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就要先站在對方的立場,說出對方想講的話,即站在對方的立場發言。如“我也覺得你過去的做法還是有可取之處的,確實令人難以放棄。”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當一個人的想法遭到別人否決時,極可能為了維持尊嚴或咽不下這口氣,反而變得更倔強地堅持己見,抗拒反對者的新建議。想要說服別人卻變成這樣的狀況,成功的希望就不大了。
7.目的不達、說服不止
有時候,說服本來是可以取得更好效果的,但因為說服人認為已經達到了說服的目的,早早地放棄了說服,使得本來有可能更有利的局勢毀於一旦。
——佚名
作為一名說服者,要永遠記住,不到最後的時刻,永遠不要放棄你的說服目標。如果達不到目的,你也不會有新的損失,你仍然會取得你已經取得的說服成果。
1928年,著名的鬆下公司急需一筆項目的建設資金。當時的鬆下公司還處於起步階段,公司賬麵上的錢遠遠不夠。怎麼辦?這時的鬆下公司隻能向銀行貸款。
鬆下和平常有聯係的銀行負責人見麵,說明公司的項目,要求貸款。銀行經理詳細詢問了整個項目的細節,決定和總行協商後再做出答複。3天以後,總行答複來了:同意貸款,但這種貸款不是無擔保的形式,而是銀行方麵要求鬆下以土地、建築物乃至鬆下的“信譽”來做擔保。
盡管貸款有了著落,但卻不是鬆下所希望的那種方式。對銀行方麵的做法,鬆下心中不大滿意:以鬆下的“信譽”做擔保,讓人總覺得不那麼舒服,如果在投資上真的遇到風險,那麼把鬆下的“信譽”賭了出去,鬆下公司將如何發展呢?在鬆下看來,信譽是無價的。鬆下考慮,最理想的結果應該是無擔保貸款。既然現在的結果不理想,那就應該憑著一種執著和自信,繼續向銀行提出新的請求。於是鬆下向銀行方麵提出了鬆下公司的想法:“對貴行的決定,我表示衷心感激。但如果以不動產做擔保,恐怕會影響到企業的形象,不僅對公司不利,將來對貴行可能也會有所影響。所以,我冒昧地請求,貴行是否可以提供無擔保貸款?”
銀行方麵顯得有些猶豫不決。鬆下接著說:“償還貸款,給我們公司兩年時間就足夠了,請放心。我廠的土地權利書和建築物權利書,都可以交由貴行保存。我很希望貴行能給鬆下公司一次機會。”
經過鬆下的耐心說服,銀行方麵終於同意了鬆下的請求,答應再和總行聯絡。兩三天以後,銀行通知鬆下,決定對鬆下公司提供無擔保貸款。
8.說明要透徹分明
人的思想是複雜的,對某一事物不理解,想不通,往往疑慮重重,非一點即通,而需像剝筍一樣,把握脈絡,層層遞進,窮追不舍,把理說透。這就是層層剝筍法。
——佚名
說到層層剝筍,人們往往會想起列寧用這種方法說服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哈默的事。
哈默於1898年生於美國紐約市。18歲那年,哈默接管了父親的製藥廠,當上了老板。由於管理有方,製藥廠買賣興隆,收人大增,幾年之後,22歲的哈默就成了百萬富翁。
1921年,他聽說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鼓勵吸收外資,就打算去蘇聯做買賣。他想,蘇聯目前最需要的是消滅饑荒,得到糧食。而這時美國糧食正值大豐收,1美元可買到35.24升大米,農民寧肯把糧食燒掉,也不願以這樣的價格送往市場出售。而蘇聯有的是美國需要的毛皮、白金、綠寶石,如果讓雙方交換,豈不是很好嗎?哈默打定了主意,來到蘇聯。
哈默到達莫斯科的第二天早晨,就被召到列寧的辦公室。列寧和他做了親切的交談。糧食問題談完以後,列寧對哈默說,希望他在蘇聯投資,經營企業,哈默聽了,默默不語。為什麼呢?因為西方對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抱有很深的偏見,搞了許多懷有惡意的宣傳,使許多人把蘇維埃的政策想象成可怕的怪物。到蘇聯經商、投資辦企業,被稱作是“到月球去探險”。俗語說,謠言可以鑠金。哈默雖然做了勇敢的“探險”者,同蘇聯做了一筆糧食交易,但對在蘇聯投資辦企業一事,仍心存疑慮。
明察秋毫的列寧看透了哈默的心事。他講了實行新經濟政策的目的,告訴哈默:“新經濟政策要求重新發展我們的經濟潛能。我們希望建立一種給外國人以工商業承租權的製度來加速我們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