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批評的實用技巧(4)(2 / 2)

這位班主任有意設置的沉默氣氛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不滿和責備,形成心理壓力,迫使他反省。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批評方式可謂微妙而有效。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不可鬥量。”但社會上總有些人在做人做事時注重外表,好像一個人的外表就能夠代表一切似的。不錯,古人是有“遠敬衣帕,近敬錢財”之說,但殊不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正因為如此,才使得一些“狗眼看人低”的勢利小人一次次地栽了大跟頭。

1926年,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時,由於工作繁忙,常常一個多月才理一次發。

一次,魯迅路過鬧市區一家頗為講究的理發廳,就信步走了進去。理發師見他身著一件灰舊長袍,腳穿一雙舊布鞋,就冷冰冰地招呼他坐下,然後便胡亂地剪了一通,不到十分鍾就理完了。魯迅並沒說什麼,隨手抓了一把錢給他就走了。理發師數了數,競比應收的價錢多了幾倍。

過了一個多月,魯迅又來到這家理發廳,恰巧又碰到了那位理發師。魯迅雖然還是那身打扮,但卻受到熱情的招待。那位理發師又是獻茶又是遞煙,理發時也格外細心周到。他原以為魯迅一定會給他更多的報酬,誰知魯迅隻按價付錢,分文也沒多給。

理發師硬著頭皮問:“先生,這次您給我的錢怎麼還沒有上次的多?”

魯迅不無譏諷地說:“道理很簡單!你上次給我亂剪,我就亂給;這次你給,我認真地剪,我當然要認真地給了。”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魯班有個徒弟,跟魯班學藝兩年,自以為很了不起了,便提出提前出師,而且,言行之中對魯班有不敬之意,魯班沒吱聲,也就放其出師了。誰知徒弟走後,卻發現魯班院裏照常有兩個人的拉鋸聲,他很納悶,回去偷偷一看,發現魯班竟做了一個木頭人拉鋸,這才知道自己技術仍舊沒有師傅高。於是他又厚著臉皮去找魯班,要魯班教他做木頭人的技巧。

魯班答應了,讓他自己去照著木頭人量尺寸,他一切都量好了,又照著魯班做的原樣做了一個。可是,任他怎麼調理,那木頭人就是不像師傅做的樣與他拉鋸,無奈,他又去問魯班:“師傅,我做的木頭人為什麼不能拉鋸呢?”

魯班說:“你都量了嗎?”

徒弟說:“量了。”

魯班拿起木頭人看了看說:“啊,怪不得呢!你隻量了四肢和手腳,卻沒量 (良)心哪!”

徒弟聽了後,慚愧地走了。

以上這兩個例子裏的主人公都沒有立刻批評對方的錯誤,而是放任對方去做,從而引導對方明白自己錯在何處。

除了利用沉默引導對方反省外,還可以通過聊天誘導對方走出誤區。

吳銘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同學,每次老師布置論文他都很認真地去寫,成績也相當出色。但有一次老師發現吳銘的論文內容不好,沒有寫出他真正理解了的東西。怎麼辦呢?如果直截了當地說出來,會使吳銘非常難堪。於是老師心生一計,他把吳銘找來,絕口不提論文的事,而是問吳銘對什麼最感興趣,吳銘說最喜歡狗。

老師說:“很湊巧,我也是個狗迷。”

接著,他們從各個角度談起了狗,竟然談了一個半小時。

到最後,吳銘說:“我應該換個主題來寫那篇論文,我差不多已經有了新的構想,就是剛才我們談到的關於‘寵物’的問題,我想這次一定能把它寫好。”

果然,吳銘的這篇論文從“寵物熱”這一角度著手,分析了現代家庭問題,寫得相當出色。

吳銘的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吳銘論文需要重寫,而是采取了暗示的方法,從對方身上引出話題,讓他自發地暢談,最終達到讓他“自我否定、自我改善”的效果。這種指導方式既不至於使對方不愉快,還會激起他新的興趣,讓他充滿自信心地改正缺點和錯誤,這是批評人的一個良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