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2 / 3)

蜀宰相李昊言於蜀主曰:“臣觀宋氏啟運,不類漢、周;無厭亂久矣,一統海內,其在此乎!若通職貢,亦保安三蜀之長策也。”蜀主將發使,知樞密院事王昭遠固止之。乃以文思使景處瑭等率兵屯峽路,又遣使往涪、瀘、戎等州閱棹手,增置水軍。

六月,乙酉,詔免潭州諸縣無名配斂。

壬辰,以大暑,罷京城營造,賜工匠衫履。

遼主詔諸路錄囚。

初,帝幸武成王廟,曆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命去之。左拾遺知製誥高錫因上疏論王僧辯不克善終,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詔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與錫別加裁定,取功業始終無瑕者。癸巳,昭等議升漢灌嬰、後漢耿純、王霸、祭遵、班超、晉王渾、周訪、宋沈慶之、後魏李崇、傅永、北齊段韶、後周李弼、唐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鹹、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梁葛從周、後唐周德威、符存審二十三人;退魏吳起、齊孫臏、趙廉頗、漢韓信、彭越、周亞夫、後漢段紀明、魏鄧艾、晉陶侃、蜀關羽、張飛、晉杜元凱、北齊慕容紹宗、梁王僧辯、陳吳明徹、隋楊素、賀若弼、史萬歲、唐李光弼、王孝傑、張齊丘、郭元振二十二人。詔塑齊相管仲像於堂,畫魏西河太守吳起於廡下,餘如昭等議。乙未,祕書郎直史館管城梁周翰上言曰:“凡名將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異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惡,似非允當。臣心惑焉。”不報。

詔:“荊南兵願歸農者聽,官為葺舍,給賜耕牛、種食。”

丙申,令有司二歲一舉先代帝王祀典,各以功臣配享。高辛、堯、舜、禹、湯、文、武、漢高祖皆因其故廟。又別建漢世祖廟於南陽,唐太宗廟於醴泉;世祖以鄧禹、吳漢、賈複、耿弇配,太宗以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配,並畫像廟壁。

丁酉,命王仁贍權知荊南軍府事。先是帝命典軍列校遙領湘南諸郡,不踰歲,果得其地。辛醜,複以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夏津馬仁瑀等為漢、彭等州防禦使。

己酉,命鎮國節度使宋延渥率禁旅數千習戰於新池,帝數臨觀焉。

庚戌,命大理正奚嶼知館陶縣,監察禦史王祐知魏縣,楊應夢知永濟縣,屯田員外郎於繼徽知臨濟縣。常參官知縣,自嶼等始也。祐,大名人。時符彥卿久鎮大名,專恣不法,屬邑頗不治,故特選強壯者往蒞之。其後右讚善大夫周渭亦知永濟,彥卿郊迎,渭揖於馬上,就館,始與彥卿相見,略不降屈。縣有盜傷人而逸,渭捕獲,暴其罪,斬之,不以送府。渭先為白馬主簿,縣大吏犯法,渭即斬之。帝奇其才,故擢右讚善大夫。

秋,七月,甲寅,以湖南死事靳彥朗男承勳等三十人補殿直。

監修國史王溥上新修《梁、後唐、晉、漢、周五代會要》三十卷。

安國節度使王全斌與洺州防禦使郭進、趙州刺史陳萬通、登州刺史高行本、客省使曹彬等率兵攻北漢,丁巳,以俘獲來獻,詔釋之。彬,靈壽人,從母為周太祖貴妃,帝典宿衛,尤器重彬。彬非公事未嚐造門,平居燕會亦罕與。帝即位,自晉州都監召入見,謂曰:“疇昔我親汝,何故疏我?”彬頓首謝曰:“臣周室近親,列職禁庭,敢交結尊貴!”帝益嘉獎焉。

戊午,頒量衡於澧、朗諸州,懲割據厚斂之弊也。

唐、鄧之俗,家有病者,雖父母亦棄去,故病者輒死。武勝軍節度使張永德以為言,己未,詔禁之。

丁卯,幸武成王廟,遂幸新池,觀習水戰。

己巳,枚知朗州薛居正,言汪端以數萬人寇州城,都監尹重睿擊走之。

賜荊南管內民今年夏租之半。

甲戌,周保權詣闕待罪,詔釋之,以為右千牛衛上將軍。

乙亥,命增築朗州城,浚其壕,賜管內民今年夏租。

己卯,判大理寺事竇儀等上《重定刑統》等書,詔刊板摹印頒天下。儀等參酌輕重,時稱詳允。

北漢宿衛殿直行首王隱、劉昭、趙巒等謀叛,事覺,被誅,詞連樞密使段恒。初,北漢主嬖郭姬,將立為妃,恒以其所出微,諫止之,又抑其昆弟親戚不用。姬怨恒不助己,譖成其罪,出為汾州刺史,尋縊殺之。恒有幹才。勤於其職,死不以罪,遼主聞之,為之不平。

北漢以趙弘為樞密使,以郭無為為左仆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無為與弘不協,旋出弘為汾州刺史,無為兼樞密使,軍國之務,一以委焉。無為又譖弘在汾州不治,徙嵐州。

八月,庚辰朔,詔以冬至有事於南郊。既而有司言冬至乃十一月晦前一日,皇帝始郊,不應近晦,請改用十六日甲子,詔可。

壬午,殿前都虞候、嘉州防禦使館陶張瓊自殺。時軍校史珪、石漢卿等方得幸,瓊數輕侮之,漢魏因譖瓊養部曲百餘人,自作威福,且毀皇弟光義為殿前都虞候時事。帝召瓊,麵訊之,瓊不伏。帝怒,令擊之,漢卿即奮鐵楇擊其首,氣垂絕,乃曳出,下禦史府案鞫,瓊自殺。帝旋聞其家無餘財,止有奴三人,甚悔之,責漢卿曰:“汝言瓊部曲百人,今安在?”漢卿曰:“瓊所養者一敵百耳。”帝亟命優恤瓊家,然亦不罪漢卿。

先是,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馬仁瑀常私以士屬知貢舉薛居正,居正實不許而陽諾之,榜出,無其人。及聞喜宴日,仁瑀乘醉攜所屬士嫚罵居正,禦史中丞劉溫叟劾奏仁瑀,帝曲為容忍。

龍捷左廂都指揮使王繼勳,皇後母弟也,挾勢驕倨,多陵蔑將帥。仁瑀獨與抗,相忿爭,輒攘臂欲毆繼勳。繼勳憚其勇,頗為屈,而怨隙愈深。於是受詔都試郊外,兩人因欲相圖,陰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帝微聞其事,即詔罷講武。甲申,出仁瑀為密州防禦使,置繼勳不問。

以泰州團練使潘美為潭州防禦使。南漢人數寇桂陽及江華,美擊走之。溪洞蠻獠,自唐末之亂不供王賦,頗恣侵掠,為居民患。美帥兵深入,窮其巢穴,斬首百餘級,餘黨散潰。美悉令招誘,貸其罪,以己俸市牛酒宴犒,賜金帛撫慰之,夷落遂定。

甲申,遼主以生日,縱五坊膺鶻。

先是北漢遣使告於遼,欲巡邊徼,乞張聲援。丁亥,王全斌複與郭進、曹彬等帥師攻北漢樂平縣,降其拱衛指揮使王超等。北漢將蔚進、郝貴超悉蕃、漢兵來救,三戰,皆敗之,遂下樂平,即建為平晉軍。

壬辰,詔:“《九經》舉人落第者,宜依諸科舉人例許再試。”

癸巳,女真遣使貢名馬。

丙申,北漢靜陽等十八寨首領相帥來降。

泉州陳洪進遺使來貢。

齊州河決。

戊戌,遼主如近山,呼鹿射之,旬有七日而後返。

己亥,遼幽州岐溝關使柴庭翰等來降。

丁未,戶部侍郎呂餘慶丁母憂。時餘慶權知襄州,詔遣中使護喪,官給葬具,尋起複。

詔蠲登州沙門島居民租賦,令專治舟渡女真所貢馬。

是月,南唐以吏部尚書建安遊簡言知尚書省事,尋遷右仆射。

九月,庚戌朔,戶部判官、水陸轉運使滕白免官,以軍儲損敗也。

遼主以青牛、白馬祭天地,飲於野次,終夕乃罷。翼日,以酒脯祭天地,複終夜酣飲。

甲寅,群臣三上表請加尊號曰應天廣運聖文神武;從之。

高麗國王王昭遣使時讚等入貢,涉海,值大風,溺死者九十餘人,讚僅而獲免,詔勞恤之。

詔:“開封府選樂工八百三十人,權隸太常寺習樂。”將行郊祀禮也。

詔:“諸州府長吏禁以仆從人幹預政事。”

丙寅,大宴廣政殿,始用樂。

丁卯,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李處耘,責授淄州刺史。處耘以近臣護軍,臨事專斷,與慕容延釗不協,更相論奏。帝以延釗宿將,赦其過,止罪處耘,處耘亦恐懼不敢自明。

戊辰,女真複貢名馬。

丙子,詔:“朝臣無得公薦貢舉人。”故事,每歲知貢舉官將赴貢院,台閣近臣得薦抱才藝者,號曰公薦,然去取不能無所私,至是禁之。

慕容延釗獲汪端,磔於朗州市。端初攻州城,不克,與其黨聚山澤為盜。監軍使疑城中僧千餘人謀應端,悉捕係,欲誅之,薛居正以計緩其事;及端被擒,詰之,僧無與謀者,皆得全活。

是月,北漢主誘遼兵攻平晉軍,郭進、張彥進、曹彬、陳萬通領步騎往救之,未至一舍,北漢引兵去。

冬,十月,癸未,令襄州盡索湖南行營諸軍所掠生口,遣吏分送其家;放潭、邵州鄉兵數千人歸農;減江陵府民舊租之半。

丁未,吳越王遣其子惟濬入貢,助南郊。

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扈蒙,以仆夫扈繼遠為從子,屬之同年生淮南轉運使仇華,使釐務。繼遠盜官鹽,事發,戊申,蒙坐奪金紫,黜為左讚善大夫。

魏仁濟以陳洪進表至。洪進自稱清源節度副使,權知泉、南等州,聽命於朝。帝遣通事舍人王班齎詔撫諭之。

十一月,丁巳,賜南唐主詔,具言所以納洪進之意,且將授旄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