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帶的茶葉主要還是綠茶為主,白茶很少。綠茶中蘇州的虎丘茶,宜興的青葉、雀舌、蜂翅茶,杭州的龍井茶,六安的先春,武夷寶慶等,而且已經開始有貢茶了。
當然了,蕭老英雄上山去找他從來都不空手,自家釀製大補酒一葫蘆送上,這酒裏可全是好東西,奇毒無比的五步金花蛇,幾寸長的金蜈蚣,還有碩大的蠍子王,上加那方郎中送的海馬海龍,蕭老英雄家裏的大補酒,力道更強了。強在哪,很多人都知道,反正他們幾人每次都是隻喝一小杯,到了他們這個年紀,喝這種大補酒,純粹是舒筋活血,倒沒有別的心思。
這些天老道士還在算著日子,沒等到蕭老英雄過來有些奇怪,掂指起卦一算,發現是件喜事,似乎是添丁,老人家枯木又逢春,不可能呀。怪了,老人家孫子定親?也不可能這麼快呀。不會呀,若是此事,那一定早早就過來報喜訊。隔了兩日,老道士備好茶葉,拿上方便鏟,背個采藥的簍子下山了。
···················
江南春,還有些許新清寒,空氣裏有了春的氣息,人馬上就忘了冷氣。山裏麵,空氣濕濕的,大早還有些霧氣,這會散了,太陽沒什麼力,在薄薄的雲裏放著桔色的光,看著象是冬日裏的鹹蛋黃,看著醉人。
正值清明時節,路上有人上墳。俗語說清明午前晴,早蠶熟,午後晴,晚蠶熟悉,“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道長喃喃自語,農諺自有它的道理,可有時也有相悖之處,除了前後道長自言自語的那話以外,也有一說,麥吃四季水,隻怕清明一夜雨,倒是說清明有雨與農不利不見得是好事。
山裏綠的早,春雨一過,不知名的野花開的到處都是,山坡上不知是哪家農戶種下了一片油菜地,黃花開了一大片,蜜蜂“嗡嗡嗡”的忙個不停,今日裏要去看那老友,不然道長一定會停下細細查探一番,看看這些野蜂歸巢何處,到時又有新鮮的野釀油菜花蜜喝了。
蜂蜜沒去找,但老道長這一路來也沒閑著,紅紅綠綠的采挖了不少。
蕭老英雄看到老道士過來,才想起天天聽山海經,居然忘了這個老友了,說了不少軟話,方才平息了道長的調笑。
····················
屋前,對著遠山,山色清明,小石桌擺上了碗碟。
醃的兔子肉,切了一盤,肴的野豬肉,切了一盤,另三碟就是道長路上弄來的,鮮嫩的枸杞葉,開水一湯,用些鹽醋一拌,清爽明目,還有馬蘭葉,清蒿根,各一碟,點上幾滴香油,聞著那味,看著那綠綠的菜色,就有胃口。
誰說古人沒有好東西吃,好東西真的不少呢,還都是全天然綠色食品。有意思的是,菜放了五碟,酒杯卻隻一個。原來,明朝民間招待客人酒杯是共用的。
道長就好這口,大明朝開國時皇上在宮裏有時也隻是以青菜豆腐為菜,舉國行儉,平時農家白飯拌鹽的更是不少,尋常人家待客也隻是三碟小菜,真有個葷腥那算是中等之家了。老英雄家自然是不缺少肉食,隻要山中所有,伸手便可獵來。
酒一喝上,天南地北又開始聊了起來,老英雄不大下山出門都是在聽那道長在說,兩人也聊些養生之道。一說到養生,老英雄想起了自己新的物什,馬上拿了出來。
老道士自是個識貨之人,架到鼻子上一試,大呼神奇。
“小兄弟可知‘單照’?”
注:明朝初年紅茶黑茶還沒有,較多的是綠茶和白茶,黃茶也是有。
注:明初待客極為簡樸,賓客共用一個酒杯算是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