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態度決定溝通質量(3 / 3)

2.主題不明。這種現象常常發生在上司對下屬的溝通中。比如溝通的目的是要洗對方的腦,但對談論時沒有找到主題,或對主題表述得不完整,這也常造成雙方之間的隔閡加深。當下屬因為不了解溝通主題而不知道上司究竟想“說什麼”的時候,他的反應可能很擔心、急著填補腦中的空白,或者胡亂猜測,導致溝通無果。

3.距離阻隔。距離的阻隔分兩種:一種是地點距離;另一種是地位距離。就地點距離而言,因為離得太遠,有些事不能用電話三言,兩語就說得清的,但又不能與他人麵對麵溝通,這就成為一種障礙。距離對企業溝通也很不利。比如很多大型企業,它的市場部可能在北京,物流配送中心可能在上海,研發基地可能在廣東,這種地域上距離障礙,會給溝通產生一定的影響。至於地位的距離,主要是指團隊中的職位距離,尤其在我們中國,人與人溝通時,往往會把彼此的職位高低的落差看得很重。比如你是普通員工,主管對你說話的時候,你總會覺得他是上司;當你和下屬溝通時,就算你是一位非常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你也無法讓對方忘記職位的距離。這種感覺也會使人際溝通效果大打折扣。

4.經驗開道。很多人都會把以往的經驗、本身的想法和感覺引入人際溝通,難免堅持自己的立場。比如一些老者在與人溝通或與年輕人交談時,就會不知不覺地用過去的經驗來言傳身教。這樣的結果是可能達不到溝通目的。

5.缺乏興趣或過分關切。主方對談論主題過分關心或漠不關心,都會形成相當嚴重的溝通障礙。如果遇到對方對談論的主題十分關心,往往會很急切地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很在乎主方接下來要說什麼。

6.時間受限。在溝通前,雙方先把溝通的時間預約好。這無形中給溝通效果造成一定的時間壓力。比如你去找一個領導談話,領導說他很忙,最多隻能給你五分鍾時間,這就等於故意阻隔你與他的溝通。平時朋友之間也常有受限於時間而使人際溝通遇到障礙的事。現在每個人都很忙,所以常常有人抱怨溝通什麼都還沒談,就“完了”,很無奈。因為在這期間裏可能欠溝通的事已經發生了。所以說,時間受限的溝通,給人造成的心理壓力幾乎是無法完全消除的。

如何解決溝通的障礙

心理學家教導說,你可以這樣檢驗和訓練自己的這樣一種能力。把兩個椅子前後放置在窗前,讓你的下屬或同事坐在前麵,你坐在後麵,讓他看窗外的景色,隨意描述,例如:“今天有霧,什麼也看不清,我覺得有些疲倦。”請你說出他內心的潛台詞,例如:“現在城市汙染很嚴重,我不喜歡”。然後讓他評價你是否說出了他的心裏話,他可能會說:“不對,最近工作壓力很大,我不知道該怎麼做。”再重複做上述訓練。多次之後,你會越來越容易地猜透別人內心的想法,你會變得敏感起來,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覺得和別人有隔閡。沿著此法,心理家學總結出解決溝通障礙有以下幾種方法:

1.不要苛求自己。若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僅易於實現,而且自己的心情也容易變得舒暢。

2.要心態平衡,不要對他人的期望過高。很多人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大失所望。

3.如果遇到性格固執的人,在非原則問題上,也可讓步。一個能做大事業的人,處事要從大處著眼,胸襟要開闊。

4.善於疏導激憤情緒。人在發怒時容易喪失理智,會把能辦好的事弄糟。因此,激動憤怒時要想到“製怒”,防止幹出蠢事。

5.找知己者傾吐煩惱。把抑鬱和不快埋藏在心裏,隻會使自己煩悶沮喪,如果將內心的煩惱告訴自己的親人、知心朋友、師長等,心情就會舒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