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與眾不同,你就是贏家:突破思維禁錮的圍牆(3 / 3)

變不可能為可能的秘訣是什麼?主要就是創新。創新就是人的思維打開的另一扇窗,而那些積極思考的人,就能在這扇窗中找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從而能夠變不可能為可能。那些擁有智慧的人都是因為放飛自己的思想才能結出果實的。

在會用腦、會思考的人眼裏,一般人以為顯而易見的現象,他們會產生疑問;一般人用習慣的方法解決問題,他們卻有獨創。他們的特點是喜歡思考,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提幾個“怎麼辦”。在這樣的問題中,找到別人想不到的點子。

安德烈·雪鐵龍是法國雪鐵龍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他可算得上是個思路活躍,善於創新的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向眾人誇下海口:“以後要每天生產100輛汽車!”在那個戰後經濟蕭條的年代,幾乎沒有人相信他,大家認為這個人簡直是瘋了。

雪鐵龍是認真的,但他也確實看到了存在的問題。麵對自己經驗不足、戰後人們的購買力低下等條件的限製,他構思了一係列的創意。

首先他聘請了一位汽車高級工程師作為他的幫手,而後麵對人們購買力低下的狀況,他專門走“低價”路線,生產耗油量小的汽車。這不僅降低了自己的成本,也讓更多的人能夠買得起汽車。與此同時,雪鐵龍汽車公司也正式掛牌成立。

在對公司和產品的宣傳方麵,雪鐵龍也是在有限的資源中,想出了巧妙的創意。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所有公路上的交通標誌幾乎已損壞。雪鐵龍決定以公司的名義向法國政府提供各式路標並設立在全法國的公路上,這不僅幫助法國政府解決了交通管理上的難題,這些路標也成了雪鐵龍公司的宣傳廣告。

這樣一路走來,雪鐵龍用自己的創意思路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成為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公司。

安德烈?雪鐵龍的創新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我們無法否認想象力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條件的限製,但想象力的翅膀絕不能被鉗製住。隻要有想象力,就一定能找到創新的方法,找到困境中的出路。沒有做不到的事情,隻怕想不到的。

安東尼·羅賓斯說:“想象力能帶領我們超越以往範圍的把握和視野。”

愛因斯坦也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想象力在創新的過程中起著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因為有了想象力,人們根據飛鳥發明了飛機;牛頓從下落的蘋果聯想到了地球上的萬有引力;瓦特從噴汽的壺蓋想到了發明蒸汽機。

世界上一切革新、發明、創意、主張,都是思考的產物,都離不開人的想象力。當然,我們這裏所說的想象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科學根據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如果違背了規律,任何想象都不會產生有價值的創意,而隻能成為“天馬行空”般的臆想。

想象力作為人的一種思維能力,其與多方麵的因素相關聯。熱情可以極大地促進想象力的發展,而情緒不高則會使想象力的發展受到抑製。想象力也要與邏輯思維結合起來,如果想出來的方案雖然很奇異但卻不符合事實不符合邏輯,這樣的方案就是沒用的方案。另外,想象力是以自身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如果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毫無專業知識和經驗的話,那麼他在這個領域中也談不上什麼想象力。

因此,放飛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張開我們創新的慧眼,就需要我們在平時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麵臨的問題的時候保持一種激情,找到邏輯的解決辦法。這是成為贏家的必備條件。

掌握有效的創新方法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也是企業的靈魂。要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製度創新,首要的是要實現企業員工創新思維和行動的大轉變,而製約著觀念轉變的最根本要素就是思維的禁錮;因而,突破思維定式,形成創新競爭力,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員工的共識。

下麵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有效的創新方法:

1.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一種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徑和不同的角度去設想的展開型思考方法,向四方擴散,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甚至異想天開。發散思維可以使人的思維趨於靈活多樣。

具有發散思維的人,在觀察一個事物時,往往通過聯想與想象,將思路擴展開來。拓展視野,而不僅僅局限於事物本身,就常常能夠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事物與規律,從而提出多種新設想、新辦法。因此,創造性首先表現在發散性上。

一個星期天,法國著名醫生雷內克瓦帶著女兒到公園玩。女兒與爸爸玩蹺蹺板,玩了一會兒,醫生覺得有點累,就將半邊臉貼在蹺蹺板的一端,假裝睡著了。突然,醫生聽到一聲清脆的響聲。睜眼一看,原來是女兒用小木棒在敲蹺蹺板的另一端。這一現象,立即使他聯想到自己在醫療中遇到的一個問題:當時醫生聽診,采用的方式是將耳朵直接貼在患者有病部位,既不方便也不科學。

他想:既然敲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就能清晰聽到,那麼,是不是也可以通過某樣東西,使病人身體某個部位的聲響讓醫生能夠清楚地聽見呢?

雷內克瓦用硬紙卷了一個長喇叭筒,大的一頭靠在病人胸口,小的一端塞在自己耳朵裏,結果聽到的心音十分清楚。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就這樣產生了。後來,他又用木料代替了硬紙做成了單耳式的木製聽診器,後人又在此基礎上研製了現代廣泛應用的雙耳聽診器。

雷內克瓦通過一次偶然的發現——蹺蹺板傳導聲音,運用發散思維從而研製出聽診器改進了工作條件。

2.邏輯思維

事物之間都是有聯係的,而尋求這種內在的聯係,以達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目的,則需要縝密的邏輯思維來幫助。

用邏輯思維,可以幫助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察落葉而知秋”。邏輯思維又稱抽象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運用已知推出未知,通過現象找出事物發生的原因。

有一個工廠的存煤發生自燃,引起火災。廠方請專家幫助設計防火方案。

專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一堆煤自動地燃燒起來是怎麼回事?原來,煤是由有機物組成的。而且,燃燒要有溫度和氧氣,是煤慢慢氧化積累熱量,溫度升高,溫度達到一定限度時就會自燃!那麼,預防的方法就可以從產生自燃的因果關係出發來考慮了。最後,專家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有效地解決了存煤自燃的問題:

煤炭應分開儲存,每堆不宜過大;

嚴格區分煤種存放,根據不同產地、煤種,分別采取措施;

清除煤堆中諸如草包、草席、油棉紗等雜物;

壓實煤堆,在煤堆中部設置通風洞,防止溫度升高;

加強對煤堆溫度的檢查;

堆放時間不宜過久。

專家從產生自燃的原因出發,找到了解決存煤的措施。運用邏輯思維排除了火災。有時,事物的真相隱匿得很深,我們看到的隻是冰山的一角而非整個冰山。發現問題一是從原因到結果,二是從結果到原因。無論哪種思路,運用的都是邏輯思維法。善於運用邏輯思維的人能做到察於“青萍之末”,抓住線索探尋到海平麵下麵的冰山全貌。

3.逆向思維

傳統觀念和思維習慣常常阻礙著人們的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展開,逆向思維就是要衝破框框,從現有的思路返回,從與它相反的方向尋找解決難題的辦法。常見的方法是將事物的結果倒過來思考,將事物的某個條件倒過來思考,將事物所處的位置倒過來思考,將事物起作用的過程或方式倒過來思考。管理實踐也證明,逆向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考能力,它對於人的創造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美國的一個城市有一座著名的大廈,因客人不斷增多,大廈主人決定增建一座電梯。電梯工程師和建築師為此反複勘測了現場,研究再三,決定在各樓層鑿洞,再安裝一部新電梯。不久,圖紙設計好了,施工也已準備就緒。這時,一個清潔工人聽說要把各層地板鑿開裝電梯,便說:“要是我呀,就把新電梯安裝在大樓外邊。”清潔工不以為然地說。這樣既不影響大廈的正常營業,也解決了問題。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清潔工的一句話打破了兩位工程師的思維習慣,打開了他們的思路,於是電梯安裝到了大樓外邊。

工程師一直習慣把電梯裝在大樓裏邊,所以從來不會想在樓外裝電梯。人一旦形成了某種認知,就會習慣地順著這種思維定式去思考問題,習慣性地按老辦法想當然地處理問題,不願也不會轉個方向解決問題,這是很多人都有的“難治之症”。殊不知,逆向去思考、去做,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側向思維

側向思維要你避開問題的鋒芒,從側麵去想,是在最不打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多做文章,把它挖掘出來,並把它的價值擴大。

塞正通側,即有意不走“正路”,塞住走“正”的可能,卻在側向開辟道路,以達到更理想的效果,這就是從側向找價值。“側向凸出”的關鍵在“凸出”,即把獨特的側向價值挖掘充分,發揚光大。

日本電影公司的一位高級管理者遇到了問題,他需要找到最適合開電影院的地方。這位管理者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帶領自己的下屬到將要開設電影院的城市的所有派出所進行調查。調查的目標十分簡單:哪個地方平時丟錢包最多,然後就選擇丟錢包最多的地方開電影院。

結果證明,這個選擇對了,這家電影院成了電影公司開設的眾多電影院中最火的一家。做出這樣選擇的理由是什麼?因為錢包丟失最多的地方,就是人流量最大、消費活動最旺盛的地方。

如果從問題正麵來講,那這位管理者需要讓自己的下屬先進性市場調研,然後統計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如此一來,工作量增加了,而且工作難度也增大了。他卻從側麵來思考,用了很少的時間、很簡單的方法就找到問題的關鍵。

工作中,當一個問題出現在麵前時,如果別人都是從正麵的角度去審視,這時,你不妨去關注與此相關的側麵現象,說不定可以從中挖掘出獨特的解決之道。

5.迂回的智慧

一塊巨石擋住了河水,但河水依然從巨石的身旁迂回奔向前方,改變了路徑並不會改變流水的最終方向。迂回思維是指在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時,用直接的方法得不到解決,就采取間接迂回的方法,設法避開障礙,取得成功。

小學課本裏有曹衝稱象的故事。在稱量技術落後的古代,一隻大象的重量,誰也無法稱出。小曹衝非常聰明,他避開了無大秤的正麵衝突,想到了把大象裝在船上,刻下船在水中的吃水線。再牽下大象,裝上同樣吃水線的石子。這樣,就把稱大象的難題,轉換成稱同樣重量的小石子。一把小秤,便把一隻大象的重量稱出來了,這就是迂回思維的力量!

在按常規思維解決不了的時候,要采用迂回的思維方法,不要陷入死胡同,一個勁地追到底。轉個方向,通往羅馬的道路有很多條,及時轉換思路,改變方法,以退為進,尋找一條更加通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