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叫基思·雅馬希塔的日籍美國人,剛36歲,就讓世人對他的“地震般變化”不得不刮目相看。惠普、梅塞德斯·奔馳、美國公共廣播服務團隊(PBS)、柯達、索尼、迪斯尼、網景和IBM這樣的世界頂尖團隊都成了他合夥團隊的客戶。如果沒有獨到而有效的方法,那些大團隊怎麼會掏腰包呢?《財富》雜誌和《快速團隊》雜誌對他進行采訪後才知道,他的自立名言隻有簡簡單單的幾個詞:遠景、溝通、文化、品牌和客戶經驗、領導。

請注意:這幾個詞無一不和“溝通”與“團結”有著直接的內在聯係。這就說明,溝通能產生不盡的力量,團結能誕生事業的興旺!

溝通的字麵意義是“使兩方通達”。即主方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使對方了解自己的意願。為了使溝通產生力量,主方不光要“腦勤”、“手勤”、“腳勤”。還必須把溝通程序做細,做深、做透,做到雙方體認共識。人心向背,各人的觀點、立場難免有不能共通之處,但若能善用溝通的力量,及時調整雙方利益,齊心協力、集思廣益,就能夠使雙方形成一種合力,這種合力就是一種新的更大的力量。

有溝通才有互動的合力

溝通是開啟人類心智的金鑰匙,是人類靈感的碰撞、意識流動的甬門,是人類合力的放大器。

當我們駕馭著計算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飛馳,回溯人類從伊甸園的原始生活到21世紀現代化的今天所經曆的滄桑曆程,我們發現:使人類成為今日之人類的,一是勞動,二是溝通。

勞動,包括人類的腦力勞動,即人類的思考,對人類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然而,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的前期,無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畢竟屬於人類的個體行為。溝通的作用不但在於它可以提升個人的能力和水平,使人類個體能力充盈起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集聚全人類的能力。產生合力,這種人類合力遠遠超過人類個體能力的簡單累加。

溝通合作涵蓋麵很廣。具體地說,可以使兩個人,三個人乃至幹百萬人的力量彙聚在一起,甚至可以使幾代人的力量彙聚在一起向著人類向往的目標前進,溝通解決了人類個體所不能為、一代甚至幾代人不能為的問題,使人類的能力有了質的變化,有了飛躍。

溝通是合作的基礎。一個團隊家必須懂得運用溝通的方法,保證來自同事和下級的最大限度的合作。拒絕溝通,也就意味著拒絕與別人的合作。正像杜威所說:溝通“不能像磚塊那樣,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也不能像人們用切成小塊分享一個餡餅的辦法給人分享。”

善於與人溝通的人,一定是善於與人合作的人;反之,不善於與人溝通,則一定不善於與人合作。

通過各種手段讓更多的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以便得到同事的支持與配合,這就是溝通的內涵。一個人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就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必須致力於有效的人際溝通。

有道是:“好風憑借力,助我上青雲。”溝通才會產生巨大的合力!

溝通提高執行力

現在團隊講求效益,而效益來自執行。有效的溝通才能夠提高員工的執行力。

無論你是什麼樣性質的團隊,都會製定相應的製度;無論出台何種製度,執行何項任務,都要經過認真的學習與領會,經過上下溝通與交流,才能得到有效貫徹。尤其是現在處於競爭的時代,員工對精神上追求和關愛有了更高的需求,所有這些絕非是單一的物質條件的改善所能取代的。

然而溝通難,它是許多團隊管理層大感頭疼的事。就比如遇到問題,大家都不願意承擔責任,互相抱怨;互不聯係。“洗腦會”東拉西扯,繞來繞去,小事搞大了,大了搞複雜,互相扯皮。如此作為,豈能提高執行力?

很多管理者感到困惑:團隊已經有較好的規章製度和流程規範,但就是沒有很好的工作效率也沒有很好的客戶滿意度,產品質量令人堪憂;團隊領導親和力失落,員工懶散鬆懈,認為前途渺茫,終日憂心忡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當然是執行力度的不夠。而開會的形式卻是:部門開會是先某某領導說兩句開什麼會,然後是各個相關人員作報告。作完報告就到了下班時間,前兩個人講的還聽了一點,後麵的就不知所雲了。產品線開會最多的是先提出開會的議題,議著議著就東扯西拉,沒有圍繞議題中心進行討論。結果是,會後各管各的,回到各自的崗位,一切並無改進。

其實管理者應該明白,員工工作態度不是天生就不好的,他們懶散的作風完全是管理層慫恿出來的。他們本來有很好的工作方法、工作習慣、工作經驗,而管理層沒有組織關於員工資源共享的溝通活動,自然就曲高和寡,沒人捧你的場,誰還去自覺執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