板的意圖。職場中,溝通中一半以上的信息是靠肢體語言來傳遞的。因此,捕捉這些肢體語言,便成了與上級溝通中的重要一環。學會捕獲上級的肢體語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捕捉上級的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所做出的視線行為和眼球運動方式,都可能反映出上級內心的真實活動。在談話中,注意觀察上級的眼睛,包括視線的俯仰、正視或者斜視,瞳孔的收縮、眼球的轉動、眨眼的頻率等,都是很重要的溝通信號。特別是在不能運用語言的特殊場合,上級可能會用眼睛示意你止住話題或者接著講下去,此時你更需集中注意力來體會。

2.留意上級的表情

隻要你留意,上級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從他的表情上閱讀出來。注意上級的眉毛是上揚還是緊鎖,嘴巴是張大還是閉著,麵部肌肉是放鬆還是緊繃,臉色是變白還是變紅等。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他的手和臉的結合動作,比如用手支下巴,方式不一樣,所表達的含義也不一樣。其他的還有撓頭、抓領子、擦眼睛、捂嘴巴等姿勢,都有特定的含義。

3.觀察上級的身體姿勢

上級的坐姿、動作等都包含了特定的信息。在溝通的過程中,你需要對此加以關注,如觀察上級是否有雙臂抱胸的動作,是否蹺著二郎腿,是否做出了肯定或否定的手勢,身體是前傾還是懶洋洋地靠著,等等。捕捉並了解這些信息,對你的交流往往有指導性的意義。

4.注意上級的肢體動作

一般說來,上級的動作包含的信息量較大。在和上級交談時,觀察他是否有如下動作:邊說邊轉身把背部向著你,或者一邊和你說話一邊快步向前,或者把你請入辦公室時順便關上門,或者在你彙報時不停看手表,等等。所有這些動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級的心態,並且極易捕捉到。

隻要你留意觀察,上級肢體語言會相當豐富地呈現在你眼裏,細心琢磨這些無聲語言,你就可以捕獲相應信息,並為你與上級的進一步溝通做出指導。

想主動與老板溝通的人,應懂得主動爭取每一個溝通機會。在和領導相處時,從各個方麵分析領導的性格特點和其好惡,對自己的工作方式作一些必要的修正,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

在了解老板的溝通傾向後,員工需要調整自己的風格,使自己的溝通風格與老板的溝通傾向盡可能吻合。有時候,這種調整是與員工本人的天性相悖的。但是員工如果能通過自我調整,主動有效地與老板溝通,創造和老板之間默契和諧的工作關係,無疑能使你更可能獲得老板的認可,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

第九節 找準目標,不能“瞎折騰”

一心一意,朝著最亮的星星前進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小村莊叫比塞爾。它在一塊1.5平方公裏的綠洲旁,從這兒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晝夜的時間。可是在英國皇家學院的院士肯·萊文1926年發現它之前,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沙漠。據說他們不是不願意離開這塊貧瘠的地方,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肯·萊文用手語同當地人交談,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還要轉回到這個地方來。為了證實這種說法的真偽,萊文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麼走不出去呢?肯·萊文感到非常納悶,最後決定雇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準備了能用半個月的水,牽上兩匹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設備,隻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10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800英裏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塊綠洲出現在眼前,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極星。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就會走出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裏,若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