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勢如破竹奪遼陽 被貶雄將踏征程(3 / 3)

言罷,熊廷弼猛地將酒飲下,拱手辭別皇帝及文武大臣,與王化貞一同辭別京城,率兵踏上漫漫征程,奔向那不可知的遠方。

廣寧位於遼西,背靠巫閭山,向來是明廷在遼西的重要軍事、政治中心城鎮。周圍的鎮武、閭陽、鎮寧、西平等戰略要鎮各有駐兵,總數達三四萬人,與廣寧成為掎角,互相呼應,要想逾越相當困難。

熊廷弼上任後,皇帝批準了他的一套固定遼西以圖恢複的戰略防禦方案。從全國調集軍隊增援遼西,在廣寧城及其周圍駐軍幾萬,重點設防,不到半年時間,熊廷弼已大體完成了對遼西的軍事防禦部署。

努爾哈赤認識到廣寧地理位置之至關重要,目標直指這一遼西重鎮。他知道,攻下廣寧,則遼西不在話下。廣寧雖經熊廷弼重新部署,但努爾哈赤並未被難倒,他思考著怎樣用自己的計謀來攻下廣寧。

為此,努爾哈赤一麵選取進軍路線,準備水戰所用的船隻,另一方麵,他仍使用慣用策略,派探子、奸細深入敵方偵探。明軍雖對此有所警惕,嚴守城防查找奸細,破獲並處死了一些努爾哈赤派遣的探子,但是這些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探子,很難徹底清除幹淨。努爾哈赤對明軍的情況簡直了如指掌。

熊廷弼到任後,駐在山海關,拉開了同後金對峙的架勢。熊廷弼的措施對後金威脅不小。但同時努爾哈赤又獲得了情報:派熊廷弼為經略的同時,明朝廷又派了一個無能且驕橫的王化貞。王化貞為廣寧巡撫,坐鎮廣寧。名義上,他受熊廷弼節製,聽熊廷弼指揮,但實際上,王化貞倚恃自己有魏忠賢為靠山,又自認為有個聰明的腦袋,所以根本不聽熊廷弼的調遣。凡事他都自作主張,且言詞伶俐,頭頭是道。王化貞好說大話,輕視強敵,與熊廷弼背道而馳,主張以攻為守。他不理會熊廷弼再三勸說的先守後戰,而是私自做主,瞎部署,瞎指揮,專與熊廷弼作對。他為了防止後金兵過三岔河(遼河),下令派出二萬將士沿河一百二十裏一字排開。每數十步便搭一個窩棚,安排守軍六人,以為可以擋住敵人。熊廷弼見他如此行事,顯然給後金以有利之機。非常氣憤。沒想到還未與敵交戰,即被同僚絆住。他看到王化貞麵露得意之色,仿佛看到了魏忠賢的影子。王化貞不足為懼,但魏忠賢卻是無法扳倒的。

熊廷弼想了半夜,最後決定將自己與巡撫的爭執奏明聖上,並請求解甲歸田。

這也是熊廷弼為官多年的經驗,他知道,聖上現在正是重用自己之時,收複失地的重任在自己肩頭,聖上怎會真讓自己解甲歸田?聖上一定會盡力調和的。那時再奏王化貞自作主張、以下犯上之罪也不遲。

天啟帝收到奏折,心中不悅,暗想熊廷弼不識抬舉。剛對熊廷弼所產生的一點好感,迅速消失,但自己卻也拿不定主意。

天啟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十二日,在中府召集九卿科道會議。這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與會者有八十一人,明確表示支持經略熊廷弼。但當談到王化貞時,則出現了分歧。徐場先提議將登萊、廣寧二巡撫進行調換,其餘的人分成兩派,有人庇護王化貞,有人是中間派。

天啟皇帝最後決定,對這封奏折采取不予理睬的態度。熊廷弼毫無辦法,整日唉聲歎氣,但一想到大敵當前,強打精神,指揮官兵修築防禦工事。

朝廷會議,注定了熊廷弼的失敗。他甚至天真地希望上天給魏忠賢降下大的災禍。熊廷弼此時不知,兩年之後魏忠賢確被彈劾,那是因為楊漣上疏皇帝列出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但那隻是東林黨同閹黨的公開決裂。今日遼東的經略與巡撫不和,也是由明朝最高統治集團內黨爭導致的,即使魏忠賢死了,還會出現張忠賢、李忠賢的。自己空有報國誌向,也無法扭轉大局。明朝這棵大樹已從根上開始腐爛了。

就在明朝還在召開九卿科道會議爭論熊廷弼去留時,努爾哈赤已經對攻占廣寧胸有成竹了。

努爾哈赤對天啟帝非常鄙視,心想:明帝竟是這樣的無能,朝廷內外已經混亂不堪,徒有幾員赤膽忠心的猛將又有何用,況都是不受重用的人。倘攻下廣寧,乘勝進關也不是什麼天大的難事了。自己戎馬一生,戰績堪稱輝煌。倘天公做美,讓自己多活幾十年,定將打到京師活捉朱由校。

幾天來,明朝那邊的消息已傳遍軍中,諸貝勒、大臣無不喜笑顏開,軍中士氣更加振奮。

由於在努爾哈赤遷都遼陽時曾經持反對意見,大貝勒代善深知努爾哈赤對他不滿,趁機討好道:

“由於汗王指揮得當,明軍之城指日可待。”皇太極也乘興說道:“我們女真人個個都是英雄,明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內外受困,王化貞又對軍事一竅不通,廣寧軍備廢弛,沿河防守單薄,正是我們進軍的大好時機。現在明廷會議上還在爭論不休,不如趁此時機,父王快下令,我等定當奮勇拚殺,攻下廣寧。”

努爾哈赤點了點頭,他對於皇太極喜歡備至,每次作戰,英勇作戰自不必說,就連自己遷都的目的,他也猜得正確,真有自己當年的氣概。看到他就不由得想起自己年輕時候雄姿英發,統一女真各部落。人生如夢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看到皇太極,仿佛自己又得到再生。第二天,努爾哈赤傳令:“鋒弼、貝和齊,額駙沙津和蘇巴海,你們統兵留守遼陽,以保我軍無後顧之憂。”

“喳!”四員大將應聲道。

“其餘眾將,隨本汗出兵廣寧。”

這一天是天啟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十八日,後金汗努爾哈赤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向廣寧進發。

麵對金軍鋪天蓋地之來勢,熊廷弼與王化貞吵得難解難分,雙方相持不下。熊廷弼主張先守再戰,王化貞則主張以攻為守。朝中的魏氏閹黨偏袒同夥王化貞,將大部分兵權交給他指揮,身為全軍統帥的熊廷弼,空有經略之名,手下卻隻有五千兵馬。自從上次爭端之後王化貞更不將熊廷弼放在眼裏。他一意孤行不聽熊廷弼的意見,破壞了熊廷弼集中兵力固守廣寧的部署,自作主張分兵沿遼河西岸一帶布防,又在西平諸堡鎮駐軍。並將渡河進攻視為自己得意之舉。

剛直倔強的熊廷弼已是毫無辦法。他深知朝廷權貴一向對自己沒有好感。隻是怕撤換下他,軍心會被動搖,所以才沒有奏準他解甲歸田。他憂心忡忡:身為主帥,卻無實權,王化貞的部署嚴重削弱了廣寧的防禦,未與努爾哈赤交戰,敗局卻已定下。

熊廷弼的心腹李賈,也整日裏陪著熊廷弼歎息。眼見金軍士氣極旺,輕易即可占領廣寧,遼東必將淪喪在金軍的鐵騎之下。熊廷弼苦不堪言,隻得任事態發展,等待與金軍相遇。

王化貞難道不擔心金兵的進攻嗎?對於一個不懂軍事的人來說,他根本認識不到守住廣寧的重要性。他也根本想象不出金兵勢如破竹的進攻。他隻是把希望寄托在了蒙古援兵上。他認為虎墩、虎憨調兵四十萬幫助他攻打努爾哈赤,可以輕而易舉地取勝,妄想以李永芳為內應,那樣一定會兵到而敵自潰。他自以為如意算盤打得不錯,便趕忙上疏皇上,以博得熹宗的好感。

明朝皇宮內,熹宗的腦子裏根本沒有什麼前方戰事,懶懶地休息去了。

王化貞見這時熊廷弼大勢已去,更加飛揚跋扈,口頭大談進攻金兵之事,實則對糧秣、營壘之事一概無問。兵士見上麵明爭暗鬥,忠臣得不到重用,也無心與金兵激戰。軍中大亂,站崗的隨便穿上平民的氈貼布衫應付了事,沒有錢的幹脆沿街乞討。隨身佩帶的刀也都賣了,用這點錢來換飯吃。

但是王化貞,仍用空言愚弄朝廷,朝中有些大臣向熹宗反映王化貞虛報軍情,但熹宗充耳不聞。凡說真話者都被魏忠賢秘密關押,弄得朝野上下一片緊張,根本無人再敢進言了。

就這樣,謊報軍情的王化貞竟然得到了熹宗賞識和寵信。

如此一來,王化貞更加狂妄,不受熊廷弼的節製,不斷的向朝廷吹噓。隻要是他奏請批準的事,很快就會批準下來,現在,熊廷弼失寵,送別時的那份感情早就沒有蹤影了。熊廷弼隻得暗暗為百姓叫苦鳴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