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用“雙七成”嘲笑過去的一些國營團隊,其一是領導把七成以上的時間用在了溝通上,如開會、談判、指示、評估;其二是工作中的七成以上的障礙都是在溝通中產生的,一個溝通不好的管理者,你能宅手望他帶著員工好好幹活嗎?由此看,溝通是執行力的要素之一,而把握這個要素的能力還要看團隊的管理層。而善於溝通與交流,並且能夠把工作意圖及團隊願景準確、有效地傳達給員工,並讓員工愉悅地接受的時候,執行力就產生了。

溝通激發創造力

溝通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快速傳遞信息,並在信息互換中產生令人愉悅的創造激情。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善於溝通與交流也是一種創造力的表現。

我們常常發現有些人和別人談話時談著談著,突然腦門一拍:“有了!”有什麼了呢?當然是談話談出了“鬼點子”唄!所以,我們倡導的溝通與交流,絕不是簡簡單單的與對方打打招呼,走走過場,而是建議你應該灤入實際地了解實情,仔細傾聽,活躍發散型及收斂型思維,並充分通過“溝通”——這個人際桁架,把人腦的“1+1≥2”做足,做透。

溝通不是圖個好名聲,而是敢於創想,勇於開拓,身體力行,付諸實踐。要做到這些,最重要的不是溝通的次數,而是你在雙方開誠布公中是否具有捕捉創造力思維的激情。

如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要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人的創造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對於一個團隊,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少了溝通就多了摩擦,多了溝通就少了消耗。

人的創造潛力是無窮的。一個人的創造力可以使一個人前進一小步,通過溝通,把所有人的創造人捏在一起,就會使整個群體前進一大步。所以說,溝通可以激發創造力。

溝通也是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人力資源是生產力,科學技術加入力資源是什麼?溝通!

盡管對溝通能力與其他能力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二八開、三七開或者是五五開等,但好的溝通能帶來效率、給團隊帶來實際的收益是不容置疑的。更何況我們現在所處的正是這樣一個開放經濟的社會環境裏。

但管理者麵對的現實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與人溝通,結果雙方的關係就可能從誤會開始以仇視結束;團隊不同部門間因溝通不暢而造成工作損失的例子層出不窮。經典理論告訴我們,要管理好就要會溝通,溝通能力強的人更善於管理。溝通能力可能與生俱來,但溝通的效果卻要因人而異。

有一個團隊,生產力、人力資源很豐富,但團隊的生產力每況愈下。後來他們請了一個谘詢師來做谘詢,他閉著眼睛轉了一圈,然後對老總說:你們團隊簡直是在殺人和自殺。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這裏的人都是精英,但溝通不暢,工作沒有銜接,流水受阻,內耗太大。老總聽了心悅誠服。經過谘詢師的點撥,並搞了一期溝通技能培訓,團隊也啟動了內部溝通機製,結果效益很快得到了提高。

國內有一份溝通培訓材料提示,目前大多數團隊的中高層主管最缺乏的是溝通能力。合格的部門主管,溝通能力應占到80%,而其他能力隻占20%。在溝通方麵,在比較規範和成熟的外資團隊,溝通就不是什麼大問題,按照規範和程序,95%的溝通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剩下5%的溝通問題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但從中國團隊情況來看,60%的問題能通過程序解決就相當不錯了。除了團隊發展程度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人講人情,講感情,是感性的。你和我關係好,那就萬事OK,對與錯不是問題。關係不好,對不起,一百個正確我也要反對。試想,一個團隊管理部門製定的策略,遭到員工的反對,生產力如何提得上去?

這就要求人們對溝通應該抱有正確的觀念和心態。比如說,部門主管要在平時稍稍花費一點時間和體力,串串門,多聯絡感情,到了有矛盾的時候就會有利於溝通解決。

溝通是生產力產生的源泉。流通領域跟製造領域高層的溝通,業務層麵的溝通等等,就是人?層麵的溝通,另外還有一個信息層麵的溝通。我們在一種信息化的時代,每天出現的問題,或者是有一些什麼樣的機會這種溝通是很重要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溝通,就是文化或者價值觀上的溝通。為什麼要溝通呢,就是不管上下關係還是平行關係,都能彼此間相互達成一致的理解,有了這種理解,就有了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