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登登走下城牆。
不一會兒,南門大開,三千人馬蜂擁出城,疾馳而去。孫承宗騎在馬上,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他剛才接到的信上說,朝廷派來的閱兵大員已到寧遠,請他立即回去。而這閱兵大人不是別人,正是與自己為仇的高第。
孫承宗想:
“此人根本不懂行軍布陣,為何讓他來此閱兵?”他深知此人心術不正,為人奸詐,喜歡誣陷,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輩。朝廷讓他來遼閱視兵馬、守備,焉能公正治斷?他料到這次要出麻煩,從心底對他厭惡,連見都不想見他。
“但他是朝廷派來的大員,自己怎能不回去應酬?”他就是懷著這樣一種不快的心情打馬上路的。
傍晚時分,進了寧遠城。因天色已晚,不能去拜見高第。孫承宗回去歇息了一宿。
次日卯時,他來到閱兵大員的行轅,讓人通報。高第得報,大模大樣地站在大廳正中,命孫承宗接旨。孫承宗整頓一下衣冠,邁著虎步進入大廳,望著手捧聖旨的高第倒身下拜。
高第手擎聖旨,高聲念道:
“自遼東亂起,朕極為關切。今著兵部尚書高第去遼東校閱兵馬,查看武備。待其查明之後,回京複旨。欽此!”
孫承宗望旨叩頭謝恩後雙手接過聖旨。高第這才走了過來,皮笑肉不笑地一拱手說道:
“孫大人,別來無恙?”
“承宗戎馬倥傯,大人駕到未曾遠迎,尚望海涵。”孫承宗站起身來,抱拳說。
兩人坐下,隨從獻上茶來。孫承宗問:
“高大人奉旨來遼閱兵,承宗歡迎之至。不知大人怎樣閱法?”
高第眨了眨母狗眼說道:
“此次奉旨來遼,一來想詳細觀察遼東形勢,二來才是看看兵馬訓練情況。”
“高大人既然要知道遼東形勢,承宗當據實稟報。”
孫承宗慢慢地將他到遼以後的種種防守以及收複失地等詳細情形細細向高第講述了一遍,足足用了一個時辰,高第不動聲色地聽著。
孫承宗說完,站起身來說道:
“承宗所言,未必詳實,還請大人詳查。明日大人閱兵,還須部署,現在告辭。”
明朝陋習,凡欽差大臣每到一地,當地官員都要送禮饋贈。孫承宗什麼禮物也未帶來,高第更為不滿,瞅著機會就給天啟皇帝上奏本彈劾孫承宗。
有一天,皇上正在專心雕琢一個玲瓏小巧的戲人,魏忠賢就湊上前去說道:
“萬歲爺,有好些彈劾遼東經略孫承宗的本章,都說‘此人不去,遼東難保’,請陛下聖裁……”
天啟皇帝正雕戲人的眼睛,頭也不抬地問:
“你看怎麼辦?”
“這孫承宗確實無能,引起眾憤,奴才看,就按眾位大臣的意思將他罷了吧。”
皇上仍用一個小尖刀刻戲人的眼睛,連想都沒想,隨口說道:
“嗯,就這樣辦吧。”
罷黜孫承宗的命令下來了,朝中幾個忠臣力保孫承宗,備言孫承宗守遼之功。皇上批下,再交部議。
這天孫承宗巡城回到府中,見書案上有一封信,展開一看,原來是朝中好友寫來,詳細說了朝中對他參劾之事,讓他趕快設法去賄賂宦官魏忠賢。隻要魏忠賢那裏疏通了,皇上就能回心轉意。
孫承宗看過書信,默默地坐了許久,心裏像明鏡似的,知道這一切都是魏忠賢及同類所為,一腔怒氣直衝腦門:
“想我來遼之後,披星戴月,廢寢忘餐,一心整治遼東,鞏固城防,逐步進軍,收複失地,然後征伐後金,沒曾想卻落到如此下場!”
孫承宗覺得心氣難平,霍地站起身,以拳擊案,忍不住大聲說道:
“讓我去向那些權貴低頭麼?要我結那些閹黨麼?我孫承宗是堂堂正正的大丈夫,豈肯做那種苟且之事……”
孫承宗簡直氣壞了,胸脯一起一伏地喘著粗氣,臉色變得煞白,心中又罵:
“魏忠賢,你狗眼不看事實真相,一心想誣陷我孫承宗……”
他自知在這種情形下,決不能繼續留在遼東了。他感到壯誌未酬,奴酋未滅,心中十分難過。他在屋內來回踱步,嘴裏忿忿地說道:
“你們不是不讓我安於此位麼?不是要摘我的烏紗帽麼?何用費這麼大的精力?我孫承宗早就想告老還鄉了。”
想到這兒,他坐到案前,寫起求勘奏疏來了,足足寫了一個時辰,方才寫完。要旨是:
“……蒙聖恩得以帶兵人遼,現局勢已定,卻受勘,想始驅贏座數千,踉齧出關。而今且地方安堵,舉朝貼席,此非不操練、不部署者所能致也。若謂擁兵十萬,不斬將擒王,誠臣之罪。然求此於今日,亦豈易言。臣自知難當此任,願繳還尚方寶劍,解職待罪!”
孫承宗寫完奏折,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輕舒了一口氣,好像將心中氣悶全吐了出去。他命人護送尚方劍,將劍與本章連夜送往京師。
十月,表文上達天啟皇帝,天啟帝仍問魏忠賢:
“卿看若何?”
魏忠賢說道:
“皇上,此人自我吹噓,不能相信。”
朱由校當即下旨,罷去孫承宗遼東經略職,回京聽旨勘。
孫承宗明日就要離遼了,袁崇煥想起大人對自己的恩情和遼東父老的得救,這個硬如鋼鐵的漢子痛哭失聲。他在孫承宗麵前懇切地要求:
“大人,我情願追隨大人左右,永不分離,萬望大人恩準。”
孫承宗眼望著這個彪形大漢,長歎一聲說道:
“失地未收,你應留在遼東,建功立業,也好封妻蔭子。”
袁崇煥無奈,隻好讓步:
“即然大人不能允許,崇煥願將太人護送回籍,然後再返遼東。”
說罷痛哭失聲。
孫承宗向來性情剛烈,此時也為他感動,無可奈何將他扶起,答應了他的要求。
袁崇煥出去不久,又急急忙忙進來:
“稟大人,轅門外有數千百姓要求見大人。”
孫承宗聽說百姓要見他,急忙說道:
“好,我立即出去。”
孫承宗隨即走出去,越過前廳,來到轅門外,站在台階上往下一看,府門前跪滿了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見孫承宗出來,個個叩頭。
有幾位長者大聲說道:
“我遼東數萬民眾,皆賴大人得以安居,聽大人要棄我們離開遼東,我們眾百姓不忍讓大人離去,特前來挽留,望大人看在百姓份兒上,永駐遼東吧!”說罷都叩頭痛哭。
“大人,千萬不能走啊!”
“大人,你不能拋下我們不管哪!”
府門前一片哭聲、哀求聲。
此情此景,就是鐵石心腸也要被感動的,何況孫承宗素來體恤黎民百姓。他眼內噙滿淚水,舉著雙手連連搖擺,讓人們止住哭泣,大聲地勸說道:
“眾位鄉親父老,承宗感謝你們的深情厚誼。承宗也不願意離開遼東。實因承宗無能,未能收複失地,罪該罷黜。現在新經略即將到任,一定能守遼保民,收複疆土。請你們放心。”
不管孫承宗怎麼說,眾百姓就是不起來,隻想挽留孫承宗,不讓他離開遼東。孫承宗無法,正色地說道:“承宗乃朝廷命官,聖上旨意命我離遼,我怎敢違背君命?諸位堅持不準我離遼,豈不陷承宗於不忠麼?”
眾百姓聽他這麼說,才沒有了辦法,隻好揮淚離去。
次日孫承宗告別了眾親友,啟程離開寧遠。他騎著一匹黃驃馬走在前麵,袁崇煥率領五十名壯士隨在身後保護,眾友送出西門。
剛出西門,全城百姓黑鴉鴉地齊集道路兩旁送行,排出數裏之外,一見孫承宗出城,都跪地相送。有的手捧金銀,送給他做盤纏。
孫承宗連忙下馬,拱手作揖,拜謝遼東父老,謝絕所贈。百姓們戀戀不舍,緊緊追隨,直送出五六裏地,在孫承宗和袁崇煥的勸阻下,大家這才止住腳步,但仍然流著熱淚站在原處,目送著孫承宗一行逐漸去遠的身影,一直看不見影子了,才陸續回城。
朝廷對於良將,應當給他權力,不加以壓製,不監視他們,不剝奪他們的權力,不信小人的讒言。對良將信任一些,國家就取得小勝利;多信任一點,國家就取得更多的勝利。完全信任良將,朝廷就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朝廷不信任賢臣孫承宗,而信任閹黨高第,這就給後金努爾哈赤提供了向西進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