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一種職責和使命,是“我要做”還是“要我做”,就在於我們能否在工作中樹立責任心。在工作中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自然就會獲得一種愉悅的自我成就感。
“神舟六號”飛船的飛天靠的就是航天英雄們有著巨大的使命感支撐。“神六”的座艙隻有9立方米空間,在這種極其有限的狹小空間內生活5天,對於正常人來講,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經過嚴格訓練的兩位飛天英雄,費俊龍和聶海勝卻在封閉式的座艙內度過了5個日夜。他們在挑戰神州大地宇航載人記錄的同時,也經曆了一場自我心理考驗戰。
支撐費俊龍和聶海勝勝利完成任務的動力就在於他們內心的責任心。有責任心的人才能夠體會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才能夠真正煥發出使命感,實現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要實現這個轉變,我們必須認真問問自己的內心,對自己的工作價值與意義做一個深入的思考。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說:“參透‘因何’,才能迎接‘為何’。”“因何”就是我們的真我價值。懂得“因何”而工作的人,幾乎“任何”痛苦都可以經曆和忍受。也會有無窮的動力。
如今社會是一個注重能力的社會,懂得“因何”而工作的員工是一個意識到自己的職責、能夠主動做事的人,這樣的人必定會在公司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換言之,要想在公司贏得更多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就要改變工作中被動等待的工作局麵,以一種“我要做”的姿態去工作。
聰明的工作人員應該懂得主動積極地去體認自己的工作,認知自己的職場價值。要學會不僅從工作中主動去獲取“麵包”,同時還要培育“鮮花”,這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財富。我們從工作中認識到,想要擁有,首先得付出,想要實現自身的價值,必須得主動。無謂的等待和消極的接受,都是事業成功的絆腳石。我們都知道光攤開自己的雙手去獲取,那是乞討;要爭取,當然就要調動起身體的每一個機能,旋轉你的思維,拓展你的視野,運用你的口舌,最主要的就是自己主動地去追逐和掌握自己的理想目標。
無論從事的是怎樣的職業或者行業,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筆巨大的資源。而用主動精神去勘探和挖掘這種資源則是一種人生態度,是用自己的雙手去開創人生和命運的一種重要認識,更是主動為自己踏出一條康莊大道的強悍力量。
威爾遜上大學的時候在一家著名的IT企業做兼職,由於表現出色,大學畢業後他成為該企業的一名正式員工,並擔任技術支持工程師一職。工作兩年後,年僅24歲的他被提拔為企業曆史上最年輕的中層經理,後來他更因在技術支持部門出色的表現而調去美國總部任高級財務分析師。
初進這家企業,威爾遜隻是技術支持中心的一名普通工程師,但他非常想幹好這份工作。當時,經理考核他的依據是記錄在企業報表係統上的“成績單”。“成績單”月末才能看到。於是他想:如果可以每天得到“成績單”的報表,經理豈不是可以更好地調配和督促員工?員工豈不是可以更快地得到促進和看到進步?與此同時,他還了解到現行的月報表係統有一些缺陷。當時另外一家分企業的技術支持中心隻有三四十人,如果遇到新產品發布等,業務量會突然增大,或若一兩個員工請假,就會有很多工作被耽誤。
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後,威爾遜覺得自己有必要設計一個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報表係統。他花了一個周末的時間寫了一個具有他所期望的基礎功能的報表小程序。一個月後,威爾遜的“業餘作品”—— 基於Web內部網頁上的報表開始投入使用,並取代了原來從美國照搬過來的Excel報表。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企業總裁看到了他的一些潛質,認為他可以從更高的管理角度思考問題。一年以後,總裁親自給了威爾遜一個重要的升遷機會,讓他擔任企業在整個亞洲市場的技術支持總監。
威爾遜是在沒有任何人要求的情況下主動改進工作的,他的工作給企業工作效率帶來巨大提升,創造了有目共睹的驕人業績,遠遠超越了老板的期待。基於此,他在企業中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