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1 / 3)

[宋紀九]起柔兆困敦十二月,盡屠維單閼二月,凡二年有奇。

帝諱炅,初名匡乂,改賜光義,即位二年改今諱,太祖同母弟也。晉天福四年十月甲辰,生於浚儀官舍,是夜,赤光上騰如火。及長,龍準龍顏,望之儼如也。性嗜學,工文業,多藝能。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太祖即位,以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尋領恭寧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中書令,封晉王。

太宗至仁應運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太平興國元年(遼保寧八年。丙子,九七六年)

十二月,甲寅,帝禦乾元殿受朝,樂懸而不作,大赦,改元。命太祖子及齊王廷美子並稱皇子,王、石、魏氏三公主並稱皇女。

丁巳,以樞密直學士、左正諫大夫賈琬為三司副使。三司置副使自此始。

戊午,遼遣蕭巴固濟來聘。

先是川、峽分路置轉運使,峽鹽悉趨荊南,四川民乏食,太祖遣使劾兩路轉運使罪,帝即位,皆釋之。於是命西川轉運使申文緯遙兼峽路,轉運副使韓可比兼西川路,使鹽筴流通也。

遼詔南京複禮部貢院。

是月,詔罷河東之師,宣徽南院使潘美,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黨進,皆自行營歸闕。

是歲,高麗人金行成始入學於國子監。

太宗至仁應運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太平興國二年(遼保寧九年)

春,正月,壬戌,以大行在殯,不視朝。丙寅,命禮部員外郎賈黃中、左補闕程能、左讚善大夫馮瓚分掌左藏三庫。先是貨錢與金帛同掌,歲久,儲蓄盈羨,始命分之。黃中尋出知升州。嚐按行府廨,見一室扃鐍甚固,命發鑰視之,得金寶數十櫃,計其價值數百萬,乃李氏宮閣中遺物,未著於籍,即表上之。帝曰:“非黃中廉恪,則亡國之寶將汙法而害人矣。”賜錢二十萬。

詔:“中外臣僚無得與民爭利。”

女真遣使貢於遼。

帝初即位,以疆宇至遠,吏員益眾,思廣振淹滯以資其闕,顧謂侍臣曰:“朕欲博求俊乂於科場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先是諸道所發貢士凡五千三百餘人,命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張洎、右補闕石熙載試進士,左讚善大夫侯陶等試諸科,戶部郎中侯陟監之。熙載,洛陽人也。

於是禮部上所試合格人名。戊辰,帝禦講武殿,內出詩賦題覆試進士,命翰林學士李昉、扈蒙定其優劣為三等,得河南呂蒙正以下一百九人。庚午,覆試諸科,得二百七人,賜及第。又詔禮部閱貢籍,得十五舉以上進士及諸科一百八十四人,並賜出身。《九經》七人不中格,帝憐其老,特賜同《三傳》出身。凡五百人,皆先賜綠袍鞾笏,錫宴開寶寺,帝自為詩二章賜之。第一等、第二等進士並《九經》授將作監丞、大理評事、通判諸州,同出身進士及諸科並送吏部免選,優等注擬。寵章殊異,前代所未有也。薛居正等言取人太多,用人多驟,帝意方欲興文教,抑武事,弗聽。及蒙正等辭,召令升殿,諭之曰:“到治所,事有不便於民者,疾置以聞。”仍賜裝錢,人二十萬。

太祖之幸西京也,洛陽人張齊賢獻十策,太祖召見便坐,問之,齊賢以手畫地條陳。太祖善其四策,齊賢堅執其餘皆善,太祖怒,令衛士曳出。及還,語帝曰:“我幸西京,惟得一張齊賢,我不欲遂官爵之,汝異時可收以自輔也。”於是齊賢舉進士,帝欲置之高等,而有司第其名在數十人後。帝不悅,乃召進士盡第二等及《九經》凡一百三十人,悉與超除,蓋為齊賢故也。

吳越國王俶遣其子溫州刺史惟演來修貢,駕登極。

乙亥,賜鄉貢進士孔士基同本科出身,褒先聖後也。

己卯,吳越國王妃孫氏薨,詔給事中程羽為吊祭使。

庚辰,詔易禁軍舊號,鐵騎曰日騎,控鶴曰天武,龍騎曰龍衛,虎捷曰神衛。

江南舊用鐵錢,於民不便。二月,壬辰朔,轉運使樊若水請置監於升、鄂、饒等州,大鑄銅錢,凡山之出銅者悉禁民采取,以給官鑄。廢鐵錢,悉鑄為農器,以給江北流民之歸附者,且除銅錢渡江之禁,詔從其請,民甚便之。

癸巳,命戶部員外郎兼侍禦史知雜事雷德驤提點開封府。

甲午,建鄂州永興縣為永興軍。

遼遣使來賀即位及正旦。

右千牛衛上將軍李煜自言其貧。乙未,詔賜錢三百萬。煜雖貧,張洎頗丐索之,煜以白金頮麵器與洎,洎意猶不足。

北漢胡桃寨指揮使史溫等來降。

己亥,吳越王俶以山陵有期,遣使來修賻禮。

庚子,帝改名炅,詔:“除已改州縣、職官及人名外,舊名二字不須回避。”

丙午,始分西川為東、西兩路,各置轉運使、副使。兵部郎中許仲宣為西路轉運使,考功員外郎滕中正為東路轉運使。中正,北海人也。

初,右監門衛率府副率王繼勳分司西京,強市民家子女以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而食之。以槥櫝貯殘骨,出棄野外,女儈及鬻棺者,出入其門不絕,居甚苦之,不敢告。帝在籓邸,頗聞其事,及即位,會有訴者,亟命雷德驤往鞫之。繼勳具服,所殺婢百餘人。乙卯,斬繼勳並女儈八人於洛陽市。長壽寺僧廣惠常與繼勳同食人肉,帝令先折其脛,然後斬之,民皆稱快。

己未,詔劉鋹、李煜,常俸外給以它俸。

三月,河陽節度使趙普來朝,乞赴太祖山陵。乙亥,授太子少保,留京師。

香藥庫使高唐張遜建議,請置榷場局,大出官庫香藥、寶貨,稍增其價,許商人入金帛買之,歲可得錢三十萬貫,以濟國用,使外國特有所泄。帝從之,一歲中果得錢三十萬貫。

戊寅,命翰林學士李昉等編類書為一千卷,小說為五百卷。

初,節度使得補子弟為軍中牙校,豪橫奢縱,民間苦之。帝雅知其弊,始即位,即詔諸州府籍其名,部送闕下,至者凡百人,癸未,悉補殿前承旨,以賤職羈縻之。

己醜,置威勝軍。許遼人互市。

庚寅,知江州周述言:“廬山白鹿洞學徒常數千人,乞賜《九經》,使之肄習。”詔國子監給本,仍傳送之。

北漢乞糧於遼。是月,遼主命以粟二十萬斛助北漢。先是遼主使烏珍、塔爾分治南、北院,善課農田,年穀屢稔,故能經費有餘,恤北漢之匱,北漢賴之。

夏,四月,甲寅,遼遣鴻臚少卿耶律敞等來助葬。

乙卯,葬英武聖文神德皇帝於永昌陵。

賑延州饑。

是月,作景福殿。

詔恤刑。自是每歲常舉行之。

帝厲精求治,前詔轉運使考案諸州,凡諸職任,第其優劣;尋複遣使分行諸道廉察官吏。五月,壬戌,詔罷其罷軟惰慢者。

安遠節度使向拱、武勝節度使張永德、橫海節度使張美、鎮寧節度使劉廷讓以帝初即位,並來朝。癸亥,以拱、永德並為左衛上將軍,美為左驍衛上將軍,廷讓為右驍衛上將軍。

丙寅,詔:繼母殺夫前妻子及婦者,同殺人論。

庚午,命起居舍人辛仲甫使於遼,右讚善大夫穆被副之。將至境,聞朝議興師伐北漢,仲甫知北漢倚遼為援,遲留未敢進,飛奏俟報,有詔遣行。既至,遼主問曰:“聞中朝有黨進者,真驍將,如進之比凡幾人?”仲甫對曰:“名將甚多,如進鷹犬之材,何可勝數!”遼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命不可留,有死而已。”遼主知其不可奪,厚禮遣還。帝謂左右曰:“仲甫遠使絕域,練達機宜,可謂不辱君命矣。”

甲戌,以十月十七日為乾明節。

初,曹翰屠江州,民無噍類,其田宅悉為江北賈人所占,詔長吏訪其民之鄉裏疏遠親屬給還之。知州張霽,受賈人賂,不盡與民,民訴其事。壬寅,霽決杖流海島。

己卯,祔太祖神主於太廟,廟樂曰大定之舞,以孝明皇後王氏配。又以懿德皇後符氏、淑德皇後尹氏礻付別廟。

己醜,女真二十一人請受職於遼,遼主授宰相以下諸職有差。

六月,乙未,以保安等縣有黑蟲夜食桑葉,免其桑稅。

遼喜袞召自貶所,適見遼主答北漢主書,詞意卑遜,喜袞曰:“本朝於漢為祖,書旨如此,恐虧國體。”遼主韙之,丙辰,以為北麵招討使。

秋,七月,庚申朔,回鶻貢於遼。

癸亥,河決溫縣、滎澤,命客省使任城翟守素塞之。乙醜,河決頓丘及白馬。旋遣左衛大將軍李崇矩按行河勢,繕治河堤,蠲被水田租。

丙子,遼遣使助北漢戰馬。

閏月,庚寅朔,以陳洪進將入朝,遣翰林使程德元往宿州迎勞之。

丁未,以平南軍為太平州。

己酉,遣翰林學士李昉使吳越。

初,天雄節度使兼侍中李繼勳,以疾求歸洛陽,許之;複上表乞骸骨,庚戌,授太子太師,致仕。繼勳以質直稱,性儉嗇,唯奢於奉佛。與太祖有軍中之舊,故特承寵遇。後月餘卒,贈中書令,追封隴西郡王,諡莊武。

丁巳,有司上諸州所貢閏年圖。故事,每三年一令天下貢地圖,與版籍皆上尚書省,國初以閏為限,所以周知山川之險易,戶口之眾寡也。

梅山峒蠻首領苞漢陽等劫掠商人,禁之不止,命翟守素發潭州兵往討。先以詔諭之,漢陽拒命。八月,癸亥,詔守素進師。時霖雨彌旬,弓弩解馳,守素令削木為弩,賊掩至,交射之,賊遂敗;乘勝逐北,盡平其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