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巧妙解決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問題(2 / 2)

2.嚴格控製甜零食的攝入量

血糖值的高低是影響食欲的一大因素。血糖值低時,神經中樞受到刺激,機體就會產生食欲。相反,血糖值高時則會抑製食欲。如果孩子攝入過多的零食,特別是甜零食,其血糖值就會長時間停留在較高的數值上,食欲自然就不會太好。

3.讓孩子在愉悅的狀態下進食

吃飯應該是一種享受。吃飯時,父母不要訓斥孩子、不要強製孩子吃什麼,否則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和口味。不要在飯桌上和孩子討論他吃的問題,沒有人在吃飯時喜歡被嘮叨的。孩子不喜歡吃時,可以讓他離桌,其他人繼續愉快的享用。如果想討論孩子吃的問題,等吃飯後,找一個適當的溝通時機,和孩子好好談談。

4.在孩子的用餐心理上做文章

用普通的餐具無法引起孩子的飲食興趣,父母不妨在孩子的餐具上多花點心思。孩子往往喜歡形狀奇特、顏色漂亮的食物和餐具,父母可多加留意孩子這方麵的喜好。另外,不要一下子給孩子盛一大碗飯,否則孩子還沒吃,就會產生自己無法對付的感覺。送到孩子麵前的食物,最好要略小於孩子的食量。孩子覺得少,才會吃得香。若是不夠吃,他肯定會央求你再給他盛一碗。

5.別怕孩子餓著

饑餓的時候人才會產生旺盛的食欲。孩子餓了,平時他不愛吃的東西也會變得特別香。適度讓孩子體驗饑餓,可使孩子的食欲得到明顯的改善。但很多父母生怕孩子餓著,甚至強迫孩子吃東西,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其實,適當控製孩子的進食量,必要時餓他一頓,到下一頓他就會願意吃飯了。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健康不會產生多大危害。

寫給父母

美國飲食業聯合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家長對孩子的飲食習慣起著非常重要的示範作用。該聯合會通過對1230名父母和兒童進行調查發現,最能影響孩子飲食習慣的因素是父母。發現8歲至12歲的兒童關於對他們起示範作用的人分別是:母親占13.2%;父親占17.4%;沒有示範者或不確定的占13.2%;體育界名人占8.3%。因此,家長必須通過科學知識讓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達到營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