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認為,成敗都有道,按成道做,你就成功;按敗道做,你就失敗。每個人的身上都蘊涵著無限的潛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把你經手的每一件事認真做到一百分,那麼你就能擺脫平庸,走向卓越。
劉洋是一位工程師,一次,他被派往一家與公司有合作關係的企業考察一個項目。為了能夠將項目的全景拍下來,劉洋不惜徒步走了兩公裏山路,爬到一座山的山頂上拍攝,連項目周圍的風景都拍得很清楚。
其實,他站在公司會議室的樓上完全可以拍到項目的情況。那家合作公司的領導問劉洋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我回去後要向董事會彙報整個項目的詳細情況,周圍的風景也是項目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所以要帶回去給領導和設計師看。我要把這整個項目的情況告訴他們才算完成任務,不然就是工作沒做到位。”
劉洋說自己的個人信條就是:“我做事情,不會找任何借口,也不讓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隻有做到100%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把事做到最好,才能避免“空折騰”。很多員工在工作中認為,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了,60分就及格了,何必做到100分呢?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說:“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動所構成的公司經不起其中1%或2%的行動偏離正軌。”如果做事經常不到位,一旦出錯又不得不重新做,這樣既浪費時間和精力,還影響別人工作。
一位企業經營者說過:“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獲得較寬鬆生存空間的企業,不是‘合格’的企業,也不是‘優秀’的企業,而是‘非常優秀’的企業。”是的,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隻有追求產品的“零缺陷”,才能被大眾所接受,才會讓企業贏得信譽,贏得機會,從而走在時代大潮的浪尖。作為員工,我們在工作時也要非常認真、謹慎,確保工作“零缺陷”,隻要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當我們每個人都能將“做到最好的結果”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變折騰為到位。或許,這種習慣並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做不到最好”成為一種習慣時,其後果將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會毀掉你的企業,影響你個人的發展。
事物永遠沒有“夠好”的時候。“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這是一句值得每個人銘記一生的格言。做到最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絕不能隻做百分之九十九。隻要動用你的全部智能,把結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你就能在工作上取得優異的成績,並實現心中的願望。
第十一節 管理時間,不再“窮折騰”
提高時間含金量,實現工作價值最大化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裏在《小王子》中有一句話:“隻有用心,人們才能夠正確地觀察。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所看不見的。”確實如此,人生最寶貴的莫過於時間了。我們可以發現,凡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注重時間的價值。他們大多惜時如金,不會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沒有價值的事情上用於“窮折騰”。
“你珍惜生命嗎?那麼就請珍惜時間吧,因為生命是由時間累積起來的。
“別忘了,時間就是金錢。假設一個人一天的工資是10個先令,可是他玩了半天或躺在床上睡了半天覺,他自己覺得他在床上隻花36個便士而已。錯誤!他已經失去了他本應該得到的5個先令……千萬別忘了,就金錢的本質來說,一定是可以增值的。錢能變更多的錢,並且它的下一代也會有很多的子孫。
“假如一個人殺死一頭能下仔的母豬,也就是毀滅了它所有的後代,甚至它的子子孫孫。假如誰消滅了5個先令的金錢,那樣就等於消滅了它所有能產生的價值。換句話說,可能毀掉了一座金山。”
這段話是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段經典名言,它簡單直接地告訴了人們這樣一個道理:假如你想成功,必須認識到時間的價值。
一天的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在同等的時間麵前,我們究竟有沒有將時間花在沒有價值的事情上?
假定一個部門平均每人月收入400元,這400元占每人每月創造新價值的27%,則每人每月創造新價值為:400÷27%=1482元。每人每天工作為7.5小時,每月工作23.5天,則每人每月工作時間=7.5×23.5×60=10575分鍾。每人每分鍾創造的價值=1482÷10575≈0.14元。因此,如果辦一件事,需要3個人工作5天,則辦此事的成本為3×5×7.5×60×0.14≈9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