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消息,明廷並不知道。因為用人之際,所以祖大壽雖然未守住錦州,卻也未曾加罪。崇禎皇帝又派洪承疇為經略,帶了王樸、吳三桂等八員總兵官,馬步兵十三萬,出了山海關,七月二十九日,洪承疇率領全部人馬到達了鬆山,當天晚上就派出一股人馬搶占了離錦州隻有五、六裏路程的乳峰山西側,並隨即在那裏紮下了明軍的大營,而清軍的大營則正好在乳峰山的東側。
八月初,明清兩軍便以乳峰山作為互相爭奪的重點,數番激戰,由於明軍的兵力占有絕對的優勢,又加上洪承疇指揮調度得當,從總的形勢上看,明軍顯然占了上風。
洪承疇在取得了初步勝利之後卻變得十分的小心謹慎,當時吳三桂曾建議趁清軍的援軍未到,立即一鼓作氣乘勝進攻,但洪承疇沒有采納,而是采取了一個以堅固對堅固、營壘對營壘的方針。他命令在鬆山和乳峰山之間築起了七座大營又在此掘壕設壘,並命騎兵分駐於大營的東、西、北三麵,從而使得這裏成為一個十分堅固的防禦體係。然而在寧、錦防線的北側有一座小小的長嶺山,雖不是十分的險峻,但騎兵卻完全可以繞過它包抄到鬆山的西側,從而切斷明軍的後方補給線。正是這個小小的疏忽,最終導致了他的慘敗。
多爾袞看到明軍兵勢浩大,忙向盛京太宗報告。皇太極得知了消息,立即決定親率大軍在這裏和明軍進行一場大決戰。於是,他一麵命令錦州前線的清兵死守待援,一麵迅速地調集各路兵馬來沈陽。他本準備於八月十一日出發,但在臨出發之前,卻突然發現自己的鼻子流血嚴重,於是便隻好拖延了出發的日期。但是三天後,待病情稍有好轉,他便決定帶病出征,臨行前,他召集各王公貝勒和全體文武大臣,十分高興地對他們宣稱:
“朕但恐敵人聞朕親至,將潛遁耳。倘蒙天眷佑,敵兵不逃,朕必令爾等破此敵,如縱犬逐獸,易如拾取,不致營苦也。朕所定攻城機宜,爾等慎無違誤,勉力識之,定獲大勝。”
他立即下令起程,一出盛京,便縱馬晝夜疾馳。幾年來,他一直嚐試要奪取錦州。眼下洪承疇率大軍增援鬆山、錦州,清軍又屢屢失利,直急得他憂憤嘔血。
由於時間緊迫,他便率領三千精騎先行。也許行軍太為急迫了,路途中,他的鼻子竟又流起血來,一連流了三天才止住。從盛京到錦州有六百餘裏,皇太極卻隻急行了六晝夜就趕到了錦州前線,與多爾袞的人馬會合。
這一日,太宗和範文程上山察看地勢,見那峰巒起伏,曲折盤旋之山,遙遙有旗幟飄揚。必定是明軍的大營。
範文程仔細觀望一番,說道:
“這洪承疇不愧為中原才子,頗懂得一些兵法,守備都是滴水不漏,看來我軍硬攻是不行的。”
太宗道:“依先生之計,該當如何?”
範文程輕輕一笑,道:“不如我們先發兵將他一軍。將兵馬駐紮在通往鬆山的路上,截了他的退路,然後派兵從長嶺繞行到他背後,劫他在塔山的糧草。”
太宗道:“就依先生妙計,先讓洪承疇措手不及最好!”
當夜,君臣兩人便取出了遼西地圖,找出一條小路,命多爾袞和阿濟格兩位親王各帶兩千人馬,悄悄往塔山而去。
這時,已有三更天氣,空中淡月如紗。多爾袞見沒有什麼糧草,便帶了親兵數人上山察看,卻發現前麵的山穀中,隱隱立著七、八個營寨,忙下山和阿濟格說道:
“山穀中的營寨,顯見是護衛糧草的人馬,糧草定是屯在山後,你我兵分兩路,正好趁他不備,左右夾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阿濟格點頭同意。當下,隻聽得一聲呐喊,數千清兵便衝將出去。那些個明軍在酣睡中被驚醒過來,一個個驚惶失措,隻消半個時辰,七個營寨便紛紛被擊潰。太宗皇太極率領後援人馬,風一般地衝到崗上,將幾百囤的糧草統統搬下山來,運到清兵大營。
等到洪承疇聞訊趕到,早已為時過晚。原來清兵情急之下,早已放了一把火,將那些未及搬運的糧草一股腦燒掉,揚長而去。
明軍將士根本沒有想到皇太極會有這一著,知道糧草被清兵奪取了,通向後方的補給線又斷了,一時間,明軍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一個個人心惶惶,哪裏還有什麼鬥誌。洪承疇見糧草已失,後路也被清兵斷了,隻好放棄原本堅守不戰的策略,主動出擊。不料那太宗卻依照範文程的計策,堅守不戰,任明軍怎麼衝鋒,他仍是置之不理,巋然不動。洪承疇沒有辦法,隻得用了一著偷營的險著,故意退兵到十裏以外的地方安下營寨,然後令士兵們吃飽了夜餐,武裝停當。等到三更時分,兵分四路,依次進發,去襲清營。
總兵官王樸和唐通兩個人是第一路,首先率兵來到清營附近。這時夜色已深,萬籟俱寂。淡淡的月亮掛在空中,隻隱隱能看到清營之中,黑黝黝的一片兵帳,似乎透著一股殺氣,很是陰森逼人。王樸素來膽怯,見此情景,便朝唐通道:
“我看清營早有防備,我們不如退回去。”
唐通憤怒道:
“我輩乃是奉命前來,有進無回,怎能半道折回?”
王樸無話可說。於是兩人便率隊直望清營衝去。
說時遲,那時快。猛聽得一聲炮響,無數的彈子、火箭競一起從清營中射將出來,將前麵的明軍打得頭破血流,慘叫不絕。王樸、唐通一見中了埋伏,忙令軍士退回。誰知沒幾步,前麵又殺出兩支清軍,左是多爾袞,右是吐倫世。兩軍遭遇,自是一場惡戰,正是危急的時候,明軍第二路人馬趕到,將那兩隊清兵截住,戰在一起。那王樸、唐通見此,忙奪路而逃,去向洪承疇報告。
誰知這第二路明軍沒有戰幾個回合,斜刺裏卻又殺出幾支人馬,為首的三員大將紅頂花翎,威風凜凜。原來竟是降清的將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第二路明軍見此陣勢,知道力不能敵,也無心戀戰,隻得邊戰邊退。幸而那第三路人馬及時趕到,得了援手,方才走脫。
那明軍的第四路人馬吳三桂率領的本是後應兵。待三路人馬出發後,方才率兵出營。誰知行不了數裏,卻見一路統帥唐通、王樸率著些殘兵倉皇歸來,一問,才知道是清營有備。吳三桂急忙策馬前進,去接應二、三路人馬。
哪知才走了幾步,卻聽到身後金鼓齊鳴,殺聲震天。吳三桂猛吃一驚,道:
“莫非清兵正襲擊我大營?”
誰知一語未畢,卻見一兵士從背後疾馳而來,氣喘籲籲地道:
“經略大人有令,請將軍速回。清兵已經闖入我軍大營。”
吳三桂一聽,忙令兵士轉身歸馳。尚未趕到營門,已見無數清兵正往裏擁。那洪經略正揮刀立馬,親自督戰。唐通、王樸等將亦率軍協力抵禦,左阻右攔,十分激烈。
吳三桂見此,忙一馬當先,率眾殺人敵陣,那二路、三路的幾位將領也一起率兵趕了回來,一起與清兵混戰在一起,兩軍酣戰半日,仍是未分勝負。隻是洪承疇見清兵後援不斷地湧來,心知自己兵力不足,無法守住營盤。隻好且戰且退,退入鬆山城裏,拚死拒守。惟有吳三桂和王樸兩位將領尋了個機會,率領部分親兵,倉皇往關內逃去,方才保住了性命。
洪承疇退入鬆山城中,太宗皇太極卻也並不著急。他命清兵將鬆山城圍了個水泄不通,飛鳥難過。明軍困在城裏,未及兩月,糧草已盡,城內軍民全靠著樹皮、草根、破棉絮維持生命。
太宗知道洪承疇博學多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和範文程軍師商議,想將洪經略招降。範文程寫了一封情文並茂的勸降書,派人用箭射到城裏,洪承疇置之不理。範文程又寫了一封,洪承疇仍是不理。
這勸降信寫了四五封,將那輕重緩急、利害關係都講得明明白白,洪承疇卻在城裏傳出話來,說道:
“城可破,頭可斷,大明經略卻不可降!”
太宗一聞此言,急得團團轉,不知該當如何是好。正在此時,帳下大臣李永芳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