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納西族的人類起源神話,也是一種猴始祖神話。它講道:遠古時期洪水滔天,所有的動物和人類都被淹死了,隻有一個叫曹治魯衣若的男子幸免於難。他受天神的指點,找到了三個來人間洗澡的仙女,並選中其中最小的日米年照美,經過多種考驗,娶她做了妻子。日米年照美的大姐日米吉增咪因曹治魯衣若沒有選中自己而心懷嫉恨,想要破壞他們的幸福。她設法引曹治魯衣若離開日米年照美並把他灌醉,自己則變成一隻公猴,來見日米年照美,騙她說曹治魯衣若已經死去,並哄騙她做了自己的妻子。後來他們生下一對兒女,一半像人一半像猴。日米吉增咪見自己的詭計已經實現,便又變回天女,做法術喚醒了已變得衰老的曹治魯衣若。曹治魯衣若趕回家中,見到妻子很高興,又為兩個已經長大但全身長滿猴毛的孩子而感到痛苦。他不忍傷害孩子的性命,卻嫌他們過於醜陋,於是燒開一鍋水把他們的猴毛燙掉。孩子由於怕燙,雙手抱頭縮成一團,因此,他們的頭發和腋毛沒有被燙掉。這兄妹二人後來配成夫妻,繁衍人類。這一神話反映的以猴為祖先的觀念,在該族的民俗當中也有比較普遍的體現。麗江的納西族,稱自己的祖先為“餘”,直譯即“猴”;稱嶽父、公公為“餘胚”,直譯即為“公猴”;稱嶽母、婆婆為“餘美”,直譯即為“母猴”。此外,當地還流行著這樣的習俗:每當小孩出生,便在嬰兒帽子上縫一條猴尾,據說可以祈吉避邪。中甸白地的納西族,舉行喪葬儀式時,要在棺材頭部畫一隻白猴,意思是讓猴子把死者領回祖先的故地。麗江和永寧兩地的納西族,都把人的汗毛稱為“餘夫”,意即“猴毛”,就是指上述神話中所謂人類祖先身上沒有被燙掉的那些毛。這些民俗現象中,都反映了遠古時期產生並傳承下來的猴始祖崇拜意識。
第二,生殖崇拜。這是猴崇拜中較為突出的一種形式。我們在前麵的章節中已經談到,猴(獼猴)是具有較旺盛的生殖力和繁殖力的動物。對這種能力,人們在同它長期的接觸中必然有較多的觀察和了解,並因對性和生殖的神秘感而通過想象加以了誇張和神化,變得日益神奇和突出,從而成為重視人口繁衍的原始先民所崇拜的一種力量——它也是導致猴受人崇拜的一個主要原因。這種崇拜的行為方式,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現代的民俗生活中,大都已經逐漸發生變異甚至消亡了,然而在某些地區的一些習俗或物質事象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印跡。
在陝西寶雞一帶,每逢姑娘出嫁,其嫂都要為她做一個突出雄性生殖器的布猴,藏在陪嫁的衣箱中,抬到婆家,並一直羞不示人。有人認為,這個布猴,就是作為新娘丈夫之象征的繁衍之神。上文談到的淮陽太昊陵廟會上的泥泥狗,其中有一種人麵猴,身軀粗獷,胸部中央用紅、綠、白等彩線繪成圖案,學者們認為這是女陰形象。陝西一些地區的賀生禮品中,有一種名為“雙猴吃桃”的布玩具,表現為公猴母猴並坐吃桃的造型,公猴的陰部則被處理為陰莖勃起的狀態。這種玩具,常引觀者發笑。
這些物品,均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了猴的生殖器官,它們被用在新婚或賀生的習俗中,明顯具有祈願多子多孫、人口興旺的意義。而在淮陽太昊陵廟會上,求子是常見的一種活動,泥泥狗突出女陰形象的“人麵猴”,最初很可能就是被當做求子的吉祥物來使用的。可見,這些物品本身以及它們的用途中所體現的生殖崇拜意義,是十分明顯的。
第三,以猴為辟邪物的習俗。這種習俗所體現的也是認為猴具有神聖性的觀念,不過與上述把它作為始祖神或生殖神來崇拜的觀念不同,這裏所強調的是猴祛除邪祟的神奇力量。
猴可以辟邪的觀念,在民間流傳已久。早在公元4世紀北魏時期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載說:“常係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避惡,消百病也。”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有孫悟空被封為弼馬溫的故事,它也正是源自民間所謂猴可避除馬之瘟疫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