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19(1 / 3)

愛心助學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知靠山屯鄉的企業家大周資助了本村一名非親非故的大學生。憑著職業的敏感,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新聞線索,決定深入采訪一下。希望通過這個新聞,倡導更多的企業家積極參與,使“愛心助學”作為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感的一項行動,並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不斷深化發揚。

我先是采訪了被資助的學生父母。學生的母親老實,不善言語,都是學生的父親回答我的問話。

我問:“你們的孩子上的是什麼大學,清華還是北大?”

學生的父親說:“一般大學……”

唉,有點遺憾,要是名牌大學就好了。我接著又問:“你們的學生是村裏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嗎?”

“不是,俺們村已經有不少大學生了。”學生的父親搖了搖頭。

我聽後有點失望,看了看他們兩個人不像是有殘疾的人,便閃爍其詞地問道:“你們兩個的身體狀況咋樣?”其實我心裏想的是,若是兩個人都有疑難雜症就好了,這個新聞就有看點了。

學生的父親嘿嘿一笑,說:“沒有,俺們兩個的身體棒得跟牛似的,耕地都沒用過牛,都是用鐵鍁、頭收拾的……”

我心裏一動,說:“你們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樣吧?”若是他們的孩子是個殘疾人,這個新聞也有報道的價值。

學生的父親這次明白我的意思了,忙說:“俺的孩子正常,沒有啥殘疾,長得可俊了。”

看來,還得去找大周,說不定在他那裏能找到突破口。

我問大周:“你是不是沒上過學?還是因為家庭困難早早就輟學了?”

大周憨厚一笑,說:“記者同誌,你猜錯了,我也是大學生啊。”

我眼睛一亮,又說:“是不是你在上大學的時候也是別人資助的?”如果是這樣,這個新聞也有亮點。

大周說:“沒有。說實話,我當時的家境在村裏還算不錯的。”

我不死心:“你資助人家,是不是想讓人家畢業了來你的廠裏工作?”

“這個也沒有。”大周搖搖頭。

我給弄迷糊了,說:“那你是什麼動機?就是說,你是怎麼想起要資助人家的?”

大周不好意思地說:“不說不行嗎?”

我說:“不行!沒有無言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你資助這個學生,肯定是有原因的……不把這個說清楚,這個新聞沒法報道。”

“說心裏話?”大周問。

“心裏話。”我點點頭。

大周吭哧半天,才紅著臉說:“因為這個學生長得漂亮……”

啊?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周補充道:“真的,這個女娃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漂亮的。”

不過,後來大周的“愛心助學“還是見報了。他的心裏話變成了下麵這段話: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關心孩子就是關心祖國未來。致富思源,回報社會,這是一個企業家應有的良知。能為夠大家做點事我感到非常幸福……”

功臣

連接老市區和新市區的“和諧大橋”終於建成通車了。

市領導很高興,在剪彩儀式結束後,就要求主管部門選出貢獻突出者給予表彰獎勵。

經過選拔並征求各方麵的意見,“和諧大橋”建設中的一、二、三等功臣選出來了,一等功臣一個,二等功臣十個,三等功臣二十個。在召開表彰大會之前,主管部門指派我們報社記者去采訪這些功臣們,把事跡材料梳理一下。

我的任務是采訪一等功臣王傑。

“王傑是幹什麼的?他是大橋的設計師?”我剛來報社實習,對各方麵的情況不是很熟悉,隻好給主管部門的張科長打電話。明說了,張科長是我的一個遠房表哥,我來報社實習也是他給安排的。

“和諧大橋”設計巧妙,中間沒用一個橋墩,近處看,像兩隻大手緊緊扣在一起,遠處看,像一隻隨時準備騰飛的巨龍,寓意十分深刻。據說,當時設計者放棄出國考察的機會,閉門謝客,沒黑沒明地折騰了兩個多月,幾經修改論證,才拿出這個方案。有專家斷言,如果讓國外大師設計,僅這個設計方案就需要上百萬元的費用。按照常規,一等功臣應該給這位設計師。

表哥說:“王傑不是大橋的設計師,設計師這次是二等功臣。”

我說:“王傑是工程技術人員?”

之前我看過相關的報道,好像記得在大橋建設過程中,有位質量監理員一心撲在工作上,吃住在工地,有一段時間,他三個月沒有回家;父親有病住院一個月,他一次也去看過……正是有了這些踏實敬業的技術人員,大橋的各種質量指標才一一達標,保障了大橋的如期通車。這位監理人當選一等功臣當之無愧。

不料想,表哥又給否定了:“這位監理是三等功臣。”

我再猜測:“表哥,王傑是一線建築工人?”

在大橋施工過程中,一線湧現出了不少典型。為了保證大橋如期合攏,有位工人三天兩夜沒睡覺,最後累倒在工地上,送到醫院後,經醫生檢查才發現,這位工人竟到了肺癌晚期。難道他就是王傑?

表哥說:“不是。你也別猜測了,我把他的電話給你,你直接找他吧……他是市裏的一位領導。”

王傑是市裏的一位領導?他是負責這座大橋立項的?還是去爭取資金的?抑或是下麵拍馬屁,因為他是領導才把功臣的帽子給他的?

隨後,我向報社同事打聽,知道王傑是副市長,當時擔任工程總指揮長的是張市長。這就是說,我的推理也是不正確的。

不管怎麼著,見見王傑本人再說。

當我見到王傑後,王傑說對他此次獲得一等功臣感到很意外,因為當初一直反對建這座大橋。

我也大吃一驚。

王傑說:“因為我們市各方麵條件還不具備,不論是設計方案,還是施工方案,我都不滿意,在多次會議上提出我的看法。後來,他們反複斟酌,幾易其稿,直到我提不出意見才動工……”

我又找到張市長了解情況。

張市長說:“王副市長當初是極力反對的……對照他的意見,工程指揮部進行科學論證,使設計施工方案不斷得到優化,對工程的建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我恍然大悟:“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正是由於反對意見的存在,才使得咱們的決策更趨科學合理,對事物的認識更接近起本質。是這樣嗎?”

張市長點點頭,感慨地說:“可以這麼說,王副市長的意見是一劑良藥,使我們從不同的認知中,全麵客觀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權衡利弊得失,進行科學決策……所以,一等功臣給王副市長無可厚非。”

考察

比爾先生準備在我們縣投資,上午我陪他轉了兩個鄉鎮,他都不滿意。想請他再考察一個鄉鎮,他遲疑了一下,說:“先回賓館吧。”看他的臉色不鹹也不淡,似乎打算放棄投資。這可是好不容易請來的財神爺啊!眼看著煮熟的鴨子要飛,我心裏也急。當時,已是十一點多鍾,正好從石廟鎮路過。我隨口說道:“尊敬的比爾先生,到石廟鎮看看吧?耽誤不了您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