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拒絕的實用技巧(2)(1 / 3)

第一,以謬還謬

以謬還謬,也叫“將錯就錯”,類似於推理上的“歸謬法”,即先假定對方是正確的,然後按照這個思路做出一個新的結論,而這個新結論又是明顯荒謬的,這樣,後者的顯然不成立也就證明了前者的錯誤,從而實現否定的目的。

甘羅的爺爺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羅看見爺爺在後花園走來走去,不俘地唉聲歎氣。“爺爺,您碰到什麼難事了?”甘羅問。“唉,孩子呀,大王不知聽了誰的挑唆,硬要吃公雞下的蛋,命令滿朝文武去找,要是三天內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罰。”“秦王太不講理了。”甘羅氣呼呼地說。他眼睛一眨,想了個主意,說:“不過,爺爺您別急,我有辦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羅真的替爺爺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進宮殿,向秦王施禮。秦王很不高興地問道:“小娃娃到這裏搗什麼亂!你爺爺呢?”甘羅說:“大王,我爺爺今天來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來了。”秦王聽了哈哈大笑:“你這孩子,怎麼胡言亂語!男人家哪能生孩子?”甘羅說:“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雞怎麼能下蛋呢?”

甘羅就是利用以謬還謬的否定方法,沒有直接揭露秦王的荒誕,而是“順杆兒上”,引出一個更為荒誕的結論,讓秦王自己去攻破自己的觀點,並在巧妙的回答中暗示其荒謬性。

通過上麵的這些實例,我們可總結出運用“以謬還謬法”的兩個基本訣竅:一是以謬還謬,模擬必須相當,謬說必須等值。如甲說:“我家的狗會講話。”乙便說:“我家的驢會唱歌。”甲反問乙:“驢怎麼會唱歌呢?”乙反問甲:“狗怎麼會講話呢?”這一反駁,由於驢和狗相當,唱歌與講話等值,因而使甲啞口無言。

二是無中生有的“無”,必須是絕對的“無”。反之,就會給對方留下反擊的空子,使自己陷於被動。比如,有人說:“我家公雞下了蛋。”另一人說:“我家母雞叫了夜。”這就出了漏洞,有懈可擊了。因為母雞不是絕對不叫夜的,這樣的反駁就無法起到以謬還謬的效果了。

第二,笑而不語

微笑是人類的本能之一。當你被一個需要立即表示讚同與否的問題難住而大傷腦筋時,也許微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甲說:“我想請你看一場電影,可以嗎?”乙早有約會,於是微笑著說:“謝謝!”甲說:“你同意啦?”乙隻是微笑,欲言又止。甲問道:“你有約會啦?”乙微笑著點頭道:“嗯……是的。”甲隻好說:“噢,對不起!”乙又微笑著說:“沒關係!我也很抱歉!”

乙並沒有生硬地或者“藝術地”說“不”,而是巧妙而自然地以微笑代言,最後讓甲親口講出了“你有約會啦”的疑問式,此時他的注意力在這裏已經不是他所希望的答案了——乙的應邀——而是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

然而,一句“對不起”和一句“沒關係”,同時給雙方下了台階,並沒有產生或留下不太令人愉快的氣氛和印象。

第三,含蓄委婉

當我們要拒絕他人時,心裏總是想:“不,不行,不能這樣做,不能答應!”等等,可是,嘴上卻不敢明說,隻能含糊不清地說:“這個……好吧……可是……”

當然這種口不應心的做法,一方麵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麵,過於直率地拒絕每一個問題也不利於待人接物。

有時,對一些明顯不合情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須予以回絕。但為了避免因此引起衝突,或由於某種原因不便明確表示,可采用隱晦曲折的語言向對方暗示,以達到拒絕的目的。請看下麵一段對話:甲:“我們的意思是使下一次會議能在紐約召開,不知貴國政府以為如何?”乙:“貴國飯菜的味道不好,特別是我上次去時住的那個旅館更糟糕。”甲:“那麼您覺得我今天用來招待您的法國小吃味道如何?”乙:“還算可以,不過我更喜歡吃英國飯菜。”