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社交口才妙招(3)(1 / 3)

比如,初到一家工廠,小張的工作積極努力,盡力進取,領導對他也欣賞,對他稱讚說:“時下的年輕人大都缺乏耐性,你是其中挺特殊的一個,好好幹。”這樣的一句表揚,就可能會出問題。首先,小張會考慮這個問題:“如果我稍微於得不好,領導就一定會說‘現在年輕人都不行’,在他手下做事真是夠難的。”無形之中,增加了這麼多的負擔。

另外,泛泛的稱讚,也不可采納。原因就是你的話太抽象,沒有對其具體成果提出讚賞,因而職員的誤解也就難免。他會想:“領導今天這樣表揚我,是不是他誤會我了?是不是我做得有什麼太過的地方?”因為這種幹擾,對職員的工作也會產生副作用。

8.巧借體態語

即使千言萬語,也不及一個表情動作留下的印象那麼深刻。

——易卜生

從對方身體各部位的動作來了解人的思想感情,是了解和掌握說話要領的一種手段,如正襟危坐表示恭謹,手舞足蹈表示歡樂,振臂昂首表示慷慨激昂,點頭哈腰表示諂媚。不使用肢體動作的人是沒有的,同時,肢體動作也是調整體態平衡的一種需要,而且,還強化說話者抒發此地此時的感情,如當孩子有錯誤時,母親往往在說理時摟著孩子。這一動作充分體現了母愛的赤誠,從而也更容易感化孩子的心靈。

肢體語言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是比較複雜而微妙的,但不管如何,不是自然的動作,就是呆笨的動作。多年前,美國紐約市市政廳邀請紳士瑞格去一個集會演說,事前由當地一位不善言辭也不注重體態表情的秘書明威爾作開場白。明威爾由於結巴,使聽者的反應從一開始就不大熱烈。更糟的是明威爾開始慌亂起來,他的腿不停地改變姿勢,從分立變成交叉,甚至將腳尖微微相對,引起前排婦女的陣陣笑聲,他趕忙將手抽出來,環抱著,聽眾又是一陣騷動,結果,這種拙劣的表演把在場的聽眾的興致全部打消了。

良好的體態,首先給人一個精神飽滿的印象;彎腰駝背的模樣,不僅給人一種頹喪感,而且對發聲說話不利。目前,西方學者提出演講者的姿勢,特點是頭抬得高些,背挺得直些,眼光注視觀眾,這種體態,不但充滿活力,而且使演講者的話語帶有權威性,因為這種體態顯示了自信和堅定。當然,也有人出於策略需要,故意裝出頹喪不振的樣子,以盡量打消對方聽話的興趣。在某種情況下,這也是一種技巧。美國著名律師達羅,有時會在他的對手向陪審團提出證據時耍點小花招,他亂動亂擺,甚至讓手中的雪茄煙灰逐漸增長,直到人們的眼睛望著他,直到手中煙灰落下來,使對手說不下去。

在肢體語言中,手勢是最突出的。手勢的使用要適度,隻能把它看成是加強說話感染力的一種輔助動作,但決不能代替說話。說話時,身體應自然地坐著或站著,手自然放好,必要時用麵部表情配合你的語調,真正要加強語氣和引人注意時,才讓手幫你的忙。

不要以為把手靜放不動是笨拙的事情,真正的笨拙倒是說話時無節製地揮手。有人統計過,說話時70%是無須動手動腳的。

亂動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下意識的舉動,如搔首弄姿,拉耳掰手,或甩甩鉛筆,擺弄鎖鏈之類,無非是掩飾一下內心的不安;另一種是,有些人主觀上為加強語氣而特意采取的手勢動作。但他們用得不適當,雙手無規律地亂擺,手勢使用太多,成為無意義的舉動,這是一個人輕浮或狂妄的表現,在社交上極不得體。不隨意亂動,充分顯示穩重、誠實、溫雅,反而會令人敬慕。使用手勢並無一定規程,隻能從內心尋找依據。

感情與手勢是一致的。演說時兩臂垂直,手掌向後,手指半彎,把大拇指觸在大腿上等一套動作,會弄得笑話百出,無法體現說話人的精神和活力。一些人出於其他目的而口是心非,是可以從手勢中看出來的。例如,表示憤怒時,先拍桌子才板臉,便顯得做作;一邊說留客吃飯,一邊起身做出送客的手勢;一邊口說拒絕收禮,卻又一邊伸手去接……這些都是虛偽不真誠的表現。

在說話中切忌使用一些不禮貌的動作,如用手指著別人的鼻尖,以及一些侮辱性的動作,都可以把友好的交談演化成爭論甚至動手打架。你可以試試看,當你乘公共汽車買票時,用友好的手勢把錢遞給售票員後,售票員也將以一種有禮貌的手勢把票遞給你;相反,可能會得到不禮貌的回應。

9.善於多問多聽

語言是人類的,沉默是上帝的,然而,同時也是禽獸和死者的,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兩方麵的技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