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米的路程,我們走了將近半小時,在黑暗之中摸索著前行,身後的雪山散發出的一點銀白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在老遠的帶領下轉角進入另一條街,前麵微黃的燈火在黑暗中若隱若現,老遠說,那是玉瑩開著燈在等我們。
果不其然,我們走進燈光處時,隻聽得卷簾門“哐啷啷”一陣響,從門下探出一個頭來,玉瑩笑盈盈的說,你們終於到了。
我在這“終於”二字中聽到了玉瑩的擔憂,看著她淩晨仍然笑臉相迎,著實令我感動了許久。玉瑩和老遠結婚四年了,而這次,是我第三次見玉瑩,前兩次都是在家中,她長年在深圳工作,很少回家,見到她的兩次,還是她們的寶寶生日的時候,我和清揚帶著禮物去給寶寶祝賀生日,連續兩年寶寶的生日都見麵,但真正聊的話卻不多。
放下行李,在火爐前坐下來,玉瑩把火爐燒得旺旺的,然後給我們捧出熱騰騰的酥油茶來。她說,“快喝吧,酥油茶很清潤,不會讓你們的身體太燥熱,而且也會減輕頭痛症狀。”
手中的酥油茶溢出濃濃的香味,我和清揚迫不急待,一口喝下去。喝到嘴裏之後,才知道並不是我想象中甜甜的味道,而是帶些許鹹味,腥味很重,那看似濃如奶的酥油茶原來有另一番滋味。清揚喝過之後直搖頭,忙說不習慣這股子腥味,放下碗再也不願喝。我倒是能吃能喝,滿滿兩大碗全下了肚,還一個勁的叫著好味。
淩晨三點,大家都很興奮,我和清揚精神尤其旺盛,沒有半點睡意,初入高原,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老遠和玉瑩在我們的鼓動之下也打消了睡意,開始談起他們來西藏安多的原由及經過。他們是在敘述經曆,而我們則像在聽故事,我想,在淩晨三點的安多,大概隻有我們這一群徹底不眠的人,圍著火爐,喝著酥油茶,精神飽滿的不知時間的流逝。
玉瑩不住的往火爐裏加牛糞,她告訴我們,牛糞是西藏傳統的取暖用具,價格便宜,方便實惠。我注意那個與內地不同的火爐,黑鐵鑄成的四方型火爐貼著牆麵,從爐麵上伸出長長的圓型煙囪,經過屋內直伸向屋外,爐麵上用三層鐵圈蓋著,這樣屋子裏既有暖氣,牛糞所發出的煙又可以通過煙囪直接排向屋外,非常安全。
想起一個宣傳片,德國的黑森林小鎮,每家每戶都使用這種相同的火爐取暖,因為當地小鎮是傳統百年的古屋,多是半木結構的民居建築,用這樣的爐具,不怕火星上揚,也不怕引起火災,非常安全。而西藏也以這種爐具取暖,大抵也是因為這裏氣候幹燥,保障牧民使用帳篷時的安全,而這個傳統也沿用了下來,用至各家各戶。
在我們談話停頓之際,隱隱像是聽見音樂聲、鼓聲,混作一團,時而響動,時而停止,我以為是長途跋涉後耳邊的幻聽,沒想到清揚開口問道,怎麼這時候還有音樂聲。我這才知道這聲音是真實存在的,清揚的耳力也是極好的。聽見我們問起,玉瑩說,這是另一條街上舞廳裏的音樂聲,許多藏族人在裏麵跳舞,整夜整夜的玩樂,直到清晨才散。我驚呼,他們不休息,也不怕這聲音吵到別人的休息?聽到我的問話,老遠無奈的搖頭說,我們已經習慣在這喧鬧聲中睡眠了,相信其他人也同樣習慣,牧民現在正是閑散時期,沒日沒夜的玩鬧,就算噪音存在,政府也不會出麵幹涉的,所以周邊的居民唯有習慣。
天亮之時,疲憊感襲擊全身,在高原上熬夜倍感辛苦。玉瑩打開店門,明晃晃的太陽直逼進店內,早晨七點就有如此強烈的太陽,這也是頭一次見到,店外的地麵厚厚一層冰霜,銀白色占據整個視野。我站在店門口迎著太陽,倍覺溫暖,在這個空氣清新的早晨,沐浴著陽光與冰霜,的確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玉瑩見我立在門邊曬太陽,忙伸手把我拉進來,“別看這太陽挺暖和,紫外線可是超強的,你站在那兒曝曬一會,整個臉就會變成黑紅色。”玉瑩仍然煞有其事的說紫外線太強的壞處,可在這冰天雪地的高原,如此畏寒的我,見到這暖陽,怎能避開呢。玉瑩見我無動於衷,隻好走開,任憑我在早晨初升的太陽下與紫外線做一次親密接觸。注:安多縣:進入西藏的第一個縣城,地處西藏北部,平均海拔4700米,本縣是純牧業縣,也是西藏自治區畜產品基地縣之一,以飼養藏係綿羊和犛牛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