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2 / 3)

丙寅,陳洪進入見於崇德殿,禮遇優渥,賜錢千萬,白金萬兩,絹萬匹。

帝初即位,以少府監高保寅知懷州。懷州故隸河陽,時趙普為節度使,保寅素與普有隙,事多為普所抑,保寅心不能平,手疏乞罷節鎮領支郡之製。乃詔懷州直隸京師,長吏得自奏事。

於是虢州刺史許昌裔訴保平軍節度使杜審進闕失事。詔左拾遺李瀚往察之。瀚因言節鎮領支郡,多俾親吏掌其關市,頗不便於商賈,滯天下之貨,望不令有所統攝,以分方麵之權。帝納瀚言,戊辰,詔諸州並直屬京師。天下節鎮,無複有領支郡者矣。

九月,辛卯,作崇聖殿。

吳越王俶入朝,先遣其子惟濬來貢。壬辰,詔戶部郎中侯陟至泗州迎勞之,及惟濬至,賜賚無算。

唐天祐中,兵亂窘乏,始令以八十五錢為百;後唐天成中,又減五錢;漢乾祐初,複減三錢。宋初,因漢製,其輸官亦用八十或八十五,然諸州私用,猶各隨俗,至有以四十八錢為百者。丁酉,詔所在悉以七十七錢為百,每千錢必及四斤半以上。禁江南新小錢,民先有藏蓄者,悉令送官,官據銅給其直,私鑄者棄市。

癸卯,關南巡檢、應州觀察使李漢超卒。帝甚悼之,廢朝,贈太尉、忠武節度使,遣中使護喪歸葬。

帝屬意戎事,每朝罷,親閱禁卒。命築進武台於城南之楊村,癸亥,大閱,帝與文武大臣從官等登台而觀,命天武左廂都指揮使京兆崔翰分布士伍,南北綿亙二十裏,建五色旗以號令將卒,節其進退,每按旗指縱,則千乘萬騎,周旋如一,甲兵之盛,近代無比。帝悅,即以金帶賜翰曰:“此朕籓邸時所服者也。”

容州舊貢珠,太祖平劉鋹,詔發媚川都及禁民采珠。至是複貢珠百斤,賜負擔者銀帶衣服。

丙辰,帝始狩於近郊,作詩賜群臣,令屬和。

國子監主簿郭忠恕,決杖配隸登州禁錮。忠恕縱酒,肆言時政,頗有謗讟,帝怒,故有是謫。忠恕行至臨邑卒。

丁巳。吳越王遣使乞呼名,不允。

冬,十月,辛酉,命左衛大將軍李崇矩為邕、貴、潯、橫、欽、竇等州都巡檢使,未幾,徙瓊、崖、儋、萬。麾下軍士鹹憚於從行,崇矩盡出器皿金帛凡直數百萬,悉分給之,眾乃感悅。時黎賊擾動,崇矩悉至洞穴撫諭,以己財遺其酋長,眾皆懷附。在嶺表及海上四五年,恬然不以炎荒嬰慮。舊涉海者,多艤舟俟風,或旬餘,或彌月;崇矩往來皆一日而渡,未嚐留滯,從者亦皆無恙,人謂崇矩純德之報雲。

遼遣使來賀乾明節。

己巳,群臣請舉樂,表三上,從之。

壬申,女真遣使貢於遼。

是月,初榷酒酤。

十一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既。遼司天奏日當食不虧。

庚寅,日南至,帝始受朝。

甲午,命監察禦史李濱、閣門祗候鄭偉為契丹正旦使。

己亥,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石守信罷節度,為守中書令、西京留守。守信在西京,好營佛寺,驅督峻急而不給傭直,民甚苦之。

馬軍都指揮使黨進出為忠武節度使。進掌禁衛凡十二年,徼巡京師閭巷,有蓄奇禽異獸者,進或見,必命左右取放之,罵曰:“買肉不供父母,反飼禽獸乎!”嚐為杜重威家奴,重威子孫貧賤,進分月奉錢給之,人亦以此稱焉。

戊戌,遼以吐穀渾叛入太原者四百餘戶,命招討使喜袞索而還之。

癸卯,遼主祠木葉山。

十二月,丁巳朔,試諸州所送天文術士隸司天台,無取者黥配海島。

戊辰,遼主獵於近郊,以所獲祭天。

癸酉,詔定晉州礬法,私煮及私販易者罪有差。

辛己,高麗國王佃遣其子元輔來貢,賀登極。

壬午,遼遣太仆卿特爾格、禮賓副使王英來賀明年正旦。

靈州通遠軍界諸蕃族剽略官綱,詔知靈州、通遠軍使董遵誨討之。遵誨分將出兵,諸蕃族大懼,盡歸所掠,肉袒請罪,遵誨即慰撫之。自是各謹封界,秋毫不敢犯。帝命遵誨兼領靈州路巡檢,在通遠軍凡十四年。

是冬,北漢邊候言晉、潞、邢、洺、鎮、冀等州皆治戎器及攻城之具,又轉漕芻粟,北漢主甚恐。

太宗至仁應運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太平興國三年(遼保寧十年)

春,正月,丙戌朔,不受朝,群臣詣閣賀。

北漢主遣其子續為質於遼,納重幣以求援。

甲午,命絳州浚汾河。

京西轉運使程能獻議,請自南陽下向口置堰,回白河水入石塘、沙河,合蔡河,達於京師,以通襄、潭之漕,帝壯其言而聽之。戊戌,發兵役數萬,分遣使護其役,塹山堙穀,曆博望、羅渠、小祐山,凡百餘裏。踰月,抵方城,地高,水不能至,又增役以致水,然終不可通漕。會山水暴漲,石堰壞,河竟不克就。

辛醜,浚廣濟、惠民河及蔡河,又治黃河堤。丁未,浚汴口。

己酉,命瀚林學士李昉等修太祖實錄,直學士院湯悅等修江表事跡。

癸醜,遼主如長濼。初,遼主知翰林學士室昉有理劇才,改南京副留守,決獄平允,人皆便之,累遷工部尚書、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至是拜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建隆初,三館所藏書僅一萬二千餘卷,及平諸國,盡收其圖籍,惟蜀、江南為多,凡得蜀書一萬三千卷,江南書二萬餘卷,又下詔開獻書之路,於是三館篇帙大備。帝臨幸三館,惡其湫隘,顧左右曰:“此豈可蓄天下圖籍,延四方賢俊邪!”即詔有司度左升龍門東北,別建三館,其製皆親所規畫,輪奐壯麗,甲於內庭。二月,丙辰朔,賜名崇文院,盡遷舊館書以實之,正副本凡八萬卷。

甲子,罷昌州七井虛額鹽。有司言昌州歲收虛額鹽萬八千五百餘斤,乃開寶中知州李佩掊斂以希課最,廢諸井薪錢,額外課民鬻鹽,民至破產不能償,多流入它郡,而積年之征不可免,詔悉除之。

庚午,回鶻貢於遼。

辛未,幸崇文院觀書,令親王、宰相檢閱向難。複召劉鋹、李煜縱觀,謂煜曰:“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中簡策,多卿舊物,近猶讀書否?”煜頓首謝。因賜飲中堂,盡醉而罷。

以吳越王俶將至,癸酉,命四方館使梁迥往淮西迎勞之,旋遣其子鎮海、鎮東節度使惟濬至宋州迎省。

三月,乙酉朔,貝州清河民田祚十世同居,詔旌其門閭,複其家。

庚寅,遼主致祭於顯陵。

癸卯,殿前都虞候、泰寧軍節度使李重勳卒。重勳與太祖同事周祖,謹厚無矯飾,太祖甚重之,故擢委兵柄,始終無易;贈侍中。

己酉,吳越王俶入見於崇德殿,寵賚甚厚,即日,賜宴於長春殿,俶僚佐崔仁冀等皆預坐。

以閑廄使、閣門祗候陳從信為左衛將軍,充樞密院承旨,翰林使程德元為東上閣門使兼翰林司公事,供奉官大名柴禹錫為翰林副使,清池弭德超為酒坊副使,皆以籓邸舊恩也。

夏,四月,乙卯朔,召華山道士真源丁少微至闕。少微善服氣,年百餘歲,隱居華潼穀中,與同縣陳摶齊名。然少微專奉科儀,摶嗜酒放曠,雖居室密邇,未嚐往來。少微以金丹、巨勝、南芝、元芝等獻,帝留數月,遣還。

己巳,女真遣使貢於遼。

己卯,平海節度使陳洪進用幕僚南安劉昌言之計,上表獻所管漳、泉二州,得縣十四,戶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

癸未,以陳洪進為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旋以洪進子文顯為通州團練使,仍知泉州;文顗為滁州刺史,仍知漳州。

五月,乙酉朔,禦乾元殿受朝。詔敕漳、泉管內,給複一年。

初,吳越王俶將入朝,盡輦其府實而行,踰巨萬計。俶意求反國,故厚其貢奉以悅朝廷。宰相盧多遜勸帝逐留俶不遣,凡三十餘請,不獲命。會陳洪進納士,俶恐懼,乃籍其國甲兵獻之,複上表,乞罷所封吳越國及解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寢書詔不名之製,且求歸本道;不許。俶不知所為,崔仁冀曰:“朝廷意可知矣。大王不速納士,禍且至!”俶左右爭言不可,仁冀厲聲曰:“今在人掌握中,去國千裏,惟有羽冀乃能飛去耳。”俶遂決策,上表獻所管十三州,一軍。帝禦乾元殿受朝,如冬、正儀。俶朝退,將吏僚屬始知之,皆慟哭曰:“吾王不歸矣!”凡得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兵十一萬五千三十六。

丙戌,命考功郎中範旻權知兩浙諸州事。旻初自淮南歸朝,帝謂曰:“江淮之間,輦運相繼,卿之功也。”將用為翰林學士,盧多遜言杭州初複,非旻不可治,帝乃謂旻曰:“卿且為朕行,即當召卿矣。”錢氏據兩浙逾八十年,外厚貢獻,內事奢僭,地狹民眾,賦斂苛暴,雞魚卵菜,纖悉收取,鬥升之逋,罪至鞭背,少者數十,多者至五百餘,訖於國除,民苦其政。旻即至,悉條奏,請蠲除之,詔從其請。

丁亥,徙封錢俶為淮海國王;以其子惟濬為淮南節度使,惟治為鎮國節度使,孫承祐為泰寧節度使,崔仁冀為淮南節度副使。

戊子,詔赦兩浙諸州,給複一年。

壬寅,定難節度使李克叡卒,以其子繼筠襲職。

遼主之在籓邸也,馬群侍中尼哩傾心結納,及即位,以翼戴功,累加守太尉。北漢主聞其見信任,遇生日必致禮。尼哩素貪,與同列蕭阿布達並以賄聞。時人有氈裘,為枲耳子所著者,或戲曰:“或尼哩、蕭阿布達,必盡取之。”傳以為笑,其貪猥如此。至是,坐藏甲五百,屬有司按詰。會追治賊殺蕭思溫者,尼哩及高勳皆預其謀,癸卯,賜尼哩死,遣人誅勳於流所,以勳之產賜思溫家。尼哩無它長,唯善識馬,嚐行郊野,見數馬跡,指其一曰:“此奇駿也。”此己馬易之,已而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