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社會強調以人的發展進步來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強調個人潛能的發揮可以推動整個社會的創新,這是理性的,符合人性的學習觀和價值觀。作為一名在職場中生存的員工,我們不能做學習的奴隸,而是要全麵發展,不僅學習書本知識,更主要的是在生活中學習。
或許,你在上下班的公車上聽到別人談論的事情就是你身上剛好遇到的問題,別人的聊天內容就相當於給了你答案;或許,你在家裏和孩子玩鬧時,孩子天真無邪的一兩句話就會讓你茅塞頓開,困惑你好幾天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或許,你在電視中看到的某個廣告節目就會讓你靈光一閃,給你的設計指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博大精深的生活是一本耐讀的百科全書。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在學習中不斷地思考,在思考中不斷地成長進步,在進步中發展成就自己的事業,也許這些才是你應該做的。熱愛生活、放飛思維、體驗人生,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學習、思考,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擁有一個高質量的生活和高品位的人生,讓自己的人生開出絢麗多彩的花。
偉大的雕塑家羅丹說:“這個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同理,我們可以說:“這個世界不是缺乏學習的機會,而是缺乏發現學習的眼睛。”要想在職場中如魚得水,平步青雲,除了要有貴人的相助,更要有自己平時對生活一點一滴的積累。做個有心人,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學習。因為生活是個廣闊又廉價的大課堂,是進行自我培訓的最佳選擇。
17.突破學習的種種障礙
對於優秀員工來說,每個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但有時學習的效果似乎不能令他們滿意,這說明:想學並不等於能學,學習是存有障礙的。
我們把存於個人和組織內部的學習障礙稱為智障,這是指存在於我們個人和組織機體中,使我們難以真正進行有效學習的那些舊知識、舊觀念和舊習慣等,這些智障的確存在著,卻難以被發現和被承認。很多的企業麵臨著“短命”的現實,無不與學習智障有關。要解決學習“智障”問題,我們必須重建一種新的看問題的方式,從習慣看外界、看別人,改變成看自己、看自己的內心;從看局部改變到看全局、係統,從而能看到存在於內的智障,尋求到克服它們的可能。
學習中存在的七大智障是:
局限思考
在我們身邊曾發生過這樣的例子,公司新成立了一個部門,一開始,產品的研發與銷售均由一個人主管,過了幾個月,隨著新產品的上市與業務的增加,公司任命新的業務主管分管產品的銷售,從此,兩位主管的矛盾開始激化。新的業務主管以為產品存在問題賣不出去,而研發主管則以為銷售乏力,開發再好的產品也沒用。於是,研發主管以拖延產品開發擠壓銷售主管,而銷售主管則消極應對產品的開發,以此打擊研發主管。最後,舊的產品因款收不上來死在市場上,新的產品因滯延上市和問題太多也死在手裏,整個部門被迫解散。試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也許你會想起“職業道德”這四個字,但是,當我們的思維有了障礙後,道德顯得多麼的微不足道。如果我們不從全局、整體和事物的普遍聯係考慮問題,而是片麵、局部地、孤立地考慮問題,就必然會陷入困境、走向失敗。
我們深受分工理論的影響,長久以來被灌輸固守本職的觀念,以致將自身與工作混淆,認為自己對於整體隻有很小影響力,甚至毫無影響力。我們隻專注、局限於自身職務,把自己的責任局限於職務範圍之內,對因所有職務互動而產生的結果失去了責任感,有時就算對結果失望,也不能覺察為何如此,與自己的本職有什麼關係等。局限思考的山穀阻擋了我們的視野,因襲的負擔阻礙了我們的步履,隻注重功能切割分工的組織功能導向設計,更是加深了這種學習智障。
我們再回到上麵的例子中,假想這兩位主管都是勝任的,如果他們能進行係統思考,走出局限思考的混沌,建立共同的市場觀念和期待,以積極的心態相互配合,致力於共同願景的實現,不僅不會出現那種悲慘的結局,而且個人的學習力也會隨著團隊學習力的提升而有更大的提升,個人也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然而,他們局限於小我,把有些人善於窩裏鬥的本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忘掉了自己與組織是一個整體,以致與自己的團隊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