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3 / 3)

先是諸道州府任牙校為馬步都虞候及判官,斷獄多失其中。秋,七月,壬子朔,詔罷之,改馬步院為司寇院,以新及第進士、《九經》、《五經》及選人資敘相當者為司寇參軍。

中書擬左補闕辛仲甫為淮南轉運使,帝不許。乙亥,選授三司戶部判官,賜錢百萬。有榷酤主吏武希璉等二十餘輩,逋歲課三十餘萬緡,連年械係,竭資產不能償,餒死者數人,榜督不已,仲甫奏除之,又請百官折俸令估實直。

庚辰,遼以保大軍節度使耶律希達為中台省左相。

是月,遼主駐燕子城。

八月,乙酉,罷成都府偽蜀嫁裝稅。

草澤王德方上修河利害,辛卯,賜德方同學究出身。

甲辰,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趙普,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普獨相凡十年,剛毅果斷,以天下事為己任。嚐欲除某人為某官,帝不用;明日,複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諸地,普顏色自若,徐拾奏歸,補綴,複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後果以稱職聞。又有立功當遷官者,帝素嫌其人,不與。普力請與之,帝怒曰:“朕不與遷官,將奈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帝弗聽,起,普隨之。帝入宮,普立於宮門,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一日,大宴,雨驟至,良久不止,帝怒形於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間百姓正望雨,於大宴何損!不過沾濕供帳樂衣耳,百姓得雨,各歡喜作樂,適當其時,乞令樂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悅,終宴。普臨機製變,能回帝意類此。常設大瓦壺於視事閤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壺中,束縕焚之,其多得謗咎,殆由此也。

普既出鎮,上書自訴雲:“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矧昭憲皇太後大漸之際,臣實預聞顧命,知臣者君,願賜昭鑒!”帝手封其書,藏之金匱。

九月,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呂餘慶以疾求解職;丁卯,罷為尚書左丞。餘慶為帝霸府元僚,趙普、李處耘皆先進用,餘慶恬然不以介意。處耘獲罪時,餘慶知江陵,還朝,帝委曲問處耘事,餘慶以理解釋。及普懺旨,左右爭傾之,餘慶獨為明辨,帝意稍解。時稱長者。

己巳,封皇弟開封尹光義為晉王。以山南西道節度使光美為永興節度使兼侍中,皇子貴州防禦使德昭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吏部侍郎、參知政事薛居正為門下侍郎,樞密副使、戶部侍郎沈義倫為中書侍郎,並平章事;翰林學士、兵部員外郎、知製誥盧多遜為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左驍衛大將軍判三司楚昭輔為樞密副使。

壬申,詔晉王光義班宰相上。

江南內史舍人潘佑嚐言於國主曰:“富國之本,在厚農桑。”因請複井田之法,深抑兼並,有買貧者田,皆令歸之。又依《周禮》造牛籍,使盡辟曠土以種桑,薦衛尉卿李平判司農寺。國主素慕古治,悉從之。平急於成功,施設無漸,人不以為便,國主亦中悔,罷之。時國勢日削,用事者充位無所為,佑憤切,上疏極論時政,曆詆大臣將相,詞甚激訐,而獨薦平,請以判司會府事,群議益不平。佑七疏不止,且請歸田廬,國主命佑專修國史,悉罷它職。冬,十月,壬午,佑複上疏曰:“臣乃者繼上表章,凡數萬言,詞窮理盡,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諂偽,遂使家國愔愔,如日將暮。古有桀、紂、孫皓,破國亡家,孽自己作,尚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則奸回,敗亂國家,是陛下為君,不及桀、紂、孫皓遠矣。臣不能與奸臣雜處,事亡國之主,願賜誅戮以謝中外。”國主大怒。

佑故好老、莊,平少為道士,習其說,佑與之善。國主疑佑之狂誖,由平激之,忌者因中以淫祀鬼神事,乃先收平下大理獄,後收佑。佑即自殺,母及妻子徙饒州,平亦縊死獄中。國主尋謂左右曰:“吾誅佑,不獲已也。”明年,皆宥其家。廩給之。佑初與張洎為忘形交,其後俱為中書舍人,稍相持。佑嚐答洎書雲:“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佑之死,洎頗有力焉。洎時為清暉殿學士,殿在苑中,國主不欲洎遠離左右,故授此職。洎與太子太傅徐遼、太子太保徐遊別居澄心堂密畫,中旨多自澄心堂出,遊從子元楀等出入宣行之,中書、密院,乃同散地。

甲申,葬周恭帝,不視朝。

丁酉,以除名人雷德驤為秘書丞,分判禦史台三院事。

遼主如南京。

初,左藏庫使元城田仁朗,為宦官所譖,帝怒,立召仁朗麵詰之,至殿門,命去冠帶。仁朗神色不撓,從容言曰:“臣嚐為鳳州路壕寨都監,伐木除道,從大軍破蜀,秋毫無所犯,陛下固知之。今主藏禁中,豈複為奸利以自汙?”帝怒解,止停其官,乙巳,起為榷易使。

十一月,辛亥朔,遼始獲弑穆宗之逆黨近侍霄格、華格、錫袞等,俱伏誅。遼主緩於討賊,議者少之。

甲子,武寧軍節度使高繼衝卒。繼衝鎮彭門十餘年,有惠政,民請留葬,帝不許。

十二月,戊戌,北漢將改元,遣使稟命於遼。

遼主如歸化州。

少府監致仕盧億,有高識,惡其子多遜所為,嚐曰:“趙普,元勳也,而小子毀之,禍必及我。我得早死,不及見其敗,幸矣。”庚子,億以憂卒。丙午,多遜起複。

女真遣使貢馬。

命參知政事盧多遜、知製誥扈蒙、張澹以見行《長定循資格》及泛降製書,考正違異,削去重複,補其闕漏,為《長定格》三卷,《循資格》一卷,《製敕》一卷,《起請條》一卷;書成,上之,頒為永式。自是銓注益有倫矣。

始行《開寶通禮》。

北漢成德節度使、大師兼中書令劉繼容,自以沙門位兼將相,頗為時論所薄,數上表求罷,不許。是歲,繼容卒,追封定王。

初,北漢主為大內都巡檢,孝和帝以其幼弱,命劉繼欽副之,委以禁衛。北漢主立,繼欽畏猜忌,謝病,請罷。北漢主曰:“繼欽但事先帝,豈肯為我盡力邪!”乃黜居交城,俾奉園寢,尋遣人殺之。由是舊臣多以讒見殺,人心攜貳,所招吐穀渾軍皆不附。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開寶七年(遼保寧六年。甲戌,九七四年)

春,正月,甲戌,賑揚、楚等州饑。

癸未,遼主如南京。

是月,北漢改元廣遠。

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帝初臨禦,欲周知外事,令軍校史珪博訪,珪廉得數事,白於帝,按驗皆實,由是信之,累遷馬軍都軍頭,領毅州刺史,漸肆威福。

時德州刺史郭貴權知邢州,國子監丞梁夢升知德州。貴之族人親吏,在德州頗為奸利,夢升以法繩之。貴素與珪善,遣親信至都,以其事告珪,圖去夢升,珪悉記於紙,將伺便言之。甲申,帝從容言:“邇來中外所任,皆得其人。”珪曰:“今之文臣,不必皆善。”乃搜懷中所記以進,曰:“隻如梁夢升權知德州,欺蔑刺史郭貴,幾至於死。”帝曰:“此必刺史所為不法。夢升真清強吏也。”取所記紙,召一黃門令齎付中書曰:“即以夢升為讚善大夫。”既行,又召還,曰:“與左讚善大夫,仍知德州。”珪乃不敢言。

壬辰,慶州刺史姚內斌卒,遣中使護喪歸葬洛陽。內斌在慶州踰十年,邊人畏伏,目為姚大蟲,言其虓勇如虎也。

癸巳,榷場使田仁朗權知慶州。

三月,遣使如遼,遼使涿州刺史耶律昌珠加侍中來聘,議和。

夏,四月,丙午,命左補闕南皮賈黃中檢視廣南民田。黃中廉直平恕,遠人便之。還,奏利害十數事,皆稱旨。

遼喜袞自改封宋王,得誌而驕,遼主召之,不時至,怒,鞭之,由是憤怨謀亂,為閤門使酌古之子海裏所告,喜袞坐廢。酌古加檢校太尉兼禦史大夫,海裏遙授隴州防禦使。

五月,戊申朔,殿中侍禦史李瑩坐受江南饋遺,責授左讚善大夫。

監察禦史劉蟠,受詔於廬、舒等州巡茶。蟠乘羸馬,偽稱商人,抵民家求市,民家不疑,出茶與之,即擒置於法。壬戌,命蟠同知淮南諸州轉運事。

江南國主天性友愛,以弟從善被留,悲戀不已,歲時宴會皆罷,為《卻登高文》以見意。於是遣常州刺史陸昭符入貢,奉手疏求從善歸國;帝不許,出其疏示從善,慰撫之。六月,甲申,以從善掌書記江直木為司門員外郎、通判袞州,僚佐悉推恩。又封從善母淩氏為吳國太夫人。

陸昭符在江南,與張洎有隙,帝雅知之,因從容謂昭符曰:“爾國弄權者結喉小兒張洎,何不入使?爾歸,可諭令一來,朕欲觀之。”昭符懼,遂不敢歸。

秋,七月,庚申,遼主獵於平地鬆林。

盧多遜既還,江南國主知帝有南伐意,遣使願受封冊,帝不許,於是複遣閤門使梁迥使焉。迥從容問國主曰:“朝廷今冬有柴燎之禮,國主盍來助祭!”國主唯唯不答。迥歸,帝始決意伐之。

初,江南人樊若水,舉進士不中第,上書言事,不報,遂謀北歸。先釣魚采石江上,用小舫載絲繩維於南岸,而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廣狹,凡數十往反而得丈尺之數,遂詣闕自言有策可取江南。帝令送學士院試,賜及第,授舒州團練推官。若水啟帝,以老母及親屬皆在江南,恐為李煜所害,願迎至治所。帝即詔國主護送,國主聽命,戊辰,詔若水為讚善大夫,且遣使詣荊、湖,如若水之策,造大艦及黃黑龍船數千艘。

己巳,彰德節度使韓重贇卒。重贇在相州,日課部民采木造佛寺,人皆苦之。

遼軍器庫副使石重榮、東頭供奉官劉琮來降。八月,丙子朔,以重榮為茶酒庫副使,琮為西頭供奉官。

先是吳越王俶遣元帥府判官黃夷簡入貢,帝謂之曰:“汝歸語元帥,當訓練兵甲,江南倔強不朝,我將發師討之。元帥當助我,無惑人言。”

帝又命有司造大第於薰風門外,連亙數坊,棟宇宏麗,儲峙什物,無不悉具,乃召吳越進奉使錢文贄謂之曰:“朕數年前令學士承旨陶穀草詔,比於越南建離宮,今賜名禮賢宅,以待李煜及汝主先來朝者賜之。”且以詔草示文贄,遂遣文贄賜俶羊馬,諭旨於俶。戊寅,俶遣其行軍司馬孫承祐入貢。丁亥,辭歸,上厚賜俶器幣,且密告以師期。承祐俶妃之兄,以妃故,貴近用事,專其國政,時謂之“孫總監”,言其無所不領轄也。

甲午,忠武節度使、同平章事、琅琊郡王王審琦卒,諡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