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批評的實用技巧(1)(1 / 3)

1.批評盡可能做到公平中肯

批評宜以理服人,擺事實,講道理。如果你一味地挖苦侮蔑,或者以對方的缺陷為笑柄,過分地傷害他的自尊,往往會適得其反。即使他原來有自知之明,也難免會敝帚自珍。

我們都應該認識到批評具有責任與藝術兩種性質。隻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提出的批評才可能公平、有力、正確、中肯而不招人怨。

第一,用恰當的連接詞

許多人喜歡用先褒後貶的批評方法,其實這樣未必有效。例如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說:“你這學期的成績有所提高,我真為你高興。但如果你對英語不偏科,在上麵多下點兒工夫,那會更好的!”

這時,那學生在“但是”之前是接受的,但在“但是”之後他就會開始對老師表揚的誠意產生懷疑了。他甚至認為,表揚隻是一個鋪墊,目的卻是批評他偏科的,從而引起反感。這樣就達不到我們批評的目的,並且讓他人產生曲解。

這位老師也可以這樣說:“你這學期的成績有所提高,我真為你高興。如果你下學期繼續認真努力,那你英語成績會像其他科目一樣好的。”

這樣,學生會欣然接受他的表揚與批評的。

所以,建議你在批評他人時,盡可能把語句中的轉折關係改成遞進關係,這樣效果會更好。

第二,多做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指批評者與被批評者交換角度,讓被批評者站在批評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讓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現了這樣的錯,你批不批評?”同時也讓批評者站在被批評者的角度想一想:“假如我是他,我是否能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能否主動檢討?”

這樣,雙方都站到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想問題,在批評和被批評時就容易協調了,批評者也能根據對方認識錯誤的態度而把握批評的分寸了。

第三,諧音相關法

諧音相關法就是運用同音異義現象,一語雙關,從側麵點出錯誤之處。如:八裏鄉的路全是坑坑窪窪的泥路,可是鄉領導卻遲遲未能解決修路問題。一遇雨天,群眾出行很不方便。

一天,縣領導來視察,見到路麵情況對鄉領導說:”你們這裏的路啊,下雨是‘水泥路”晴天是‘揚灰路’。”

在談笑中,領導巧用諧音,從側麵指出當地的路需要加大力度治理。這樣間接批評要比直接批評效果好。

第四、巧妙截取法

巧妙截取法就是利用截取意思相對或相反的成語、俗話和歇後語的方法,隻說其中的一部分,而故意留下一部分讓對方去想,去體會。

例如:一職員對領導不實而片麵的批評不滿,便說:“兼聽則明啊……”盡管後半句的“偏聽則暗”未說出口,但領導卻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第五,以身作則暗示

敏感的人對直截了當的批評是深惡痛絕的,那麼我們可以間接地提醒他們注意錯誤,這樣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班上同學都不知道做值日生的責任,所以有一個星期無人履行值日職責。但是班主任崔老師隻是向大家說:“今後一周我做值日生。”

於是,每天放學時,我們看到老師打掃教室,擺正桌椅,關好門窗等。以後再讓我們值日時,我們都按照老師的做法來做,大家都做得很好。就這樣,我們在沒有受到批評的情況下學會了做值日生。

老師的這種做法非常明智,雖然他沒有批評我們,但是通過老師的以身作則,我們卻知道了如何做是對的。我們也不妨用以身作則的方法,暗示他人改變行為。

2.怎樣緩解批評時的緊張情緒

批評的言語不同於讚美容易被人接受,因為它涉及一個人的心理、情緒、自尊心、思想狀態等諸多因素。所以,由於批評不當而招致對方怨恨的事例是很多的。

所以,在批評的過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緩解批評時的緊張情緒,啟發批評者思考,從而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不但達到教育對方的目的,同時也營造出輕鬆愉快的氣氛。

第一,限定條件

有位名作家應邀到某學校演講,時間安排在下午第一節課,這段時間是學生最愛打瞌睡的時候。他一上台,就聲明說:“在這悶熱的午後,要各位聽我這老頭兒說話,一定會想打瞌睡,我想沒關係,各位可以安心地睡。但是有兩個原則要遵守,一是姿勢要優雅,不可趴在桌上;二是不準打呼嚕,以免幹擾別人聽講。”語畢,全堂轟然大笑,瞌睡蟲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