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1 / 3)

[宋紀六]屠維大荒落七月,盡重光協洽九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開寶二年(遼保寧元年)

秋,七月,丙寅,以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為鳳翔節度使。彥卿鎮大名十餘年,委任於牙校劉思遇。思遇貪而黠,軍府久不治,於是始議擇官代之。

戊辰,詔:“自今祀天地用太牢,餘當用牛者,代以羊豕。”

靈武節度使馮繼業殺兄,代父領鎮,頗驕恣,戎人不附;又撫士卒少恩,部下多攜貳;繼業慮其為變,請舉族內徙。八月,庚辰,以繼業為靜難節度使。

以棣州防禦使何繼筠領建武節度使,判棣州。

己亥,戶部員外郎、知製誥王祐,權知大名府。辭日,帝謂之曰:“大名,卿之故鄉,古人所謂晝錦者也。”

西京留守向拱,專務飲樂,政府不治,群盜白日殺人於市。帝聞之,怒,庚子,徙拱為安遠節度使。

九月,丁未,以左武衛大將軍長社焦繼勳知西京留守,諭之曰:“無複效向拱也!”繼勳視事月餘,都下清肅。

朝議擇可使代馮繼業者,時考功郎中段思恭知泗州,帝以思恭常有功眉州,乃召赴闕,命知靈州,先詔之曰:“馮繼業言靈州非蕃帥主之,戎人不服,雖衛、霍名將,必見逐矣。意謂非我,它人不能治也。汝能治之乎?”思恭曰:“謹奉詔。”帝壯之,又謂曰:“唐李靖、郭子儀,皆出儒生,立大功,豈我朝獨無人邪!”厚賜遣之,仍以途涉諸戎,令別齎金帛以遺之。思恭既視事,矯繼業之失,悉心綏撫,夷落安靜,周訪利病,多所條奏,甚得吏民之情。

庚申,以合州濃洄鎮為廣安軍。

遼涿州刺史許周瓊來降,以為右羽林將軍,仍領涿州刺史。

是月,初令民典買田土者,輸錢印契。

冬,十月,丁亥,詔曰:“昔西漢求吏民之明經術者,令與計偕,縣次續食,蓋優賢之道也。國家歲開貢部,敷求俊乂,四方之士,無遠弗屆,而經途遐阻,資用或缺,朕甚湣焉!自今西川、山南、荊湖等道舉人,往來給券。”

辛卯,詔歸、峽州並直隸京師。

相、趙、深三州丁夫死太原城下者三百三十四人,詔複其家三年。

戊戌,遼右千牛衛將軍王甲以豐州來降,即命其子廷美為豐州衙內指揮使。

己亥,帝燕籓臣於後苑,酒酣,從容謂之曰:“卿等皆國家宿舊,久臨劇鎮,王事鞅掌,非朕所以優賢之意也。”前鳳翔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彥超喻帝指,即前奏曰:“臣本無勳勞,以冒榮寵。今已衰朽,骸骨歸丘園,臣之願也。”前安遠節度使兼中書令武行德,前護國節度使郭從義,前定國節度使白重讚,前保大節度使楊廷璋,競自陳攻戰閥閱及履曆艱苦,帝曰:“此異代事,何足論也!”庚子,以行德為太子太傅,從義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彥超為右金吾衛上將軍,重讚為左千牛衛上將軍,廷璋為右千牛衛上將軍。時節度與燕者,皆罷鎮改官。

太子太傅王溥,遷太子太師。

初,丁德裕、王玨、張璵同領兵屯西川,德裕頗自專恣,以兵馬都監張延通黨於璵,嗛之。及歸闕,德裕誣奏延通言涉指斥及不法事,仍指璵為黨。癸卯,帝禦後殿引問,延通抗對複不遜,即日棄市,璵、玨並杖配。

遼錫裏、裕嚕等十六族來歸,授官有差。

是月,遼主如褭潭。

十一月,甲辰朔,遼主行柴冊禮,祠木葉山,駐鶴穀。

乙巳,遼北院樞密使蕭恩溫封魏王,北院大王烏珍加裕悅。

庚申,回鶻、於闐皆遣使來貢方物。回鶻使者道由靈州,交易於市,知州段思恭遣吏市硇砂,吏與使者爭直忿競,思恭釋吏不問,械係使者,數日,始貸之。使者歸,訴於其國,回鶻汗遣使齎牒詣靈州,詢械係之由;思恭自知理屈,不敢報。自是數年,回鶻不複入貢。

戊辰,詔中書舍人李昉、兵部員外郎、知製誥盧多遜分直學士院。直學士院,自昉及多遜始也。先是堂吏以事至翰林,拜於堂下,學士略離席勞揖,事已即退,未嚐與坐。昉前在翰林猶然,及是有白事者,遂拜堂上,更展敘中外,無複曩日之禮,昉愕然。詢於同列,則雲如此承襲數年矣,莫詰其故也。禮部尚書楊昭儉喜譏訾,因揚言昉謁堂吏,常獲其刺字雲。

是月,南唐主校獵於青龍山,還,至大理寺,親錄囚,多所原宥。中書侍郎韓熙載劾奏:“獄多由有司,囹圄之中,非車駕所宜至。請有司罰內帑錢三百萬充軍儲。”

十二月,乙酉,以房州防禦使王彥升為原州防禦使。彥升善擊劍,軍中目曰王劍兒。性殘忍,在原州凡五年,戎人有犯漢法者,彥升不加刑,召僚屬飲宴,引所犯戎人於前,手捽其耳嚼之,下以卮酒,戎人流血被體,股忄栗不敢動。前後啖其耳者數百,戎人畏懼,不敢犯塞。

戊戌,以辛文悅知房州事。帝初從文悅肄業,及即位,召見,授太子中允,判太府寺。周鄭王時在房州,帝謂文悅長者,故有是命。

丁德裕奏西川轉運使,禮部郎中李鉉嚐醉酒指斥,帝驛召鉉,下禦史獄鞫之。因言德裕在蜀中屢以事請求,多拒之,皆有狀。帝悟德裕之妄,止坐鉉酒失。己亥,責鉉為左讚善大夫。

右讚善大夫王昭文,以監大盈倉,其子與倉吏為奸,配隸汝州。

鳳翔節度使符彥卿被病,輿赴西京,上言病亟,詔許就醫洛陽。假滿百日,受俸如故,為禦史所糾。帝以彥卿姻舊,釋之,但罷其節度。

遼以韓匡嗣為上京留守,用籓邸舊恩也。頃之,封燕王。匡嗣令其子德讓人侍,遼主以為謹飭,加授東頭供奉官,補樞密院通事。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開寶三年(遼保寧二年。庚午,九七零年)

春,正月,丁未,遼主如潢河。

癸醜,廢海州東海監複為縣。

辛酉,詔:“諸州官吏審察民有孝弟彰聞、德行純茂者,滿五千戶聽舉一人;或有奇材異行,不限此數。所舉得實加賞,不如詔者罪之。”

鎮寧軍節度張令鐸之罷軍職也,帝令皇弟光美取令鐸女為夫人。及令鐸自鎮來朝,被病,帝親問之,賜賚甚厚。己巳,令鐸卒,贈侍中。令鐸性仁恕,嚐語人曰:“我從軍三十餘年,大小四十餘戰,多摧堅陷敵,然克捷之後,未嚐妄殺一人也。”及其卒,人多惜之。

遼韓知範自太原歸,言晉陽多梗,而劉繼元無輔。南院樞密使高勳亦言於遼主曰:“我與晉陽父子之國,歲嚐遣使來覲,非其大臣即其子弟,先帝以一怒而盡拘其使,甚無謂也。”遼主乃盡索北漢使者十六人,厚禮而遣之,仍命劉繼文為保義節度使,李弼為樞密使,俾輔繼元。繼文等久留遼,複受其命,歸秉國政,左右皆譖毀之,北漢主乃出繼文為代州刺史,弼為憲州刺史。遼主聞之,下詔責北漢主曰:“朕以爾國連喪二主,僻處一隅,期於再安,必資共治。繼文汝之令弟,李弼爾之舊臣,一則有同氣之親,一則有耆年之故,遂行並命,俾效純誠,庶幾輯寧,保成歡好。而席未暇暖,身已棄捐,將順之心,於我何有!”北漢主得書,惶恐謝過,然繼文卒不召還。

二月,壬申朔,以萬州梁山縣為軍。

己卯,雄州刺史侯仁矩卒。帝特遣中使護喪,官給葬事。仁矩子延廣,亦有勇略,仁矩在雄州日,方飲宴,遼數千騎入城,居民驚擾,延廣引親信數騎馳出,射殺部長一人,斬首數級,悉擒其餘黨。仁矩喜,拊其背曰:“興吾門者必汝也!”事聞,詔賜錦袍、銀帶。

北漢主以禮部侍郎李惲為司空、同平章事,鴻臚卿劉繼顒為太師兼中書令,領成德軍節度,三司使高仲曦為樞密使,奄人衛德貴為大內都點檢,嬖人範超為侍衛親軍都虞候。超及德貴充分掌機務,惲等備位而已。惲,陽武人,嗜酒耽弈,不恤政事。北漢主多內寵,繼顒數獻簪珥,北漢主彌重信之。

三月,壬寅朔,詔:“禮部貢院閱進士諸科,十五舉以上曾經終場者以名聞。”甲辰,得司馬浦等六十三人。庚戌,得取十五舉未經終場者四十三人,並賜出身。仍詔自今勿得為例。

忠武軍節度使宋偓市邸店於所部,帝聞之,不悅,戊申,徙為靜難節度使。

己酉,以忠正節度使王審琦為忠武節度使。審琦鎮壽春凡八年,歲得租課,量入為用,未嚐有所誅求,民頗安之。所部邑令以罪停其錄事史,幕僚白令不先諮府,請按之,審琦曰:“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籓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賞也,何按之有!”

辛亥,以處士酸棗王昭素為國子博士,致仕。昭素少篤學,有誌行,帝聞其名,召見便殿。時年已七十餘,帝問曰:“何以不仕?”昭素謝不能。令講《乾卦》,至“九五飛龍在天”,斂容曰:“此爻正當陛下今日之事。”引援證據,因示風諫微旨。帝甚悅,問以治世養身之術,昭素曰:“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欲。”帝愛其語,書於屏風間。留月餘,數求歸,故有是命。年八十九,卒於家。

夏,四月,辛未朔,日有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