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英認為機會來了,他火速派人與礦山老板取得了聯係,表示了買車的意願。與此同時,一個負責購車的專家與工作人員派遣組火速成立了。臨行前,王光英告訴他們,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力,隻要認為車好價格好,就果敢拍板成交。
這位礦主雖說已破產,可他對仍對即將出手的1500輛車進行了很好的保護,甚至讓工人將所有的車都細心地塗抹了防鏽油。專家組人員經過驗車,發現各項指標確實令人滿意。他們絲毫不耽擱,馬上開始了與礦主的討價還價。礦主由於還債心切,最後雙方很快以原價八折的價格成交了。協議剛達成,一位美國商人就來到了銅礦。
王光英的這次果敢決策,為國家淨賺了2500萬美元。
由此可見,速度是發展的優勢,在這“快者為王”的時代,速度已成為企業和員工的基本生存法則。企業必須突出一個“快”字,追求迅速應對市場變化,在第一時間製勝;員工隻有突出“快”別人一步,先於別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緊跟企業發展的速度,在發展中抓住機會,領先別人。
然而,某些員工卻常常忽略了領先一步的重要性,當他們為企業的遇到的某一問題做出應對準備的時候,就發現其他同事已經將問題解決,並帶來了可觀的效益;當他們準備與老板探討企業發展中的需要時,就發現其他同事已經將計劃與發展對策放在了老板的辦公桌上……這樣的員工如何能先人一步找到成功的機會呢?
每個上司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夠積極主動地工作,並且是思考著去工作,而不是每一個細小的問題都要一催再催,總是借口當頭。對於上司布置的任務,說一點就做一點,不說就幹脆不做,有問題都不是自己責任的員工,沒有人會欣賞。隻有那些主動理解上司意圖,並充分發揮自身智慧和才能去工作的員工,才能領先他人,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人。
一個人要想走在別人的前麵,就要領先別人一步。在職場上,比別人領先一步,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做出優越的成績。比別人領先一步,才能把自己的新方法推出去,從而贏得先機,成就卓越的事業和人生。
要想領先他人一步,就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目的地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多年前,管理大師德魯克就說過“不創新,即死亡!”沒有創新的工作少了很多精彩的元素。可見,你想要領先於別人一步,讓自己的工作更加美好,富有創意和遠見就是你打開財富和成功之門的一把鑰匙。
要想始終比他人領先,就必須將他人的想法、動向和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弄清楚,麵對千變萬化的世界,有所準備才能找到各種應對困難的辦法。如果事到臨頭才研究對策,那麼你必然會在這個千變萬化的時代裏落伍。
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處處領先別人一步,搶占成功的先機,領先一步,步步贏。如果沒有領先意識,隻是盲目地隨波逐流,跟風附和,就嚐不到最鮮美的果實。從現在開始,比別人更主動一點,比別人更積極一點,為你的領先和成功打下基礎吧!
時代在變,方法也要變
《列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施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喜好禮教,一個兒子喜好兵法。喜好禮教的兒子去齊國謀事,齊王讓他當兒子們的老師;喜好兵法的兒子去了楚國,楚王讓他當了軍中的執法官。他們的俸祿和爵位為親人換來的優越的生活和榮耀。施家的鄰居是孟家,孟家也有兩個兒子,一個喜好禮教,一個喜好兵法,卻因貧窮而困窘。
看到施家逐漸富裕,於是孟家喜好禮教的兒子去了秦國,秦王說:“當今各諸侯國都是兵力相爭,你用仁義道德來治理我的國家,那是讓我自取滅亡。”於是將他閹割後才放走。另一個喜好兵法的兒子前往衛國,衛國國王說:“衛國弱小,在那些大國的威懾操控之下求存。如果憑借武力權術,滅亡馬上就要臨頭了。你這樣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國的話,將會給我造成的禍患不小啊。”於是把他的膝蓋骨切去後遣還回去。
這篇故事告訴人們:對別人的經驗不能死搬硬套,不然的話,必定會把事情辦糟。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遇到有好的項目、看到別人通過某種方式掙錢了,馬上就一擁而上,爭相模仿,但經驗並不總是帶來好的結果。
習以為常、耳熟能詳、理所當然的事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逐漸失去了對事物的熱情和新鮮感。經驗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金科玉律”,存在的當然變成了合理的。隨著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這些“金科玉律”使我們變得越來越循規蹈矩,越來越老成持重。
然而,事情總是變化的,好的辦法可能也會隨著事情的發展而不再適用,因此解決問題不能簡單依靠老的辦法,有時有必要尋找新的方法。而且,阻礙我們成功的往往不是我們未知的東西,而是我們已知的東西。我們往往因為局限在別人的成果或者自己的經驗上,不能突破以往的思維。要擺脫這種現象,就必須打破“墨守成規”。
沒有變化,就會落後,就無法生存。事變我變,人變我變,適者方可生存。想做一名傑出的職場人,就必須不停地進行調整,不停地適應社會的變化,這樣才能打破常規邁出成功的一步。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主觀意誌去發展變化。我們要想在變化中找到最佳方法,要獲得成功,就得首先去認識事物的性質和特點,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改變自己的思路和行為方式。隻有如此,才能在順應事物變化的同時,駕馭變化,走向成功。
日本豐臣秀吉當政時期,有一次,一場暴雨使得河壩潰決。當時情況非常危險,豐臣秀吉立刻趕到現場指揮,鼓舞部下的士氣。然而潰決河堤必須用土包才能堵住,而土包的製作需要很長時間,雨勢卻愈來愈凶猛,水位也跟著逐漸上漲。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束手無策的時候,石田三成跑過來,他打開米倉,命令將士們將米袋搬出來,去堵塞堤防的決口。由於這項隨機應變的措施,避免了一場大災難的發生。不久,雨勢漸緩,水位也下降了。
這時,石田三成發布聲明:如果附近的居民能夠製造出可以堵住河堤缺口的土包,就用米做獎賞。周圍的人紛紛響應,製造了許多堅固的土包,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堤防就修好了,而且比以前更加牢固。看到這種情形,豐臣秀吉讚歎不已。
石田三成的隨機應變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麵對變化層出、意外不斷的事物,隻有改變方法,這樣才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現在的社會,一切都在瞬息萬變。要順勢而變,順時而變,不學會去變,或沒有能力去變,絕不可能有生存的空間。
為了順應變化,在麵對問題的時候及時打破思維的圍牆,就需要我們有一定程度的知識積累,而且這種積累越多,越能在尋找方法的時候顯示出優勢。因此,通過不斷充電,提升自我的能力是一個處在萬變市場中的員工必不可少的行動。
俄國文學家布留索夫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時代的前麵,如果不可能,那就絕不要落在時代的後麵。”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的思考方法,就要善於在工作中捕捉知識,掌握更新的工作技巧,構建更加科學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夠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適應工作和時代的要求。
米勒·佩利剛剛高中畢業,就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到一家百貨公司去打工,每周隻能賺3美元。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工作下去,於是他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想辦法充實自己,努力改變工作的境況。
經過幾個星期的觀察後,他注意到主管每次總要認真檢查那些進口商品的賬單。由於那些賬單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便開始在每天上班的過程中仔細研究那些賬單,並努力學習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憊,就主動要求幫助主管檢查。由於他幹得非常出色,以後的賬單就由他接手了。
過了兩個月,他被提升為部門經理。盡管米勒·佩利對這項業務一竅不通,但是,憑著對工作不斷鑽研、學習的精神,他的能力不斷地提高。半年後,他已經完全勝任這項工作了。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有米勒·佩利的學習意識,就會做得像米勒一樣好,甚至比他更為優秀。
不斷充實自己不僅是為解決問題尋找方法的必要,也是一個人在如今的職場中生存的必要。在現今的企業環境裏,沒有打不破的鐵飯碗。無論是就業者還是求職者,除了努力工作外,都應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再學習上,不斷提高自己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
時代變了,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打破思維的禁錮,提升自己視野的重要性,從而在工作中遊刃有餘,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持久的優勢。
放飛想象力的翅膀,擦亮創新的慧眼
當你麵對一個問題的時候,總是覺得這太難了,怎麼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當你著急想去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有許許多多的障礙橫在你的眼前,讓你難以跨越。當你想要做成一番大事業的時候,卻發現手中的資源少得可憐,對我們有利的條件更是幾乎沒有,很難做大做強……
如果某些時候你碰到了類似的問題,那麼毫無疑問,這時候,你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是變“不可能”為“可能”的時候了。
如何變“不可能”為“可能”呢?
答案就是放飛想象力的翅膀,用創新決勝負。
在廣告行業有這樣一句話:“隻要能夠想到,就能夠做到。”說的就是想象力的作用。在各行各業中,不管是創新者還是追求其他方麵成功的人,這個道理都同樣適用。所以,很多人常會遇到這種看似不可能的事,而有些人卻變“不可能”為“可能”,用創新演繹種種奇跡。
音樂家莫紮特還是學生時,曾和老師海頓打過一次賭。他說,他能寫出一段曲子,老師準彈不了。
世界上竟會有這種怪事?在音樂殿堂早已功成名就的海頓對此豈能輕易相信。
見到老師疑惑不解的樣子,莫紮特伏案疾書起來,很快便將一段曲譜交給了老師。
海頓未及細看便滿不在乎地坐在鋼琴前彈奏起來。但很快海頓就彈不下去了,他驚呼起來:“這是什麼呀?我兩手分別彈響鋼琴兩端時,怎麼會有一個音符出現在鍵盤中間位置呢?”
接下來海頓以他那精湛的技巧又試彈了幾次,還是不成,最後無可奈何地說:“真是活見鬼了,看樣子任何人也彈奏不了這樣的曲子了。”
顯然,海頓這裏講的“任何人”其中也包括莫紮特。
隻見莫紮特微笑著接過樂譜,坐在琴凳上,胸有成竹地彈奏起來,海頓也屏住呼吸留神觀看他的學生究竟會怎樣去彈奏那個需要“第三隻手”才能彈出來的音符。
令老師大為驚喜的是,當莫紮特遇到那個特別的音符時,他不慌不忙地向前彎下身子,用鼻子點彈而就。
海頓禁不住對自己的高徒讚歎不已。
當然,在古今中外也有很多類似的人物,如官渡之戰中的曹操、赤壁之戰中的周瑜、淝水之戰中的謝安,他們麵對複雜不利的局勢,能化不利為有利,變不可能為可能,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光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