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生財有道(1 / 3)

象楚王朱楨那樣抄了祭祀果品名目的人不在少數,有些宗室成員都去問了宗人令楚王。

楚王是個名義牽頭的,在他眼裏花和幹鮮果品是自京城帶去的,在鳳陽時,具體主事采辦之吏屬並沒跟著去,所以他也不知那些東西是怎麼備起來的。而且楚王這會主要還是圍著東宮太子在轉,漢王趙王不好相與,東宮太子宅心仁厚那是出了名的,這會打好關係,回到封地之後,有點什麼事,這個侄子還能照應著點。

鳳陽祭祀事件帶來的影響是重大的,有資格跟著去鳳陽的都是大明朝的宗室勳貴。隨行的還有京城三千營的將士,三千營隻是個名字,其實人數不止三千,這些將士們也都開了眼。這些人把祭祀的看到聽到的,鳳陽和京城為中心,慢慢傳開,這些楚王都看在眼裏了。

在鳳陽時,楚王就開始打聽了,可太子朱高熾沒和楚王說很多祭祀準備的東西。太子並不想多說,永樂立嫡之後,太子朱高熾做事本分,可還是被罵的時候多。這回太子妃多了幾句,提醒太子封口,多做少說。所以楚王是開了眼,但準備的過程,他還是不知道。

楚王這會算是知道了,原來皇上並不知。問了下屬,這也不是宗人府想出來的花樣,細細問了之後,才知確實是東宮太子親自過問采辦的。楚王有點意外,這不大象是太子一貫的作風。

接著再一打聽,才知道是京城裏這兩年很火的明記搞出來的花樣。

明記,去年中秋餅之爭可是傳的很遠,楚王也有些耳聞。

於是楚王找了個日子去光明眼鏡店看了一下,此前他隻知道明記是做太陽鏡的。

那玩意兒皇上都戴,楚王自然不能落後,不過這些都是下麵的人去辦的差事,這兩年京師沒少跑,眼鏡店他還真沒去過。

“說是個店家,又是個醫館,沒想到李大人這裏倒是個極雅致的去處。”楚王坐在了一樓的椅上,手上捧著一杯香茗,目光盯著棋桌上的紫砂壺,那壺是個帶著些藤蔓的南瓜的造型。

“王爺抬愛。”還沒有外地藩王到過李明的寶號,他的便宜連襟徐妙錦的姐夫中倒有當王爺的,平素都就藩不出城,真到進了京城也都老實的很,見能見上一麵二麵,可沒啥話說。

“哪裏,那蘇州府的園子也隻是把山水置辦到院子裏,李大人這把草木都置辦到屋子裏了,匠心獨運呀。”楚王肚子裏墨水並不是很多,水平不低,蠻會總結提煉的。

“去年就聽說京師出了新茶碧螺茶,原來這名頭是從李大人這裏傳出去的。”說這話的是陪著楚王朱楨一起過來的王府長史管時敏,這位管大人是淞江人(上海人),淞江人自然是知道蘇州府出的嚇煞人香,此茶在民間頗有點名聲。

“這味不就是嚇煞人香,不過李大人這裏用個瓷杯子置茶,白底碧水青茶,看著清爽。”管大人看著就是個夫子,穿著樸素,倒不似那楚王,出門常服,可質地一看就知不凡。李明知道有這麼個楚王,可不知長史管老大人,這會也隻能衣帽談吐取人。

“讓管大人見笑了。管大人客氣的說是不凡,說精致的也有,還有的說是淫巧。”李明早就不大在意這些了,到他這裏喝茶大多是士子。

“本王還是偏愛酒水多些。”朱元璋的兒子們大多是武將出身,後來留名的卻很多是文學和雜學方麵,這都是因為在朱棣當權之後,他的兄弟們迫於削藩的強勢而不得不心有旁騖。

“李大人這醫館頗似個商家。”管老夫子這話有貶意。

“嗬嗬,老大人,小子就是個商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方。”李明現在已經不忌言這些了。

“噢,哈哈哈哈。”楚王和管時敏都一起大笑了起來。

來之前,管時敏去了解過李明。知道李明對朝庭是大有貢獻的。送上了軍中的利器千裏眼,這玩意楚王就有。收交趾時李明也獻過計。鄭和大人下西洋也得了李明的支持。

作為一個文人,管時敏還是不大看得起行商的人。

李明能這麼大聲的說出君子愛財,真是讓他意外,後麵的取之有道用之有方更讓他意外了一下。

楚王拿了祭祀的幹鮮果品名目給管大人看的時候,管大人就說太過奢靡,昔日趙宋偏安杭州便是亡於此。

他老人家讀的書多,看著那單子那說辭,與南宋帝王駕臨某臣子府上傳出的菜單子有幾分神似。

管時敏老先生洪武九年就在楚王府司職,算是王爺的老師,楚王對他尊敬的很。聽到管大人這麼說,也是回了他一句,今日不同往昔。

這話意味深長,他的四哥搶了侄子的王位之後,一再強調自己是正統,除了改回諸多洪武舊製之外,在祭祀等方麵投入的特別多。

楚王如今任宗人府令,求仙理佛貪圖個酒色財貨反倒是安身之道。

“老大人那眼鏡明日即可製好,到時小子自當送去。”管時敏快七十了,一直用的單照,今日過來,李明給驗了光,配了付老花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