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得心應手的職場溝通(2)(2 / 3)

10.不知如何收場

很多求職應試者麵試結束時,因成功的興奮,或因失敗的恐懼,會語無倫次,手足無措。其實,麵試結束時,作為應試者,你不妨表達你對應聘職位的理解,充滿熱情地告訴麵試者你對此職位感興趣,並詢問下一步是什麼,麵帶微笑的謝謝麵試官的接待及對你的考慮。

探問薪酬也可以不必難以啟齒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即使想打探或強調自己應得的報酬,卻通常難以開口。對於很多人來說尤其如此。

根據某公司掌管培訓的負責人表示,每當需要請名人學者來演講時,便要為演講費大傷腦筋,他會詢問演講費應該付多少,對方常回答:“由你決定好了。”於是,他隻好自行決定演講費的支付額。然而,事後他卻常遭抱怨,實在十分擾人。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可以事先說出演講費多少,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無法親口說出。

為什麼有關金錢的事,如此難以啟齒呢?原因就是擔心會在無意中傷害到自己:如果說得太低,則無異自貶身價,而且對金錢過分斤斤計較,似乎有損學者形象。誠如一般人在欲討回價款時,便經常假借第三者之手,向對方表示:“我爸爸鄉下房子準備大修,請你是否能方便一下……”“我也欠別人的錢……”,運用這種說法或許比說“我自己要用錢”較為安心些。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每一個求職者在麵試過程中都必然要麵臨薪水問題,采取一個什麼樣的態度與雇主談論薪水,對你能否麵試成功,有著很大的影響。實際上,勇敢而恰當地和公司討論薪金問題,還可以表現你的自信。下麵的建議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大膽地說出你的待遇期望

一般企業盡管有自己的薪資方案,但為了吸引人才,樹立企業形象,原來的薪資方案在一個小範圍內還是有一定的變通餘地的。如果你不好意思談薪水,隻是草草地說“按企業的規定辦”之類的話,表明你對你自己和企業都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對你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

你可以大膽地說出你的待遇期望。如果你是剛剛大學畢業或新進公司的人員,一般來講,公司在這方麵都有很明顯的製度,由於你的工作能力、表現都沒有過去的記錄可證明,因此很少有談判空間。在這個階段的求職者,你的期望應該是“依公司規定辦”。

如果你是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你的期望應該是:在你掌握了一些資訊的基礎上,提出一個合理行情的範圍;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提出的期望待遇是否恰當,也許你可請教對方——“這樣的職務通常在貴公司的待遇如何?”

2.做到心中有數

你應該對你將要麵臨的情況做一個全麵的調查,做到心中有數。比如:這家企業的狀況如何,現在市場上通行的行業薪金是多少,你最理想的情形是什麼,能夠接受的條件是什麼,在哪些問題上可以做出讓步等。

3.讓對方感到你雇用你是值得的

談論薪水時你不妨先換位考慮:如果你是企業管理者,你希望你的雇員是什麼樣的?隻有先把你和企業之間的“關係”理順了,談起薪水問題,才會順理成章。

你應該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展現你自己,讓對方認識到你能為企業做些什麼,帶給他們什麼樣的利益,你具有什麼樣的技術知識、潛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總之,你要讓對方感到雇用你是值得的。

等對方認定你是最佳人選時,這時再爭取高薪、福利就不再是很困難的事情了。在提出薪水要求時,不妨隻說一個大致範圍,為雙方都留有一定的餘地。比如說,要求薪水在3000~5000元之間。

4.充分了解企業的福利政策

福利是員工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它還可以反映出企業的人情味、凝聚力、對員工的重視程度等,這些對員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關注薪酬的同時,你也應該充分了解企業的福利政策。在很多大型跨國公司,職員的薪水有時並不很高,但是福利待遇很好,比如高達薪水40%的住房公積金。因此,在這些公司,很多雇員可以保持很高的生活水平。

5.問薪水問題要注意方式

把握好時機。麵試時,在談到你的工作經曆時,招聘者往往會問你現在的收入情況。你可以在回答了對方的問題後,反問一句:這個標準與貴公司相比有多少差距?當然老練的招聘者不會回答準確數字,但是因為有了參照物,他的回答也許會含蓄些,比如:“不會低於過去的收入”,或“目前我們可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但差距不會很大”之類。通過這些回答,你可以推算出新崗位的大致薪酬水平。即使對方不作正麵回答,或對這個問題有反感,但由於這個問題是“承前啟後”的,所以也無法過分怪罪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