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宦官魏忠賢最喜歡收受別人的賄賂,而且是越多越喜歡,但是孫承宗為人剛直不阿,沒有巴結他,引得魏忠賢很生氣。
魏忠賢專權後,由於孫承宗功高望重,所以就想將他拉入自己的陣營裏麵,於是,就派人向孫承宗說明自己的意圖。
孫承宗從來都不會昧良心做事,徹底得罪了魏忠賢。孫承宗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楊漣疏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孫承宗做詩稱讚他是“大心楊副憲,宏表萬出言”。
十一月,魏忠賢驅趕左副都禦史楊漣、吏部尚書趙南星、左都禦史高攀龍、僉都禦史左光鬥時,孫承宗正在河北巡視。聽說這些事,氣憤之情無法抑製。於是想趁皇上過大壽的時機麵奏皇上,曆數魏忠賢的罪狀。
張廣微知道這個消息,急忙去魏忠賢府中,告訴他說道:
“孫承宗帶領兵數萬人來清除皇帝身邊的奸人,兵部侍郎李邦華做內應。此人一直與我們為敵,如果他進京見了皇上,咱們就都沒命了。”
魏忠賢聽了,十分害怕和驚慌,他明白,如果皇帝曉得了自己幹的事,自己定死無疑。最好的辦法是阻止孫承宗進京。
魏忠賢急進宮對皇帝哭訴,說孫承宗對自己不滿,要把自己殺掉。
天啟皇帝見自己的寵臣如此害怕,心中不禁軟了下來。皇帝說道:
“好吧,就讓內閣擬旨別讓孫承宗來了。”
次輔顧秉謙知皇帝已下旨命孫承宗不要進京,欣喜若狂,奮筆疾書道:
“無旨離汛地,非祖宗法,違者不宥。”
孫承宗到通州後,接到聖旨,不敢擔擅自離職的罪名,萬般無奈,隻得返回。
孫承宗返回之後,魏忠賢等閹黨更加囂張。他們大肆地清除異己,陷害忠良。
明天啟五年(1625年)五月,高第被任命為兵部尚書,魏忠賢及其閹黨控製了軍權。
七月,魏忠賢誣殺楊漣,左光鬥等人獄。
當時,東林黨人處在白色恐怖之中,每每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遭殺害。
正當魏忠賢要借機削奪孫承宗兵權的時候,八月,發生馬世龍柳河之敗。
馬世龍,寧夏人。在比武會上,力戰群雄,勇奪魁首,曾做過遊擊、副總兵。
馬世龍長得很高大,舉手投足都顯示出是練武之人,孫承宗愛惜他的才能,推薦他當總兵官。
孫承宗出鎮山海關後,又推薦馬世龍為山海關總兵。
馬世龍感激孫承宗知遇之恩,於是非常效力,與孫承宗一起商議守住關外這許多城池。
明天啟四年即後金天命九年,馬世龍與巡撫喻安性、袁崇煥東巡廣寧。又與袁崇煥、王世欽航海到蓋州海濱,觀察地勢,商議用兵之法,而後才揚帆而還。
那時候,孫承宗統領兵馬十餘萬,任用的將校有數百人,馬世龍是其中較有用兵之才的大將之一。
這一日,馬世龍正在大帳中飲酒,有人報已經投降的劉伯求見。
劉伯說道:
“三天之後是後金耀州守將莽爾古雄五十大壽。此人極其奢侈,到時肯定會讓兵士徹夜飲酒,以祝他大壽。如果我們在三天之後的那晚上襲擊耀州,定克無疑。”
馬世龍說道:
“耀州城牆是用石頭壘成,即使是過大壽,但防守肯定仍很嚴密,難以攻上去。”
劉伯趕緊說道:
“總兵有所不知,耀州防守並不很嚴,莽爾古雄生性驕傲,他每遇喜事必喝酒,每喝酒必醉。總兵可命人悄悄渡河,在四城之外拆城,將石頭城牆挖出幾個洞來,我軍就可以進城。”
馬世龍默默地想了片刻,猛然一拍大腿,說道:
“我看拆城的主意甚好,但尚不完備,耀州城城基有二三丈,也很難拆。一旦發現我們在拆城,敵人一定會猛烈抵抗。兵貴神速,時間長了,裏邊會增加兵力,外邊會增加損失,不如先派兵去將城拆出幾個洞來,然後用火藥去崩……”
馬世龍自視用兵熟練,聽信了劉伯的話,決定三日後攻耀州城。
攻城那日晚,馬世龍起身走出大帳。抬頭觀看,天空布滿陰雲,看不到星星,看不到月亮,四周一片漆黑。馬世龍心裏甚為喜悅,暗說道:
“上天保佑,今夜正是挖城攻城的好時機。”
馬世龍當即派魯之甲、李承先率領一隊精兵,趁黑夜渡過娘娘河,襲擊耀州。
魯之甲、李承先一行人夜渡娘娘河,來到耀州城下。
耀州城內,鴉雀無聲,漆黑一片。
魯之甲一看,心中大喜,他想耀州守城士兵肯定早已酒酣入夢了。於是命人拆城裝火藥。
就在這時,忽然殺聲四起,城門大開,無數火把點燃,從城中衝出一隊女真騎兵。
魯之甲、李承先明白中了埋伏,猛地收住戰馬,要想布陣已來不及,就對壯士們大喊一聲:
“快撤!”
明軍剛掉轉馬頭,強悍的後金軍已衝到麵前。明軍倉促迎戰,兩下大殺大砍起來,刀兵相擊,殺聲震耳。
由於明軍對地勢和周圍環境不熟悉,又沒想到中敵軍埋伏,因此損失慘重。
魯之甲、李承先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帶領士兵衝出重圍,急逃回駐地。清點人數,死傷戰士四百人,丟了鎧甲六百餘副。
勝敗乃兵家常事,偷襲耀州失利,本不是一件兵戎大事。但是,攻耀州兵敗之事傳到北京,閹黨拿此大做文章。
攻打耀州失敗的消息,給魏忠賢等人製造了彈劾馬世龍及孫承宗的有力把柄。
魏忠賢讓他的死黨顧秉謙、張廣微等人奏章數十次,彈劾馬世龍兵敗誤國、孫承宗用人不當,又自信勢強,藐視聖上。
消息傳到山海關,眾將官氣憤不平,都要上本保奏孫承宗,均被孫承宗製止。
孫承宗在山海關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不意卻遭此彈劾,氣得渾身亂顫。
回到書房,孫承宗倒背著手在房中來回踱步,想到自己來山海關以後力挽狂瀾,披肝瀝膽整頓軍務,調兵分守要地,使遼東振作,山海關得固,而今因功得罪,心中極為憤懣。他本是個火氣很盛的人,這樣的氣他焉能咽得下?因此,晚飯也未吃,心中氣憤地說道:
“不能讓他們任意誹謗,我也要講話,要上書抗辯。”
一想到上書,孫承宗坐在書案前邊,這時他才覺察到天色已黑,室內很暗,即命人掌上燈來。他鋪開奏折,奮筆疾書。他要力排眾議,澄清是非。
孫承宗直寫了兩個來時辰,方才寫畢。要旨是:
“……臣到遼東,力挽危局,現已漸固,卻遭到朝中非議。今朝中議論者,全不知兵。冬春之際,待以冰雪稍緩,哄然言師勞財匱,馬上促戰;乃軍敗績,始彈劾不止。自有遼難以來,用武將,用文吏,何嚐有一效?疆場之事,當聽疆吏為之,何用拾貼括語,徒亂人意。今遼東轉危為安,臣卻因之生而致死。臣乞聖上,速遣大臣來遼視察真情,具實奏聞。如臣有欺君之舉,甘當伏罪……”
孫承宗的奏疏上達朝廷後,魏忠賢又串通張廣微連章攻劾。皇帝準了孫承宗的奏章,但卻派了高第為欽差大臣,到遼地考察。
被後金兵破壞了的覺華城又修複了。燒毀了的城門二層箭樓又蓋了起來。遠遠望去,又顯得巍峨了。城牆垛口安放了幾十門大炮;環城又挖了兩道壕塹。
孫承宗帶著幾個親信在城上巡視了一番,幾座頹敗不堪的城垣變成了堅城,心中頗為滿意。
放眼望去,隻見城外一片金黃,收成的季節來到了。覺華城是守遼左、榆關的重鎮。覺華一失,就會危及遼左形勢。為此,他親自來查看並部署防守。巡視完畢,孫承宗站在箭樓下麵,對覺華城的祖大壽說道:
“城已修複了,要加意防守,再增撥兩千人馬。”
祖大壽躬身抱拳說道:
“末將遵命。”
孫承宗剛要下城,他的親將匆匆上城來報:
“稟大人,袁總兵派人送來十萬火急書信。”
說罷將信劄雙手捧給孫承宗。
孫承宗急忙拆開信封,由裏麵抽出信紙,展開後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看後,雙眉緊鎖,沉默不語。祖大壽等不知何故,不敢發問,都靜靜地望著他。
隻見孫承宗倒背著手在城牆上急速地走了幾步,然後猛地轉過身來,一隻腳踏在一塊石頭上,一隻手扶著腰間的寶劍,擰眉思索。
過了好一會兒,孫承宗斷然下令:
“立即整軍回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